ZAO可装糊涂,法治不能怠慢
从8月31日一夜刷屏爆红,到9月3日被主管部门约谈,ZAO只用了4天时间。
在4天的时间里,ZAO经历了投资人追捧、服务器承压、隐私权受质疑、微信封杀等种种事件。9月3日,工信部约谈陌陌,要求对ZAO存在的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等问题,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ZAO随后在微博作出回应,表示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如此简单有趣的玩法,引来无数人的追捧似乎并不意外。唯其如此,现在的反转来得未免太快了一点。
为什么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反转?有人归结为专业人士的质疑。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如果仅仅是专业人士出面质疑,因其数量不多,要达到反转的效果无疑还需要一个过程。
据媒体报道,实际上就在最初追捧ZAO、向朋友圈上传换脸照片的时候,很多用户就已经有了隐隐的担心,只不过在最初的那一刹那,这种担心被好奇、惊喜暂时埋没了而已。但因为事关隐私,这种担心又很可能在一夜之后复苏。而正是这样一大股力量的汇入,铸就了今天ZAO的尴尬。
这一点说明了什么?一言以蔽之,它说明用户的网络隐私保护意识正在迅速觉醒。
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ZAO的用户协议,简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按照ZAO此前的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类似表述,明目张胆地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几乎肯定会招来公众的怒火,难道企业对此居然全无省察?
在舆论压力之下,ZAO更改了隐私协议的部分条款。9月3日,ZAO又致歉称,作为一个初创产品,在大家核心关切的问题上“确实考虑不周。”为什么考虑不周?是因为无知,还是因为其盈利模式导致了对用户隐私的漠视?这是一个需要企业扪心自问的问题。
是否真把用户的隐私权利放在心上,难免会有企业装糊涂,这不奇怪,重要的是监管需要及时跟上。就ZAO的具体情况而论,其主要是为了娱乐而涉及到个人隐私,但当下刷脸技术已经运用到包括金融、信用等多个领域,假若缺乏高效有力的监管,各种麻烦和问题一定会层出不穷。
现在,工信部出面约谈,是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其作用毋庸置疑。在此之前,ZAO已经修改了其用户协议内容,在用户协议的开头部分增加了“特别提示”,但舆论认为“仍不足以打消用户的担忧”。按照工信部的要求,ZAO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整改动作以增信释疑,不妨拭目以待。
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正如专家所说,生物信息不可再生,“一旦泄露,你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了”。享受技术进步又守住安全底线,用户自己先要把牢“生物隐私”的大门,与此同时,鉴于个人信息保护与大数据之间监管存在现实的模糊地带,因此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在内,法治必须发力。
2018年5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在欧盟历经四年立法商议后正式生效,条例以强化用户主权为特色,不仅扩大了监管范围,惩戒力度也堪称空前,因此被公认为史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条款。欧盟的做法或许可以给国内监管者提供不乏借鉴价值的思路。
-
人脸识别
+关注
关注
76文章
4002浏览量
81662
原文标题:紫光64层晶圆正式亮相,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该有多远?
文章出处:【微信号:Semiconshop,微信公众号:半导体商城】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