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了“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世界物联网日)”主题活动,来自无锡市新吴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江南大学科研院的领导和专家们,畅谈示范区的十年发展,展望物联网的未来趋势。本报记者专访了其中三位领导、专家——
朱晓红:从“无人区”到千亿级产业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无锡成为中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试点城市,成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先行探索地区。
无锡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朱晓红感慨,十年回头看,当时我们对物联网的认知尚处在“无人区”,经验更无从借鉴,没人能定义示范区到底怎么建。在此领域内服务了十年,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千亿级的产业,无锡物联网用十年做出了一个新产业并且找到其在市场上生存的价值,这是示范区十年建设最大的成功。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 范 区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2-2020年)》明确了无锡作为示范区的任务,提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希望示范的成果能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将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进行复制。围绕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推广经验三个任务,十年下来,示范区的任务可以说完全达到了,并且完成得不错。根据数据统计,全市物联网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产业规模不断加大,还带动了不少新产业。一些多年前的物联网应用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这正是示范区存在意义的体现。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头部企业在引领行业往前走,这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朱晓红说,展望下一个十年,要把握潮流,抱住物联网这棵大树,坚定不移的往前走。如今,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交集越来越多,融合越来越多,随着行业应用案例变得更多,未来两者的交融会诞生一些新的应用和企业,而示范区的任务就是要关注这一趋势,以发展产业为主,把底层环境做好。
从零开始的无锡物联网产业,起初中小企业较多,随着时间推移,不少小企业慢慢找到了市场,今后可以和更多优秀的大企业合作,变成主发力点。未来物联网企业的目标是全产业链,要打通产业生态,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例如,2017年,无锡市与中电海康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物联网产业高地。海康在图像处理、存储压缩、存储挖掘等方面的需求,催生了一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并且帮助集聚了一批上游和下游的企业,把产业生态打通,这就是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所在。
吴小俊:“物博会”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十年回望,无锡作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中心城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江南大学科研院院长吴小俊表示,从国际范围看,无锡在国内物联网标准、科技论文、应用推广方面处于比较前沿的位置,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无锡在物联网发展中先行先试,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为中国和世界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
在物联网示范项目中,无锡以一种宽容失败的精神吸引八方能人来此创业、工作、学习,部分示范项目已经获得了成功,部分处于探索之中,在产业集聚、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服务应用等方面,其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兄弟城市甚至世界物联网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学习价值。
如今,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不断增多,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环保、消防管理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比如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太湖水质监测、蓝藻暴发预防、太湖水质提升方面,均要归功于物联网技术。这些成绩,离不开无锡在物联网的建设环境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以江南大学为例,自2010年成立物联网学院以来,得到了国家、江苏省和无锡市的大力支持,在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培养了一大批物联网技术人才。一个个物联网科技园区,营造出浓厚的物联网文化氛围,为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提供了研究和产业结合的良好环境。当然,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将于本月在无锡举行,这已成为无锡物联网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世界物联网发展中留下了“江南印记”。
当然,在看到物联网十年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吴小俊指出,一是核心技术的短板,比如传感器、芯片技术等;二是人才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还需要国家加大研发投入,给予更大支持; 另一方面在自身定位上也需有所调整,放眼展望物联网未来的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认为2019年可以说是物联网再出发的元年。”
近年来,人工智能、5G技术等科技应用发展迅猛,这些当红科技与物联网技术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吴小俊认为,人工智能会助推物联网的发展,为物联网的发展插上翅膀,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投入应用将会明显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今年是5G技术商用元年,将带来更快的通讯速度、信号质量,5G和物联网的结合,可能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刘海涛:物联网中国标准引领世界潮流
回顾物联网发展的十年,无锡一步步从一个物联网的摇篮发展成为如今物联网产业的高地,在牵头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应用项目推广、关键技术突破等多方面都保持着领先。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感知集团总裁刘海涛表示,2016年1月18日,国际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在中国首次召开会议,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单位,意味着无锡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方面掌握了更多话语权。中国的物联网架构体系是2016年12月30号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牵头制定出的国家物联网架构标准,而2018年国际上推出的物联网架构体系也是以中国的国家标准为蓝本的。如今,在很多领域,中国标准是向国际标准靠拢的,但在物联网领域是国际标准向中国标准看齐,因此可以说物联网中国标准一直在引领着世界潮流。
刘海涛认为,谈及共性标准,不得不提及目前物联网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碎片化应用问题,“物联网如果走完全面向需求的路子,就不可避免会走入碎片化的死胡同。”很多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其架构和平台网络都是不一样的,若没有一个共性的标准,企业生产很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通过规模产业化获得更高收益。针对这个问题,刘海涛提出“共性架构+应用子集”的解决方案,凝练出物联网的共性,进一步制定交通、安防、消防、环保等各子集的技术标准。因此,物联网在经历了起步阶段主要以面向需求、以事论事的形式发展后,下一个十年中国物联网的突破性发展还要靠从顶层设计来构建物联网的产业体系,靠共性架构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时下车联网正热,无锡车联网发展备受关注。刘海涛认为,目前车联网最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就是需求,只有把控了需要应用车联网技术的刚性需求企业,才能切实推进车联网的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促进车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56浏览量
103321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640浏览量
373432 -
智能交通
+关注
关注
12文章
804浏览量
4346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