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消息显示,科技部近日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下称“指引”)。指引提出,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室主任王迎春5日晚间接受经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指引的发布,是中国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创新。
如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AI的发展,但我国的人工智能到底该怎么发展?在王迎春看来, 通过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下称“试验区”)的布局,就是在探索一条道路。
他说,因为人工智能具有典型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不像过去很多的产业,通过产业政策去推动它发展就可以。人工智能这个技术会在各个领域中进行发展渗透,同时还涉及很多诸如伦理安全等的影响,“因此它的影响巨大又复杂。对它的推动,需要我们有新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两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王迎春说,此时发布指引也能避免试验区一哄而上的无序竞争。
例如,该指引提出,在总体布局上,服务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兼顾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指引还提出了应用牵引、地方主体、政策先行、突出特色四个建设原则。
王迎春说,地方主体这个原则,就是希望能够结合本地的基础和需求,同时要服务国家战略。据透露,目前有不少地方正在申请试验区,而此时国家出台一个指引,对进一步做好后续试验区的部署显得十分及时,“这也为未来20个左右试验区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
王迎春进一步解释称,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存在差异,人工智能的基础禀赋、产业结构也都不一样,因此要发挥地方的主体作用。他认为,要各有特色,而且要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各地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国家大的战略布局结合起来,去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以上海的试验区为例,在6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张旭表示,在上海我们希望这个试验区开展三个方面的试验,一个是技术示范,企业来推动开展这样一个技术示范。第二是政策的试验试点,政府怎么在政策上取得突破,取得先行先试的效果。第三是社会试验,通过高校、科研机构来观察智能社会的变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变化的影响,我们从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希望能够围绕政策法规、伦理规范、成果转化等,通过试验创新出一些政策工具,形成一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王迎春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和上海的试验区任务各有侧重。上海试验区侧重于城市特点,结合了国家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上海对人工智能高地的战略布局以及上海五大中心的建设等内容。
“2023年建成20个左右试验区,这种既有城市又有县域的布局,会让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富有活力并有不同侧重的良好格局。”他说。
-
科技
+关注
关注
3文章
1594浏览量
33061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350浏览量
238763
原文标题:畅学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实战教程
文章出处:【微信号:changxuedianzi,微信公众号:畅学电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