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科技部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到2023年,全国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南都记者统计官方公布的信息了解到,今年以来,北京和上海已申请试验区建设并获得科技部批文支持。从科技部近日公布的《指引》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已被纳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布局范围。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内多少个城市会拿到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入场券”?有国内头部人工智能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AI技术还在发展中,试验区的建立,对AI技术落地,场景化应用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有政府部门代表表示,试验区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基础。
基础:
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
最近两个月,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步伐可谓很紧凑。8月科技部网站便曾发布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明确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目的意义、建设原则、基本条件和主要任务。
结合两个月科技部发布的两个重要文件可以了解到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信号:国家发展人工智能将以城市和创新平台作为主要抓手,并正在从普适性政策引导向因地施策、区域个性化建设转变。
南都记者统计官方信息看到,目前北京和上海都已获得科技部支持,获批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也符合《指引》给出的布局:重点围绕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除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外,另外的重点便是粤港澳大湾区。今年2月,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曾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那么,广东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究竟如何?
2018年7月,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对大湾区范围内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进行了梳理。文件中指出,产业规模方面,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260亿元,约占全国1/3,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伴随《指引》的发布,具备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的大湾区内会有多少个城市有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该文件也给出了4个主要申报条件。试验区建设以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等为主。其中在产业基础方面明确指出,原则上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并要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南都记者查询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名单和国家高新区名单了解到,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均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根据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产业规模方面,2017年9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约260亿元,且根据规划,到2020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可突破5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特色:
大湾区AI创新示范区最大特色或是协同
今年8月,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闵华清在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时介绍,大湾区“9+2”城市群中,广东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最主要的市场,基本上可以代表大湾区的市场规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则凭借其国际化和基础研究优势,有望为广东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撑。这意味着,大湾区城市群本身便具备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的条件。
南都记者前期走访中了解到,珠三角9市中广州和深圳均有望同时拿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入场券”。“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其他重点区域相比最明显的特色是城市群的产业协同性非常明显。”一名地方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举例,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沿线经过的珠三角城市来看,有些城市具备先进制造基础,有些城市具备科技研发基础。此外,目前城市间的产业协同发展也已有了基础,“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无论是落在哪个城市,都不应该意味着只为所在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而应该是借着城市区位优势,带动周边城市一起发展,推动智慧城市群的形成。”
闵华清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间不仅具备协同基础,此外,城市也汇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同一个企业已在多个城市间布局项目,推动了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人工智能市场创新主体的企业,广东已经涌现了一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并初步形成了以腾讯、华为等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众多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格局。
根据官方数据,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企业数超300家,广州、深圳是广东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拥有大疆、柔宇科技、碳云智能、优必选、魅族5家头部新经济企业,其中,大疆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超50%的市场份额,2017年营业收入达180亿元。广东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融资频率均居全国第二,平均单笔融资额超千万美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应用落地推进,广东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应用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这也得益于珠三角城市群长期以来丰富而领先的制造业基础。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广东涌现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一批新兴业态。
这些新兴业态背后的制造业基础,来自珠三角各地市一以贯之的产业生态,如广州优势的交通汽车和医疗产业、深莞优势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佛山优势的家居家电产业等。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深入落地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未来这些产业基础都将通过人工智能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目标:
借力示范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硅谷”计划
人工智能科学家、创新工场董事长兼执行总裁李开复早前撰文指出,外界对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下一个“硅谷”寄予厚望。“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了10万亿人民币(约11.3万亿港元)的水平,远超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6000多万人口的庞大高价值数据库(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港深穗三城的强大金融实力、实力渐长的企业和研究所输出的大量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日趋完善的产业布局和供应链能力、极度活跃的科技创新环境,并且具有通过政府扶持和强大资金后盾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切实意愿。”
李开复所提到发展科技基础资源也是《指引》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科技基础性研究,也是广东需要提升的空间。“广东人工智能相关单位约有70%专注于应用层,19%专注于技术层。”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创新产业研究处刘慧琳曾给出一组数据来说明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及短板。目前,广东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落后于有关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省份,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
结合官方公布的相关信息,目前广东拥有中山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和人机互联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脑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校基础科研平台,以及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等企业深度研发平台,拥有广州和深圳2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其中,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二。此外,珠三角城市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还推出和规划了人工智能产业园。
查询整理广东省科技厅等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划和条例,推动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基础性研究是重要方向,在这期间为解决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广东积极引导粤港澳三地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核心领域加强研究合作,推进基础理论联合创新。其中特别提到了创新共同体的概念:“如联合实验室共建、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合作行动,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对此,有政府部门人士认为,这一点也与国家打造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思路是不谋而合的。
“科技部这次发布《工作指引》,给AI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大家更有信心把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搞上去,让中国创新生态氛围浓起来。”
云从科技新闻发言人傅小龙认为,目前AI技术相对还不成熟,不同产业对AI技术的诉求也不同。《指引》明确提出,要鼓励各个城市发展人工智能,鼓励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也鼓励人工智能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这样可以解决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场景价值小、需求多种多样、落地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这意味在示范区内,AI企业多了一些尝试的机会,利用这些尝试,AI企业可以探索切入点,发挥人机各自的优势。未来30年,在政府的激励下,中国或会发展出人机协同的智能+经济新形态。”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501浏览量
20747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文章
47409浏览量
238924 -
ai技术
+关注
关注
1文章
1281浏览量
2434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