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能感知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该学科力图了解自然界人类智能的本质,并开发出一种能与人类智能相似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虽早,但早期的发展比较缓慢。在上世纪70年代用神经网络算法验证了许多数学命题,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第一次研究热,此时研究者确信符号方法最终可以成功创造出强功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从1967年开始出版不定期刊物《机器智能》,从1970年开始出版期刊《人工智能》,从1969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JCAI)。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受到了很大挫折,但到了90年代以后,又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体系。
进入本世纪以来,一方面在设计高级计算机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利用超级微处理机实现人工智能,大大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已经涉及许多方面,尤其是人机围棋大战中AlphaGo多次打败人类的结果连续出现,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便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起了广泛热议。由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纷纷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研究计划。此时,人们认为人工智能便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了。
有研究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运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所谓运算智能,是指计算机快速计算和记忆存储的能力。所谓感知智能,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信息的能力。所谓认知智能,是指机器具有理解、推理等能力。这种分类方法是否合理我们不予讨论。笔者认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研究,应主要着重智能感知和智能决策两个方面。
所谓智能感知,不仅包括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也包括通过记忆、学习、判断、推理等过程,达到认知环境和对象类别与属性的能力。所谓智能决策,是指在对环境和对象智能感知的基础上,为达到某种目的,经过再次记忆、学习、判断、推理等过程,给出行为决策的能力。
智能感知的五块构件
1、可靠性和可用性
利润紧张使生产停工成为任何制造环境的敌人。难以看到的物体,不均匀的形状,透明的,半透明的,或者像玻璃,塑料,薄膜和箔这样的高度反射的物体可能会带来可靠性的挑战。全球制造商已经用光电传感器做出了反应,这些传感器可以简单地检测任何物体,几乎在任何工业自动化应用中都是如此,尽管存在诸如灰尘或光线差等环境挑战。
2、灵活性
现代快速消费品的许多生产都是由批量生产驱动的。每次产品转换时,手动更改机械设置和传感器参数会造成停机和生产停工。智能传感器,如代码读取器和视觉系统,可以在线检测产品变化,并在很少或不中断的情况下自动触发对新参数设置的更改。更快速和更频繁的生产转换帮助制造商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性、本地或定制订单的需求。
3、产品跟踪和可追溯性
在制造商尽一切努力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召回也不可能完全被排除。严格的法规控制着生产、加工和包装的所有阶段的可追溯性,而且在不断减少的时间框架内进行召回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RFID标签、视觉系统和条形码阅读器收集的数据,工业4.0支持的组织可以快速响应并实时检索重要数据。
4、减少库存和便于更换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需要更换,而制造商的响应方式是尽可能快速、方便地安装、调试或替换设备。在Industry4.0中,生产团队最大的优势之一可能是传感器设置和参数可以轻松地从PLC下载到新的传感器,以便快速更换和调试。同时,智能传感技术可以减少存储中需要保存的传感器的数量和类型,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5、诊断与状态监测
在工业4.0中,控制系统与传感器完全连接为一个独立的可定位的实体,因此生产过程可以访问所有的诊断功能。传感器即将到达生命的尽头吗?需要打扫吗?会持续到下一次的生产转换吗?通过传感器自监测和精确通知控制系统需要更换哪种传感器的能力的结合,生产团队在监控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故障前通知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防止故障发生,传感器诊断可以集成到灵活的、基于需求的维护计划中。
-
智能感知
+关注
关注
2文章
94浏览量
17746 -
智能感知技术
+关注
关注
5文章
9浏览量
655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