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当前,婺城正处在信息技术的创新活跃期、数字经济的赶超发展期、网络治理的巩固提升期,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直以来,婺城区始终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十五字使命任务,传播正能量,以高质量的网信工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担当赶超、婺城图强”提供坚强的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网信+宣传
网络安全宣传凝聚共识
上周,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婺城区积极响应,各相关部门全方位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更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据了解,自9月16日婺城区全面启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以来,婺城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开展各种不同种类的活动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环城二小相继组织开展了面向全体教师、学生的网络安全常识培训、学习宣传海报、上机自主学习网络安全微课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东市街小学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网络安全法》相关解读的图文消息,让老师和家长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红湖路小学开展以“家校合作,共对舆情”为主题的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学校、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更有可能受到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针对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婺城区网信办专职副主任徐慧说。为此,婺城区各中学针对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实行“对症下药”,开展网络安全教育。9月19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举行网络安全主题报告会。报告会上,婺城区公安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教导员王晓堃作为主讲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网络安全问题,利用具体的事例以及相关时事热点,让学生们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健康文明绿色上网,并带领学生简单了解《网络安全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获益颇多,将会在今后的网络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做到绿色上网、文明上网。而在婺城中学组织的网络安全周活动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网络安全教育视频、设置网络安全宣传展板、电子屏播放网络安全宣传图片等多种方式展开。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网络安全教育需要从“从娃娃抓起”,而日常网络安全的维护则离不开相关部门日常工作的开展。以婺城区公安局网安大队为例,今年以来,大队就已经走访了本地互联网企业、网站128家次,破获网络黑客、侵犯公民信息等案件15起,有力推动婺城网络安全水平,营造低网络安全隐患的环境。
未来,婺城将始终把能力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立足全域着眼全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网信队伍,全面提升全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水平。
与此同时,婺城以良好的网信工作基础支撑,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婺城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婺城好故事传播到五湖四海。在8月底举行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中央、省、市媒体走读婺城活动中,各级网络、新媒体刊发转载婺城报道120多篇,阅读量突破2200万次。
网信+服务
“农民微圈”打通民情渠道 构筑线上线下同心圆
前不久,竹马乡青梅里村村民发现村中来了几个推销“保健品”的“商人”,想着平日乡里、村里宣传的要对这种推销人员提高警惕,于是就有村民拿出手机通过“农民微圈”将信息分享了出去。所幸村民的警惕性高,消息传播得也及时,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没有村民购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避免损失。
这是婺城“农民微圈”的一次生动实践。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婺城区以强化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为抓手,创新打造融农民微信群、“婺彩云”APP、主题公众号三位一体的“农民微圈”工程,该工程立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需求,用便捷、简单、直观的信息服务方式,在网络信息传达最为薄弱的农村实现“零距离”信息服务,建成完备高效的农村信息实时畅通网络体系,有效助推“最多跑一次”工作,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农民朋友的网上8890”。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全区就建立农村微信群356个,农户入群率超过95%。建群以来,已成功辟谣、澄清虚假信息500余条,反馈、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600多起,成功推进村务工作1500多件。
“农民微圈”由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一支三级管理队伍、一套完善管理制度、一个专业技术团队的“四个一体系”构成。内容产品则主要来自于“婺彩云”网络家园平台,由专业人员统一编辑制作、精准发布,确保党委、政府的声音直达乡村农户。该平台根据农村群众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乡村振兴、“最多跑一次”、便民信息、文化礼堂、健康生活等板块,由教育、公安、民政等20余个部门入驻,为村民提供权威可靠的资讯信息和各类便民服务。入驻部门派驻专人负责信息上传、咨询回复、答疑解惑,对群众的留言和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审核、回复,并提供必要的支援帮助等,实现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
“农民微圈”的建立,不仅打通了村民和部门间的“最后一纳米”,也在村民与村民间架起“连心桥”。吕艳青是竹马乡下张家村的妇女主任,她的另外一个身份,则是竹马乡下张家村的“群主”。“现在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物,只需通过‘农民微圈’在群里通知一声,村子里的负责人立马就能收到消息。”吕艳青表示,除了村务群缩短了村民间沟通的距离,另一个“竹马花卉协会精英群”更是在下张家村和竹马乡其他村子里架起了一道无形的沟通桥梁,茶花种植户们通过微信群交流信息,更拉近了村与村之间的关系。“去年,借助‘农民微圈’,我们还帮助一位农户卖掉了因收购商‘跑单’滞销的10万株茶花苗木。大家群里你5000株、我1万株的‘认领’,10万株的滞销问题在很短时间之内就通过‘农民微圈’解决了。”吕艳青说。
婺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信群的群风是民风村风的缩影,营造良好的微信群群风能促进民风村风向善向美,这不仅需要群主加强管理,更多的是党员要带头。今年,婺城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民微圈”线下示范点,举办婺城区首届网络农民文化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升“农民微圈”党员群主带头助力乡村振兴、带头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的责任感与积极性。结合传统节日或重要节点,实施“线上组织发动—线下开展实施—线上宣传弘扬”模式,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微系列活动。下一步,婺城将继续深化“农民微圈”建设,进一步总结提炼经验,完善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努力营造清朗、正能量的农村网络空间,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助力婺城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网信+技术
大数据助力打造人工智能先创区 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场景已变得越来越广泛,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广泛前景,婺城坚持“互联网+”的理念,全力助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旨在将婺城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先创区。
据了解,当前婺城正以工业产品为特色,以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制定出台智慧经济相关政策,深入实施婺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时,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
“就在前不久,我们公司研发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已经研发完毕。这个智能分类垃圾桶将通过智能拍照的形式,对垃圾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可分类性对垃圾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垃圾的智能分类。现在,已有上海、山东等不少地方的客户预约了前来考察产品。”浙江云澎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浙东说。作为婺城数字文化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云澎科技已成功研发包括智能结算餐台、智能便利店、人脸门禁、闸机在内一系列产品。“除智能分类垃圾桶外,作为我们公司的另一大项目,通过大数据实现的智能结算餐台的实用场景已较为成熟,餐台在金华市政府食堂、婺城区政府食堂等收到良好试用反馈。该产品也将于下个月正式进入浙师大,为浙师大实现食堂自动化提供助力。”刘浙东表示,当前企业智能收纳机器人、智能送餐机器人、人工智能巡检车等数字文化产品也在研发中,未来将为婺城创造智慧生活添砖加瓦。
同时,婺城还充分利用辖区内高等学校的创业项目资源,加强与浙师大等高等院校合作,不断深挖浙师大这座金矿,引导师生创业,支持创业园做优做大。浙江佑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落地于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经济创业园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我们公司主要的方向是大数据、儿童教育机器人这方面。”佑童科技相关负责人程勉说。据了解,当前佑童科技的主要产品是“小P”智能机器人,该产品历时两年,经过儿童智能硬件、手机App和云端智能控制等多个阶段的开发。采用国际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智能化科技内芯,并获得了国家多项专利。产品具备语音交互,语音识别,App内容和表情包一键推送,运动控制等功能,并在智能语音识别基础上,增加人工智能互动的场景。使用时,家长可以通过App文字输出语音,可以通过视频远程监控,让“小P”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不仅如此,产品还拥有强大的云大脑做支撑,在云端的高性能服务器里,会不断完善成长。程勉表示,当下具备云智能概念并拥有优秀体验感的无屏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家长的首选,因此做一个有温度、有价值、让孩子们开心、让家长放心的智能产品是公司不懈的追求。
-
网络安全
+关注
关注
10文章
3098浏览量
59500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49浏览量
137164 -
数字经济
+关注
关注
2文章
1034浏览量
1822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