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工智能人才要有冷思考
今年9月,我国35所高校迎来中国第一批以人工智能为专业的本科生。自今年3月教育部批准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以来,社会讨论热度不减,尤其受到考生、家长及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社会已开始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人才也呈现走俏态势。从今年的招生情况看,人工智能专业备受推崇,这说明社会对该专业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事实也证明,过去一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增长近两倍,这必然会给人才培养带来鲜明的导向作用。
社会有需求,教育有回应,这是良性的教育生态使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社会紧缺人工智能人才,但并不代表培养标准就可以放宽,专业准入门槛就可以降低。毕竟,人工智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范畴,它更需要质量做保障。如果只重数量不重增量,那么即使毕业生再多,都无法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使人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是教育需要做出的冷思考。过去,一个被看好的专业兴起,马上就会有不少高校蜂拥而进,结果专业秩序被打乱,直接影响了市场再分配。这样的教训必须要深刻汲取。所以,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培养并无不妥,高校则需在师资力量、教学规划、培养方案等方面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尊重教育规律。
基于教训,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好监管责任,绝对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哪些学校具备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监管部门必须要严格考核。事实上,不管开设什么专业,都属于一项系统工程。监管部门不能任由高校“想当然”,而是要从人才发挥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紧紧扎好教育制度的篱笆。
凡事皆有度。人工智能刚刚起步,未来走到哪里,还需时间来证明体现。虽然我们强调教育要有长远眼光,但这也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过去,一些高校的某些专业被淘汰,有很多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因此,在人工智能日渐火热的背景下,高校专业的设置要做到量体裁衣。如此,才是对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好尊重。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文章
47409浏览量
23892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