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方喜
笔者在《物联网分享还是人工智能垄断: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数字资本主义》(《上海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一文中率先提出了“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概念。同年,小米、360等公司提出了AIoT,即万物智慧互联概念,将AIoT视作IoT的升级版,或者互联网的终极版。笔者更愿意从历史的角度,把AIoT视作布莱恩约弗森、麦卡菲所谓的“第二次机器革命”的最终产物,并认为它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的终极革命。
马克思考察了“第一次机器革命”,指出其革命性影响在于使人类生产方式联合化、自动化。从联合化看,现代机器体系在企业内部加强了劳动者的联合程度,引发生产方式革命;而现代交通、通信等技术则引发流通方式革命,在企业外部提升了人类的联合性。从历史发展脉络上讲,信息互联网(IoI)标志着现代通信革命的完成和流通方式革命的深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IoT则进一步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革命:将“工业物联网”与传统的“生产流水线”对比,可显见其革命性所在。自动化关乎现代机器生产的驱动因素,第一次机器革命引发了“动能”自动化革命,当今AI则引发了“智能”自动化革命:由煤炭、石油而核聚变、由蒸汽机而电力发动机,引发了电气化的新能源革命,“电能”可谓终极性的“动能”产品,标志着现代动能自动化革命的完成;与之相比,智能自动化革命首先从计算机软件开始,而互联网大数据等进一步推动了这场革命,AI可谓终极性的“智能”产品,标志着现代智能自动化革命的完成,与动能自动化合在一起,正在引发人类整体生产方式的终极革命。
面对当今极速发展的IoT、AI等新技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只有充分认清其引发的人类发展大势,不断调整自身的价值理念、运作方式等,顺势而为,才能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新技术。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社会联系是间接的,企业管理具有垂直式、中心化等特点。而互联网社交平台、区块链等技术则赋能个人,使个人获得“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使社会联系越来越呈现出点对点的直接性、协作性、分布式等特点,“极致信任”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若是仍按传统理念和方式运作,将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新技术突出了“平台”的重要性,一批互联网巨头借此迅速崛起。但是,平台(电商等)毕竟只关乎流通领域。如果所有企业都专注于此,必然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平台公司的发展也必将难以为继。技术的能量最终只有汇聚到生产领域,才能促进人类财富可持续增长——政府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平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共享性,使“使用权”比“所有权”变得更为重要,共享经济借此迅速崛起,但诸多共享型企业在发展起来后却走向封闭、垄断,致使乱象丛生。从整体上看,只有协调好政府管制、企业积聚、个人赋能等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有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充分激活并形成良性合力,IoT、AI等新技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并不断真正造福人类。
作为一种终极性的生产方式,IoT+AI在生产领域正在引发成本价格趋零;相应地,在流通领域正在引发产品价格趋零——这应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大势。这使得长时间、大范围的封闭、垄断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借助价格战打败对手、通过垄断获得高额利润的发展方式,将越来越不合时宜。唯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是发展之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IoT、AI等新技术正在引发人类生产方式的终极革命,使全球面临百年乃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政府、企业、个人只有“不畏浮云遮望眼”,洞悉人类发展大势,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才能发展自己,并为人类社会走向普遍共享作出贡献。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3文章
44257浏览量
371131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840浏览量
237512 -
AIoT
+关注
关注
8文章
1387浏览量
3056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