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0多年发展,现在的集成电路已是“三高”产业:知识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资金高度密集,国内的集成电路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后劲的根本性问题。9月11日,位于IC-PARK的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集成电路设计园芯学院(以下简称中关村芯学院)正式揭牌,瞄准解决的正是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问题,致力于将产教融合落在实处。
IC人才缺口巨大有深层原因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年版)》数据统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而我国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32万人。
有统计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2.6%左右,其中仅有12%的毕业生进入本行业,2018年仅有2.6万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从现有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分析来看,我国除了缺乏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骨干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供给数量也严重不足。
从2015年到2018年,26+1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毕业生人数是下降的。为此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增加招生人数,但从趋势来看,这种增加值还没有达到教育部的平均值。
在9月11日召开的第三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人才培训”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玉梅说:“近几年毕业的学微电子的人少,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当时对微电子没有充分重视,二是行业就业薪酬没有特别吸引人,因此导致人才的需求和供给极其不平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面向目前高校中2200多万学生挖掘潜力,推动产教融合,产业要考虑如何用好教育资源,高校要考虑如何用好产业资源。”
“IC人才行业痛点有三个,一是大多数高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作为工科专业,高校非常缺少实训环境;二是专业门槛较高,很多学生无法通过自学实现跨越;三是IC行业的知名度不高。”摩尔精英半导体培训事业部总经理赖琳晖说,“因此,培养人才一要有培养平台,二要有实训,三要有师资力量,四要有就业出口。”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深化产教融合上,北京具备先天优势。
2018年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968.9亿元,占全国销售收入(6531.4亿元)的14.8%,其中IC设计业销售收入约55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设计业收入的21%。同时,北京也是IC智力资源密集区,有400余所科研院所,微电子领域的长江学者有90多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有6所,海聚工程有680多人,集成电路产业千人计划有90多人。同时北京市的IC人才需求也居全国首位,在一线城市中,北京IC人才需求占比36.7%。
中关村芯学院执行院长许正文表示,中关村芯学院是IC-PARK作为“一平台、三节点”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致力于打通“人才+创业+投资”的产业生态价值链,突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困境,促进自主创新。中关村芯学院将本着高起点、大平台、开放合作的理念,与高校院所、联盟协会、龙头企业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合作,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技术+双创+产业+国际化”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问题。
在中关村芯学院揭牌的当日,该学院与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系、赛迪顾问、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摩尔精英、安博教育等签约,共建中关村芯学院合作项目,此次签约标志着中关村芯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同时,中关村芯学院还聘任了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北工大、北航、北理工、北交大等高校,以及来自中国创投协会、豪威科技、比特大陆、永信至诚、安博教育、同源微、希格玛、文安智能等机构和企业的十多位业界知名学者、机构和骨干企业资深专家作为客座教授。
“今后中关村芯学院将与各方紧密协作,在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学模式、实训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努力打造人才化的产业模式。”许正文说,“大家都知道集成电路的人才既要有理论知识支撑又要有实战积累,如此才能培养出产业界实用型人才。中关村新学院就是要瞄准国际前沿领域,高起点规划建设师资队伍,通过聘请一大批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和龙头企业的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组建专业化与实战型结合的精英师资队伍,打造高端品质的教学培训体系。”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87文章
11537浏览量
36168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