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能够识别人脸的摄像头走进学校,不管学生是逃课,还是上课打瞌睡、玩手机,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这只“眼”唤起了许多人对曾经高中班主任无处不在的恐惧,更掀起了关于教育初衷的讨论。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担忧。近日,瑞典一所高中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学生的出勤,被认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处理不符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规定,监管机构对学校董事会开出金额为2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4.7万元)的罚单。
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的洛克波特市,当地一所学校预计从今年9月开始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用140万美元的政府补助金安装数十个监控摄像头,对潜在罪犯进行监测。但这项计划被美国教育部叫停。
人脸识别系统在城市管理中被广泛应用。警察用它比对犯罪分子和失踪人员,交警用它监控交叉路口,捕捉超速和违反交规的汽车。去年,中国警方依靠人脸识别技术在张学友演唱会上抓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一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过,自人脸识别技术诞生之日起,人们对这项技术的担忧也未曾停止。在每个公园、街道摄像头下甚至许多看不见的地方,你无法预知哪一刻你的表情会被无声“狩猎”,更不知这些数据的存储时长、位置和用途,安全风险难以评估。
今年5月,美国旧金山市投票决定禁止警方使用人脸识别软件查找罪犯。高新科技公司众多的这座城市,成为美国第一个推出人脸识别禁令的城市。不久后,马萨诸塞州的萨默维尔市议会也通过了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面部识别软件的法令。
人脸识别技术进入校园,则成为更严峻的问题。
安全,本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初应用方向。在美国一些校园枪击事件频发的地方,人脸识别系统已经顺理成章地进入校园。
今年,位于美国底特律市的直布罗陀公立学校,斥巨资引入新型数字安保摄像机。学校向家长写信称,他们将监视重点放在“性犯罪者,被停学的学生,被停职或休假的员工等”,并承诺视频片段将保留60天,之后将从服务器中删除。
这项承诺并没有让所有人放心。在美国,任何年龄学生的生物识别数据均受《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权法案》的约束,该法旨在保护学生教育记录的隐私。洛克波特市区学校的这项应用,让纽约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顾问斯蒂芬妮·科伊尔感觉,“这正在向孩子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是不可预测的潜在罪犯”。
另一些反对者认为,学校尚未发布关于人脸识别系统准确性的数据。“当系统出错时,谁在被监控列表中并不重要。”一位法律顾问说,“如果一个进入摄像头的人被错认成威胁者遭到误会,补救措施是什么?”
用人脸识别系统来保证出勤率和提高听课效率,则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瑞典数据监管机构认为,学校统计学生出勤率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而这些方式都比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权益的侵害要小得多。
何况,人脸识别技术对情绪的识别尚处于研究阶段。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发现,机器在识别人类情感时,人体动作可能比面部更具参考性。一位研究员表示,“我们发现根据肢体语言解释情绪很复杂,即使人类也存在许多不一致。”何况,在目前机器有限的识别能力范围内,要做到对学生上课时的表情进行精确分析,为时尚早。
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我们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现在我们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人脸识别技术进校园存在争议,并不意味着因噎废食。使用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被监控者知情同意和最大程度的隐私保护。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和得克萨斯州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法,要求收集和使用人脸识别的公司和个体必须遵循基本的隐私协议,包括在收集前得到知情者同意、规定数据保护义务和限制保留位置、禁止从生物特征数据中获利等。
欧盟委员会的高级官员透露,他们正在计划一项关于人脸识别数据使用的立法,这将赋予所有欧洲居民明确的决定权,“知道人脸识别数据何时被使用”。监管机构希望将面部识别数据重新分类为“生物识别数据”,这意味着收集数据时需要对方明确的同意及其他更严格的隐私保护。
人脸识别技术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令人害怕的是,在人脸识别技术无孔不入地延伸后,人类可能会变成一台台监控摄像头下流水线上的冰冷机器,或者擅长使用肢体和表情掩饰情感的“戏精”。在这背后,是关于让渡安全还是让渡隐私的矛盾。
-
摄像头
+关注
关注
59文章
4810浏览量
95449 -
人脸识别
+关注
关注
76文章
4005浏览量
81769 -
面部识别
+关注
关注
1文章
375浏览量
2662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