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而智能制造,则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如今,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工业互联网也给智能制造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在工业4.0推动下,全球工业制造行业纷纷采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一度成为热词,然而,该词并不是新词,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提出了智能制造,希望以此改造传统工业,打造新生态。但时至今日,智能制造尚未普及,制约因素在于缺少一个跨平台、跨领域、统一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智能制造之路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那么到底谁是风口?工业互联网?还是智能制造?
2012年,GE提出工业互联网,打破了大数据制约,迎合智能制造发展路径,短短几年就成为全球风口,美国更希望借此重塑全球工业格局。
数字经济的提出,令所有企业似乎看到希望之光,数字化得以被重视。工业互联网在落地时,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行业巨头出于盈利考虑甚至开始剥离、出售工业互联网相关业务,国内大量企业的上云意愿也不高。工业互联网正在朝着数字化迈进,却出现了瓶颈。
工业互联能为智能制造带来什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这种变化的发生?
向内优化、向外拓展
以前,制造业企业情况是,是个实体世界,由机器、设备、工业现场总线网络,嵌入式RTOS平台、I/O控制模块等构成。还有由互联网、无线通讯、大叔采集、人机交互等构成的虚拟世界。如今,将IT、OT和CT的互联融合,将设备、控制器等连接到虚拟的云端、各种数据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万物互联互通。
工业互联可以解决一些业务沉淀问题,可以规范产品质量等好处。但,当前,国内工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没有统一,依旧是个“孤岛信息”状态,企业难以快速获取某些信息。所以需要优化企业内部流程,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链接生产上下游供应链,打通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实现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创新,实现智能制造之外实现企业的外部价值。
诡异的是,工业互联网如火如荼,但熟悉工业现场的业内人士却都很冷静。
首先,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开始智能化,但因中国目前还未走完自动化。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在工业2.0到工业3.0之间参差不齐。众所周知,华为是中国最好的制造业企业之一,但也处于工业3.0阶段,其他制造业企业就跟不用提了。
而从工控细分领域的普及率来看,核心工业软件普及率ERP最高,达到69.7%;制造执行类软件应用程度较低,MES普及率仅为23.3%,综合来看,自动化、信息化还未普及,智能化为时尚早。
其次,工业场景和商业场景差异大。工业现场对智能产线的首要要求是稳定可靠。IT只是实现智能化的工具,Know-How仍然是在工业本身,每个垂直的工业行业都有它们的应用Know-How,这些都是工业界人士积累了数十年的宝贵经验。
如何赋能到具体的垂直行业,将是未来几年工业互联网的重中之重。其实从近期的融资事件来看,有着垂直领域明确思路与案例的初创企业更能得到资本青睐。
智能制造风口
工业互联网侧重于工业服务,智能制造侧重于工业制造,但其本质都是实现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具体就是个性化定制及服务延伸化。两者又是相辅相成,一方面,智能制造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支撑,为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机器互联目标提供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等设备服务;另一方面,是由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构成的新技术——工业互联网,可进一步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促进装备的智能化升级。
工业机器人因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更是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底层设备之一。未来,随着企业转型,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加。因此,下一个工业制造的风口就是智能制造,而工业互联网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585浏览量
76411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4浏览量
9417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