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空间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主旨演讲

倩倩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19-12-23 10:14 次阅读

◆“海上院士讲坛·第十期”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金亚秋教授作题为“空间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主旨演讲。

12月13日,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主办,中科院院士上海浦东活动中心协办,新昌县人民政府全程战略支持的“海上院士讲坛·第十期”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本期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金亚秋教授作题为“空间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会议实录:

主办方致辞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助理 张超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助理张超在致辞中表示,今天讲坛的关键词是遥感,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听起来是专业词汇。但我们对感知却不陌生,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感知的能力,我们的耳朵可以听,眼睛可以看,鼻子可以闻。但是人类并也不满足于这样的一些感知能力,我们希望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像鸟一样从天空的视角俯瞰大地,所以我们对自身能力的想象,比如说屏幕上的超级英雄,他们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遥感能力,纵身一跃就可以到大气层外遥看我们的地球。既然是超能力,就具备更强大的探测能力。遥感也是这样,它既包括人眼看到的可见光,也包括人眼看不到的更多的电磁波信息。空间技术赋予了我们更多更强的感知能力,能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探测地表信息。利用遥感技术为生产生活服务,比如气象预报、减灾防灾、区域规划、对国土资源的探测和管理以及智慧城市等。新华社在国庆阅兵时发表了一篇特别的报道,从卫星上一览长安街上的阅兵队伍,这也是遥感在新闻报道的应用。

今天,越来越成熟的空间技术,加上3S技术,即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准备了海量的空间数据,加上5G移动通信和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这些数据将为我们带来对未来智能时代的憧憬。金院士带来的是即将到来的未来,所有的空间信息和所有生产生活的可能都被智慧化,我们的地球是一个智慧的地球。

最后,再介绍一下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的直属机构,是新华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成果。其造型像一颗蓝宝石,与东方明珠交相辉映,因此被誉为“东方蓝宝石”。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背后,需要一个思想中心、信息中心、知识中心来做支撑,因此我们打造了“陆家嘴讲坛”这样一个集名家大家智慧的系列讲坛平台,旨在促进思想激荡,经验分享。其中包括陆家嘴科创沙龙、陆家嘴资本夜话、海上女性讲坛、浦江养老金融夜话、国资大讲坛和今晚的海上院士讲坛等。

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亚秋

金亚秋院士从“什么是遥感、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遥感大数据的信息感知的新途径”等方面,作了“空间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主题演讲。

地球上空每天飞行着上千个卫星,各种模式的卫星载荷遥感监测,每时每刻都产生着新的各类数据及其图像。构成了 “空间大数据”。我们的卫星观测、通常说的空间遥感,已经达到很高的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空间分辨率可达到分米量级。通过雷达对地球上的大气、地表、海洋、空间等进行目标识别,这个过程就是信息感知。在这之中,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又能形成什么知识产品?这是在空间观测和空间遥感得到重要应用的主要问题。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信息感知提供了新的途径。今天主要讲讲如何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处理空间遥感大数据,从而对目标精细特征进行感知,并形成知识产品。

1、 什么是遥感

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从地球遥感来说,可分为早期的光学遥感(即飞机上的航空摄影)、卫星平台上的空间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从主被动来说,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被动遥感在气象预报、海洋预报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主动遥感可以达到分米量级的分辨率,通过发射并接收电磁波,感知、反演、重建目标的物理特征。

要想仔细观测某个地方,需具备比较大的雷达孔径,进而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大孔径有赖于合成技术,七十年代第一个合成孔径雷达运用于海洋卫星,开启了在民用上的应用,九十年代,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蓬勃发展,我们称其为多源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至今,它已发展成为一个多源多模式高分辨率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多源,即数据有各种目的、各种频率;多模式,即数据采集、测量有不同方式;高分辨率,指雷达可以达到分米量级;全极化,即测量后可以得到电场、磁场不同方向上的反应。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中国在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的。九十年代后,国内空间遥感事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2000年后,中国已经不单是做调研了,而是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地球遥感中的风云气象卫星及海洋卫星被广泛应用。举个例子,地球同步卫星“风云四号”围绕地球与太阳同步旋转,只要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就可始终观测到地球上某一个固定区域。而现在我们的环境卫星及一些其他卫星,都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最近发射的环境卫星,也达到了分米量级,达到了全极化。

许多人关心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应该说,我们已经从“追赶”、“跟跑”到了“平跑”阶段,达到了第一集团的水平。我们当然还没有领先,但最近十多年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正在不断形成全面的技术。从世界范围来看,德国做得很好,加拿大在卫星的商用方面做得很好,美国较为保密,日本则有比较成熟的数据发布。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方面。

2、 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信息感知的新途径

通过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多维度获取数据成像,我们对天、空、地、海上的目标进行识别,得到信息感知和特征的反演、重构。需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微波、毫米波等电磁波,而不是光学的照片——它是个非视觉的过程,不是通过人眼去“看”能明了的,必须经过科学研究和分析来获取。

如何识别雷达转化的数据图像?一个研究方式是做模型,例如,通过各种物理参数对复杂的地表进行计算和成像,这也叫做正向的模拟。可是即便所成的像和光学照片有一定相似性,除非是依靠有经验的人,普通百姓依然无法靠肉眼识别信息。

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信息感知的新途径。以人脸识别为例,机器可以从众多人脸中快速识别所需的人脸,在雷达图像中,我们同样希望可以通过大数据感知所需识别的内容。目前,人工智能已助力于雷达图像识别中,在智慧城市、灾害监测评估、侦察定位跟踪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实际上是模拟人脑、人眼视网膜,通过对局部或整体的数据分析,建立感知机制。通过深度学习、大量的数据输入,人工智能产生特征性的矢量分布,进而获取了感知信息的能力。我们非常热切的希望,通过计算神经学、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立,发展出处理多源多模式高分辨率全极化遥感的新方式。

比如,通过训练工具及神经网络的计算,人们可以判断舰船及舰船的类型;再如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通过神经网络,可将单极化图像转变为彩色图像,便于识别分析;此外,雷达图像和照片之间的互验,即光学和微波之间的互验,也可以用神经网络进行处理,以便视觉判断。

民用广泛的需求促进了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技术在民用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比如说台风路径监测。因为台风眼是一个非常强的热力场的动力过程,通过光学红外看不到里面,云雨把红外线挡住了,照相更不可能。但是微波可以透过云雨,微波可以透过台风眼看到里面的物理参数。所以我们通过微波雷达观测,雷达遥感建立台风内部的特征,并选取一定的特征性参数作为训练台风路径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局部地区的气象预报实际上很难,主要是观测网太少,卫星观测也不太可能对一个小时之内发生的天气现象进行观测,但人工智能所形成的模型可以做到这一点。将来人工智能对于一些灾害性的天气必定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雷达技术还可以应用对植被、农作物的估产。我们可以通过农作物的各种参数,比如温度、土壤湿度、季节降水、高度等,以及它最后的产量建立起一个训练网络,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的估产。

还有城市变化、灾害评估的分类识别。1984年的上海与2014年的上海,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看起来密密麻麻的东西多了、城市建设多了,但其它的科学评估不能单凭眼睛看,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目标多时相变化的评估方法,也是人工智能的方法,这在城市的环境监测、城市的发展变化、变化的识别以及发生灾害的评估方面都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

归根到底,人的眼睛看不到许多雷达图象,我们希望有一个电子的眼睛,称之为微波视觉。如果人眼、人脑或者我们所控制的计算机有一个微波视觉,将雷达图象变成我们想知道的物理特征,并进行分类识别。这实际上从一维的数据、二维的图象变成了多维的信息,实际上也是国家能力的一个体现。

为此,我们提出物理智能,也就是智能技术要加强在交叉学科当中的物理学规律下进行,提出了“微波视觉”的概念。现在各行各业实际上都是围绕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从而达到相应的目标,这就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们正在编写一套关于空间微波遥感的研究和应用的丛书,还组织了一些国际研讨会、专刊,希望能够推动人工智能在大数据、信息感知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从而在特定的目标、特定的任务当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我们从电磁物理学,加上人工智能AI形成了微波视觉,其中包括了电磁波的仿真反演的研究,包括类脑智能以及物理世界相互作用方面的结合,从而产生交叉科学的电磁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这是我们所提出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在空间电磁学、空间遥感科学,或者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方面的进展。根据定义不同,我们可以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比如地球科学当中的一些参数的反演,包括全球变化的研究、目标识别方面的ATR技术。同样还可以在电子对抗技术、空间导航技术等方面得到应用。

总体来说,卫星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的感知不能划等号,特别是多维度、精细的信息感知。我们可以再发展人工智能新的模型、新的算法,并在契合空间遥感的物理学需求的情况下,产生一个交叉的新科学。长期以来,理论、实验和计算构成了科学的三大支柱,现在增加了一个新的支柱,就是智能的支柱。理论,是科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是科学理论的一个实现和佐证;计算,是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智能,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科技的应用将带动许多相关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用来目标识别的人工智能芯片,一方面带动了许多原先没有的产业的新发展,同样,也会促进许多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移动通信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2610

    浏览量

    69842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

    文章

    47206

    浏览量

    238278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883

    浏览量

    13740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结合

    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结合为多个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分析: 一、集成电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算力支持 : 集成电路,特别是高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0:05 304次阅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无疑是科技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人工智能硬件加速中,嵌入式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算法,嵌入式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从而实现
    发表于 11-14 16:39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三者关系

    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训练资源和验证环境;云计算为大数据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0:03 414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数据,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其次,第6章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阅读这一章后,我深感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结合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感: 1. 技术革新与生命科学进步 这一章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加速器 第一章清晰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工具的强大功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AI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发现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模式和规律。这不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和使用该技术,无需支付专利费或使用费。这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的研发成本,并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其生态建设。 灵活性则体现在RISC-V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和优化,从而
    发表于 09-28 11:00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在定义、技术组成、应用领域以及发展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的头像 发表于 09-15 14:27 693次阅读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大力发展AI for Science的原因。 第2章从科学研究底层的理论模式与主要困境,以及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出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进行解读。 第3章介绍了在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呈现、产业展览、技术交流、学术论坛于一体的世界级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暨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广东省工商联、前海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工信局等单位指导,深圳市人工智能
    发表于 08-22 15:00

    串口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着重要作用。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则为串口屏赋予了“智慧”的大脑,使其不仅能够高效展示信息,还能进行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乃至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本文将深入探讨串口屏如何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2:29 1303次阅读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有哪些?

    定制化的硬件设计,提高了硬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FPG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用于深度学习的加速和云计算的加速,还可以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计算,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发表于 07-29 17:05

    科达嘉电感器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作为输入,使得人工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2-29 13:56 478次阅读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式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新型基础建设与传统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在此背景驱动下,众多名企也纷纷在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发表于 02-26 10:17

    科达嘉电感器广泛应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为AI赋能

    近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作为输入,使得人工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2-23 17:29 82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