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一场主题为“赋能与重构”、聚焦工业制造领域的数字化革命的论坛在2019中国数字化年会上举行,SAP中国首席数字化转型专家孙惠民发表了《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趋势与洞察》演讲。以下为其演讲精华:
1、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如果要评选工业革命发展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年代,有三个时期是一定要入选的。
首先是1769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其次是1869年,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的应用,使人类正式进入了分工明确、大批量生产的“电气时代”,电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当中。这个诞生在美国辛辛那提市的流水线是由一家屠宰场打造出来的,比广为人知的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早了44年。第三个时期是自1969年开启的电子信息技术年代,典型代表是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以简单理解为工业上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计算机) Modicon084的问世。
从此,信息技术把人类引上了互联网的“奇幻之路”,短短四十多年,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真正的成就在于通过一个简洁的协议(TCP/IP)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交互。如果把时间看作宇宙中的“第四维”,互联网简直就是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虫洞”。
随后,这三个以一百年为跨度的特殊时期被后人总结,并提炼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工业1.0”、“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
今天再谈论起工业1.0、2.0和3.0的时代,我们心中更多的是对那段光辉岁月的怀旧与祭奠。基于起名字的习惯性和连续性,我们似乎很快或者已经迎来了工业4.0时代,或者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否正在发生是无法妄断的,但以史为鉴,过去的每一次工业革命从开始到结束都经历了几十年,因此,无论接下来这一波浪潮是否最终被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正在发生,而我们正处在这场变革的开端。
2012年,美国颁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汉诺威展上提出德国要实施工业4.0战略;2015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中国制造2025》。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德国和美国,在近150年的时间里,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1969年,美国硅谷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自动化时代,而作为德国工业4.0发起者之一的西门子公司,以PLC为抓手,把自动化发展到极致,不断地深扎工业基础,以工匠精神,发展成为机械制造领域的世界第一强国,所以,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属于“硬+软”,即制造业+互联网。高举互联网旗帜的美国却走了与德国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他们的特点是“软+硬”,即把实体制造业不断往国外迁移,但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在虚拟经济的领域称霸全球。
在这场由德国和美国掀起的席卷全球的制造业变革大潮中,中国应对的特点是“软硬兼施”。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体系完备,涵盖了所有门类,特点是虽然规模巨大、门类齐全,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刚刚完成机械化,一些则正在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还有一些开始智能化进程,但是,中国由于消费人口基数大,消费互联网的发达程度仅次于美国,如何优化供给侧这一端的制造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纵观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个梯队: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欧佩克成员,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在这一个梯队结构中,中国制造业整体处于第三梯队,水平并不高。
为什么“工业4.0”这个理念恰巧诞生于2010年以后,不是更早或者更晚?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GDP这十年来的增中,找到想看到的答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GDP年增速由之前的12.7%和14.2%,断崖式下跌到9.6%,之后虽然在2010短暂上升到10.4%,但从2012年之后的三年,基本维持在7%~8%之间,进入到2015年到现在,情况更加不容乐观,继续下跌了1个百分点,2008年为6.6%。十年的时间足以说明,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状态显然已经结束,开始进入到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定性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如果以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浓缩点,最近有相关的国际金融组织预测,今年全球GDP超过6%的,全球预计只有3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越南,一个是印度。
在这个大背景下,实际上本身折射的是什么?结论就是,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具有“非连续性的增长”特点的新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处于两条增长曲线头尾相交错的叠加期,前一条增长曲线属于工业3.0阶段,后一条增长曲线属于工业4.0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GDP的增幅达到这10年来的最高点,也就是前一条增长曲线的最高点(增长的极限点),越过极限点,增长失速,开始一路水银泻地。那么在后一条增长曲线的起始区域内,有一个破局点,越过该点,就可以进入到上升通道,开始新一轮的增长,“工业4.0”其实就是全球制造业锚定的那个破局点。
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我们正在由“工业3.0”的存量市场转向寻找新的增量空间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特点就是产品过剩,需求不足。因为工业3.0时期,流水线生产出了大量的标准品。
2、工业4.0的本质是一场基于智能化的产业革命,为全球打开新的增量空间
人类社会商业价值的演化历程,本质上就是一部“需求发展史”,而这部“需求发展史”,从一条逻辑来看,就是一部“货架演变”的历史。
这部货架历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农耕文明时期”自给自足,这时生产出商品不需要摆到货架,所以叫做“无货架经济”。接着到了福特开始大规模使用标准化的流水线以后,人类的标准品大量的生产,这时所有的东西都要摆到货架上销售,所以叫做“实体货架阶段”。2019年全球财富500强的第一名是沃尔玛,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货架,而处于第二位的中国石化,它的加油站就是摆在公路边的实体货架。第三个阶段就是“虚拟货架”时代,当所有商品拍成照片摆到网店以后,就形成了虚拟货架,在这个阶段,如果把你摆到网页100页以后,别人还能找到你吗?所以,淘宝就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大的广告公司,因为它是靠淘宝店的实时竞价排名来收广告费的。
所以,如何发现、洞察和满足需求成为当今所有商业的逻辑起点,但是我们不能空洞和抽象地来谈需求,必须结合具体的场景来看待需求问题,围绕具体场景下的需求洞察和满足,今天所有的企业都应该通过四大动作的打造,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具体来说,就是要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来思考问题,当前就是要围绕消费需求升级这一核心诉求,在技术赋能的前提下,企业应该打造四大核心竞争力:
第一,如何实时洞察用户需求;
第二,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预测性生产,或者叫做提前生产,也就是在你瞌睡前,提前把枕头已经生产好了;
第三,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
第四,根据智慧物流,进行快捷送达。那么,技术赋能的核心,应该说包括三大要素,即数据,算力和算法!归根结底,数字化转型就是用数据+算力+算法,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
应该说,驱动工业4.0诞生的背后因素,就是消费者需求在不断地升级迭代,即由对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满足,递延至体验提升,最后再发展到个性化的定制,到了个性化定制的阶段,商业的整个逻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是由卖方市场的“我给什么,你要什么”转换为买方市场的“你要什么,我给什么”,消费端的消费者由“客户”变身为“用户”,供给侧的生产模式由“管道式”变为“生态型”。
“客户”→“用户”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本质来看,商业的一切变革都是由前端需求牵引后端技术驱动而实现的。今天,人类的价值创造方式在不断改变,在“顾客”这个大概念下,延伸出了“客户”和“用户”这两大不同的定位,这两者之间的内涵也已经有了根本性区别。
“客户”是一次性的买断和交易关系,属于B2C的商业模式,以卖方市场为主;而“用户”则是转型到卖方市场的新阶段,也就是消费者说了算的C2B个性化定制。用户要从产品的研发、生产、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把自己的意见加进去。因此,工业3.0(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是“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工业4.0(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是“我需要什么你就帮我生产什么”。消费者开始定义企业。
“管道式”→“生态型”
就制造模式来看,工业经济时代的制造模式是“管道式”。例如福特的汽车制造就是完整的流水作业式生产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为了保证生产大批量的标准产品,且保质保量高效生产,福特的核心理念是“控制”,即流水线生产、集中式制造,属于典型的以制造为中心,其弊端就是“闭门造车”,即不了解客户需求,也由此产生了影响商业的重要动作——第一:大量投入广告让别人知道“我是谁”;第二:“把我摆在货架上”吸引客户找到“我”。
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之后,用户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要求得到更好的体验。企业为此唯有做到精准洞察客户需求,才能领先竞争对手一步,由此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过去的“管道式”变为“生态型”。“生态型”的底层依托的是“端、边、网、云、用”新技术体系,这个时候,商业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要想做生态,就得彼此价值互补,打造生态的理念也就转变为赋能,不再是控制!
我国工信部曾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制造模式做了4个定义:“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关于服务化延伸,可以理解为把一次性卖产品变为分时租赁的模式,例如,米其林轮胎在欧洲的做法就是将轮胎免费赠送客户,但靠汽车的行驶里程进行实时收费,让轮胎成为了可链接、可在线、能智能决策的智能网连产品。未来,所有的硬件产品都将是智能网联产品,商家可将产品免费赠送客户,但商家会要求获取客户数据,通过数据获取其他价值。
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模式下的“重资产+实体经济”,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数据、算力和算法”下的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其背后是新技术在重新定义“一切”:产品功能、生产设备、管理体系、商业模式、产业形态。
纵观工业3.0(工业经济时代)和工业4.0(数字经济时代)对比,在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非连续性的增长”,降本、节费、提质、增效才是关键,它们可以切换的最新语境,就是“数字化转型”,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转换”、“融合”和“重构”。转换是新旧动能转换,融合是两个世界融合,同时要进行价值重构。因此,数字化转型可高度凝练为四句话: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一切产业数字化,一切数字产业化。
3、工业3.0切换到4.0,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由“马力”置换成“算力”
在热力、机械时代,谁的马力(输出功率)大,谁就是老大。现在的数字经济时代,谁的算力大,谁就是老大。
未来10年是科技的十年,高地经济,科技登高,唯有云端才能致胜。云计算重新定义四个方面:
第一,成为核心动力。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所有企业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所有的硬件产品都将是交互型的智能网联产品,如果要变成智能网联产品,必须经历几个阶段,数据化,模型化,算法化,程序化,最后才是产品化。
第二,成为基础设施。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数字化平台架构,将成为企业智慧转型的基础。五位一体就是端、边、网、云和用。端是智能终端客户端,边是边缘计算,网是网络传输,云是云计算,用是围绕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种应用场景。
第三,改造产业结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算力未来将重新定义整个产业架构,大规模提供公有云的企业,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平台型企业,然后,在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12条赛道上,每条赛道垂直领域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将有可能打造成为行业龙头型的垂直平台型企业。
第四,成就竞争终局。大企业创造生态,小企业加入生态,场景为表,数据为里,平台做生态的连接载体,未来生态核心重点之一就是“对接资源”。
4、结语
全球制造业要想从工业3.0跃迁至工业4.0,为全球经济找到新一轮增长的破局点,我们要关心四个方面,也就是道、法、术、器。道是认知重塑,法是以终为始,术是战略保障,器是工具赋能,概括来讲,就是大道至简,万法归一,识势优术,善事利器。
达尔文说,面对环境的变化,能够活下去的不是这个时代最强壮的和最聪明的,而是对变化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的新物种。
未来已来,所有企业真正比拼的只有一项能力,就是“进化能力”。
-
工业
+关注
关注
3文章
1831浏览量
46622 -
信息技术
+关注
关注
0文章
596浏览量
29686 -
工业革命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7浏览量
1581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