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1年郭XX事件以来,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已经下降了很多,而在开年的这一场重大社会事件中,慈善机构日常运营中的公开和透明性等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当前一些慈善机构所暴露出的混乱、无序和不透明等问题,除了人为因素之外,同时也反映出一些特殊组织的管理难题。那么区块链技术怎样助力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在这里进行一些探讨。
区块链慈善:从技术角度解决信任危机
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善款、物资在接收和发放过程中的信息公开。
区块链技术可以从捐赠的环节开始,保证资金、物资的每一次转移都更加公开透明。每一笔捐赠,从捐赠人到接收人都可以直接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并且账本公开可以确保捐款人对自己捐赠的资金、物资的流向,清楚明白可查询。与此同时,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也能确保账本信息不被篡改,从技术端解决了人为作恶的可能,另外,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还能保护捐款者的隐私。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账本追溯捐款的去向。
环节透明一方面可以让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机构更好的向社会公示,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更好的追责效果,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很快明确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样既提高了慈善机构的工作效率,也从基本面上大大提高了群众对于慈善机构的信任。
区块链点对点的交易特点甚至可以直接实现跨过平台甚至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直接完成对捐赠对象的捐赠行为。
在捐赠过程中,除却资金的直接流转外,对于捐赠物资来说,物流也成为了包含其中的重要一环,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其数据交接处理过程复杂,效率低、成本高。同时,中心化的管理系统容易遭到篡改和外部攻击,信任度、可靠度、抗风险性还不太强,由此给公益行为带来了遭受质疑的空间。而在区块链的技术框架下,物流数据库可以只保留输入和查询两个功能,保证链上信息的安全可靠。
简单来说,区块链和物流融合的具体形式,主要是存储与传递。
存储,即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特点,为交接环节中的每个信用主体存储结算凭证等数据。由于链上数据永远不会被删除且难篡改,由此保证整个流通环节中的资产安全,并且提供可追溯的完整数据链。
传递,即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加密传输的特性,使得物资、信息在交接过程中,更高效、安全地流通。并且借由这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公开透明的流通结构,也增加了流通环节各主体之间的信任,以及外部对整个流通方式的信任。
在慈善事业上,物流区块链存储模式与价值传递的结合,无论是记录还是传递,都会大幅度的提高信任度。
实际操作过程
以本次疫情的现实情况为例。
医院等需求方,可以在公开的智能合约平台发布需要的物资名称、标准和数量,等待社会捐赠。而捐赠方,则需要根据需求和对口罩的相关信息,同时提供包括生产厂家、出厂批次等包括具体时间、地理位置在内的重要信息记录在链,同时借由物流区块链实现地理位置的实时跟踪。
在物流环节中,捐赠方可以通过公开的链上数据查询渠道,实时查询口罩的地理位置以及储存状态等。当物资抵达医院后(或经中转环节抵达医院),医院作为需求方确认数量、标准和型号等信息后,即可在智能合约平台确认接收,并将整个捐赠过程记录到平台的账本中,同时智能合约自动向捐赠方发放签收证明。
在以上的流程中,各方身份实现了确认,有多次历史数据可验证,保障了真实性。物流及使用过程公开透明,后期经资助方或授权方在链上同意可转分配或转捐赠。
过程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多方的密切联动,口罩生产厂商、质量检测机构、物流方和医院等,每一环节都由区块链记录且不可篡改。这样,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中清晰的找出来。
一个完整的过程对每个单个环节都考验极大,但正是基于现实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难题才值得我们去攻克。
区块链能够让慈善行为变得公开和透明,更重要的是,它也让每一份善意都不被辜负。
-
供应链
+关注
关注
3文章
1677浏览量
38926 -
区块链
+关注
关注
111文章
15562浏览量
10616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