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无功补偿在配电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低压侧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系统中也开始普及,从静态补偿到动态补偿,从有触点补偿到无触点补偿,都取得了丰富的运行经验。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第一个,补偿方式问题。现在很多部门无功补偿的出发点还放在用户侧,即只注意补偿用户的功率因数,而不是立足于降低电力网的损耗。如为提高某电力负荷的功率因数,增设1台补偿箱。这固然会对降损有所帮助。但是如果要实现有效的降损,必须通过计算无功潮流,确定各点的最优补偿量、补偿方式,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从电力系统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实践经验证明:为降低10KV线路的损耗,最好将补偿装置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实现分散就地补偿。
第二个,谐波问题。电容器具备一定的抗谐波能力,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尤其是高频谐波污染有很好的滤除作用。但谐波含量过大时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电容器的过早损坏;另外,动态无功补偿柜的控制环节,容易受谐波干扰影响,造成控制失灵。因此在有较大谐波干扰,又需无功补偿的地点,应考虑添加滤波装置。这个问题普遍容易被忽视,导致一些补偿设备莫名其妙地损坏。
第三个,无功补偿容量的选择问题。过补偿会造成无功倒送,这是电力系统不允许的,因为它会增加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加重线路负担。采用固定电容器补偿方式的用户,在负荷低谷时,可能造成无功倒送。对于接触器控制的补偿柜,补偿量是三相同调的,在三相负荷不对称的情况下,就可能造成无功倒送。对于晶闸管控制的补偿柜,虽然三相的补偿量可以分调,但是很多厂家为了节约资金,只选择一相做采样和无功分析。所以在选择补偿方式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第四个,电压调节方式的补偿设备带来的问题。有些无功补偿设备是依据电压来确定无功投切量的,这有助于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但对电力系统而言却并不可取。因为虽然线路电压的波动主要由无功量变化引起,但线路的电压水平是由系统情况决定的。当线路电压基准偏高或偏低时,无功的投切量可能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会出现无功过补或欠补。
第五个,投切振荡问题。由于是电容分级补偿,闭环控制方式,可能出现投切振荡。即负载无功功率没有变动时,补偿电容却在频繁地投切。一旦出现振荡,不仅不能正常稳定工作,而且容易损坏补偿装置的电容器、控制器及开关等设备,因此我们必须尽量避免投切振荡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10kV配电网低压侧的无功补偿工作应更多地考虑系统的特点,不应因电压等级低、补偿容量小而忽视补偿设备对系统侧的影响(包括网损)。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规划,合理布局。
-
无功补偿
+关注
关注
12文章
548浏览量
2286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