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国内CPU生态建设现状是怎么样的

Wildesbeast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EETOP 2020-02-18 15:47 次阅读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没有建设成一个好的生态,再好的CPU也要失败!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X86、Arm生态系统是如何建成,进而统治了世界的。同时我们也会对我国CPU生态系统现状做一个分析。

x86生态系统

如今Intel在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近乎100%,在桌面市场也大于80%,再加上Intel一贯重视宣传,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Intel就是芯片的代称,甚至是高科技的代称。但Intel并非生而如此,它的牛X千真万确是熬出来的,是在列强环伺的竞争环境中杀出来的。

七十年代,在搭上IBM PC这趟快车之前,Intel的8位处理器已经很成功,但也有很多竞争者,Zilog是其中翘楚,它研发的Z80系列产品和Intel的8080兼容,性价比高。一直到90年代,中国很多大学的微机实验课,还在用Zilog的板子。当时还有一款处理器风头不逊于8080系列,即MOS公司的6502。后来MOS把6502的ISA(指令集架构)授权给了众多厂商,流传甚广。70年代苹果创立之初的Apple-I和Apple-II,80年代任天堂的红白机,90年代初的小霸王学习机,90年代末的文曲星,都使用了6502系列的CPU。

IBM PC给了Intel和微软大发展的机会。但它俩必须面对竞争。IBM PC是IBM主导下的一个开放标准,各个零部件都是可以替换的。所以才有了“兼容机”的概念,和延续至今的装机市场。当时IBM要求Intel必须把x86指令集授权给其它厂商,避免CPU供应商一家独大。(详细的x86兼容处理器生产厂家列表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x86_manufacturers)IBM自己也有生成x86兼容CPU的权力。同时,为了限制微软的MS-DOS,IBM自己也做DOS操作系统,名为PC-DOS。

在IBM PC阵营内部,Intel面对其它CPU供应商的竞争,在阵营外部,还要和苹果的Macintosh电脑竞争。当时苹果已经换用Motorola 68000系列CPU,性能强劲,图形界面诱人。当时用Mac的人,逼格要高于用IBM PC的人。

Intel顶着阵营内外的竞争压力,苦心孤诣地发展壮大。这时候潜在的威胁在慢慢酝酿。从1981年的RISC-I开始,精简指令集(RISC)逐步流行起来,诞生了一系列RISC风格的CPU:1985年MIPS公司推出第一款商用的RISC芯片,HP公司在1986年推出PA-RISC,SUN公司在1987年推出SPARC,Motorola在1988年推出MC88000。当时大家普遍认为RISC优于以x86为代表的CISC风格CPU,就连Intel和AMD也害怕在RISC潮流中落伍,AMD在1987年推出了AM29000,Intel在1988年推出了i860/i960。

开始时RISC似乎并没有威胁到桌面市场,MIPS、PA-RISC、SPARC全是用来做服务器和工作站的。被苹果流放的乔布斯用MC88000系列CPU做NeXT桌面电脑,铩羽而归。1986年,英国的Acorn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ARM的RISC处理器,次年,它还配了个操作系统叫RISC OS,强攻桌面市场,可惜最终只在英国掀起来了一些波澜。

1991年,RISC阵营实实在在地杀入桌面市场。这一年,IBM看到在PC阵营里,Intel和微软这两个小弟坐大,慢慢不受自己的控制,索性拉拢Apple和在RISC市场不得志的Motorola,推出了PowerPC架构,由IBM和Motorola生产芯片,Apple做操作系统和整机,推出全新的Power Macintosh电脑。这三家组成了AIM(Apple-IBM-Motorola)联盟,气势汹汹地向Wintel联盟发起攻击。

结果是Wintel赢了,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Wintel保持对已有软件的向下兼容,而Apple频繁更换底层的CPU,导致的不兼容气走了用户,然后由此强调软件生态的重要。我则以为,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当时Wintel不是比尔盖茨和格鲁夫在掌舵,而Apple是乔布斯在掌舵,可能结局完全不同。2005年,乔布斯掌舵下的苹果,把Mac里面的CPU由PowerPC换成Intel的芯片,就完成得干脆利落,没怎么受到软件生态的牵绊。

总之,在80年代,大家就已经深深懂得CPU的ISA是软件生态系统的根基,不愿让这个“生态之根”被别人控制。整机和系统的制造商,通过强制CPU厂商给其它厂商授权自己的ISA,来保证有第二家甚至更多的供应商。如果不慎“生态之根”被别人控制了,例如IBM被Wintel篡了权,甚至不惜另起炉灶来竞争。

ARM生态系统

近几年ARM风光无限,抢新闻头条的能力不逊于Intel。

在很多圈外人看来,这家高科技公司好像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冒出来的,但其实它的历史和几乎和80286一样古老。而且它自诞生以来,就以移动(portable)设备为自己首要的目标市场。它等待一飞冲天的风口,等待了二十年。

发端

前文提到,ARM是Acorn电脑公司创造的。

Acorn电脑公司创立于1978年,在80年代初,它用6502系列CPU制造的BBC Micro电脑在英国大获成功。6502的性能慢慢跟不上时代了,Acorn想基于80286开发新的电脑,但是Intel连样片都不给——要是Intel大方些,ARM或许根本就不会诞生。

Acorn一气之下开发了ARM(Acorn RISC Machine),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定位中低端(而非服务器)RISC处理器。1985年,ARM1诞生(但从未被商用),后来Acorn在1986年和1990年分别推出了ARM2和ARM3,1987年推出了RISC OS和桌面电脑Archimedes。它在英国的教育市场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1990年之后,很快被Wintel的生态击败了。

1990年前后,研发掌上电脑成为一股风潮。当时有家叫做Active Book的公司,拿ARM2处理器开发一个叫做Personal Communicator的产品。可惜产品上市前,Active Book被AT&T收购了,AT&T把ARM2换成了自家的Hobbit处理器。

幸好东方不亮西方亮,当时的苹果公司看好ARM,把自己研发的Newton平台中的处理器,由AT&T的Hobbit,换成了ARM。这个“彼此互换”的故事听起来让人头大,大家只需要记住,ARM的第一颗商用处理器ARM2,就曾被尝试拿来做手持的电脑。

ARM的东家是Acorn,和苹果在电脑市场上有竞争。苹果公司花了6周时间说服Acorn把ARM独立出来运营。1990年11月27日,合资公司ARM正式成立,苹果、Acorn和VLSI分别出资150万、150万、25万英镑,Acorn把ARM处理器相关的知识产权和12名员工放在了新成立的公司里。此后,ARM的缩写被转而解释为Advanced RISC Machine。

为了节省成本,新公司在剑桥附近租了一间谷仓作为办公室,全力为苹果的Newton研发ARM6处理器(4和5这两个编号被跳过去了)。

Newton(牛顿)是苹果花大力气研发的触屏移动技术平台,Newton OS是不同于Mac OS的操作系统(如同后来的iOS)。如果你听过苹果、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应该能体会苹果公司对Newton平台有多么高的期望。

Newton平台的第一款产品MessagePad于1993年8月上市了,采用32位ARM610处理器,频率为20MHz,屏幕大小为336×240,重量410克,采用4节7号电池供电,售价699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129美元)。可惜的是,它销量很差,上市头四个月的销量不过5万台。

深耕

1990年ARM创立之初,给自己定下的使命是“设计有竞争力的、低功耗、高性能、低成本的处理器,并且使它们成为目标市场中广为接受的标准”,目标市场包括:手持设备(Portable),嵌入式(Embedded Control)和汽车电子(Automotive)。跨越近三十年,这个使命和市场定位始终未变,直到今天。

而且,根据我了解到的知识,ARM是处理器的源代码授权这一商业模式的开创者。如今,芯片设计从Verilog等源代码出发,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优化步骤,最终形成工厂制造芯片所需要的版图文件;整个过程类似软件从源代码被编译为CPU的机器码。但在80年代,芯片的设计自动化非常原始。七八十年代的处理器授权,都是指令集的授权。Synopsys公司于1986年成立,1987年推出把Verilog编译为门级网表的DesignCompiler,之后基于源代码的芯片自动化设计流程才慢慢地被建立起来。于是源代码授权才成为技术上可行的模式。

ARM从未自己生产过商用的芯片。它只是将自己研发的处理器的源代码的知识产权(IP)授权给芯片厂商,由它们推出最终芯片。受益于这一商业模式,尽管在1993年,Apple的Newton失败了,但ARM并未因为设备卖不出去而亏钱,还幸运地拿到了TI的订单,于是成功盈利了。员工数量也由12人增长到了42人。次年ARM又拿到了三星的订单,员工增长到70多人,搬出了谷仓。

除了源代码授权的模式之外,ARM也做指令集授权,1995年,ARM把指令集授权给DEC,DEC很快设计出了性能更好的StrongARM处理器。1997年,StrongARM产品线被卖给Intel,更名为XScale。

1995年,Motorola在香港的研发团队基于MC68000指令集开发出了针对手持设备的DragonBall处理器,在这之后的十年,DragonBall处理器一直都是ARM强大的竞争对手。不但Moto自己的手机用它,Palm、三星、Sony的手机也用它。当然还有前文提到的商务通。ARM相对于Dragonball处理器有什么优势?我认为最大的优势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持续的创新;其次是ARM的开放的商业模式。

RISC指令集一般都采用32位定长指令,代码密度比起x86之类的CISC来要差一些,但手机的存储空间有限,对代码密度的要求高。1994年,ARM为此专门研发了16位的指令集Thumb,以及支持这一指令集的ARM7TDMI。

开放授权的商业模式,使得整机厂在选择芯片时,可以找到支持同一指令集的多种芯片产品,不容易被绑架。Nokia作为和Motolora旗鼓相当的手机制造商,肯定不会选择竞争对手的Dragonball,而ARM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正好符合Nokia的需求。

1997年,Nokia推出了一代经典6110,它采用TI的芯片,处理器核心是ARM7TDMI。6110是Nokia第一款带红外接口的手机,第一次内置了经典的贪吃蛇游戏,它的界面成为了之后Nokia手机的标准。从此,Nokia和ARM成为了好基友,Nokia的Symbian操作系统,一直都建立在ARM架构的基础上。

1998年,趁着6110大红大紫的东风,ARM在Nasdaq上市了。同一年,SGI公司看到处理器IP授权生意有利可图,把MIPS部门拆分出来,次年MIPS推出了它第一款可授权的处理器设计M4K。此后的十年里,MIPS一直都是ARM有力的竞争对手。

商务通在中国流行的那几年,国际市场上流行性能更高的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包括Palm OS、微软的WinCE、Nokia的Symbian、RIM的Blackberry OS,Motorola的Wisdom OS。在这个领域里,ARM阵营中负责高性能的XScale大放异彩,暴击Dragonball。当Dragonball的频率还停留在33MHz/66MHz时,Xscale已经飙到了200~400MHz。MC68000指令集在手持设备领域败走。Palm OS的1.0~4.0都是基于MC68000指令集的,5.0就换成了ARM。后来Motorola的半导体部门Freescale干脆推出了基于ARM核的iMX系列产品,替代Dragonball产品线。

苹果作为掌上电脑的先行者,却在这次浪潮里无所作为,在Wintel的挤压下,它的桌面业务都已经濒临绝境,无暇顾及其它市场了。1997年,不温不火的Newton从苹果公司独立了出来。当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又火速把Newton收编了回来,并且干净利落地停掉了Newton产品线——乔帮主只想要Newton手里的ARM股份。1998年到2003年,苹果通过出售ARM的股票获利11亿美元。这笔钱,是乔布斯复兴战略的重要燃料,可以说是苹果的救命钱。

绽放

经过多年的深耕,ARM在新世纪开始时,已经是手机领域里的王者,依然在为客户的需求做着持续的创新,Java加速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2000年开始,功能手机的性能提升到了足够高的水平,人们希望在手机上玩比较复杂的游戏,而不仅仅是贪吃蛇。但是手机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实在是太分散了,为了方便游戏跑在不同手机上,J2ME平台应运而生。从原理上讲,J2ME和Applet并无不同,都是基于JVM的。Java在并不分散的桌面领域没有获得成功,但在分散的手机领域获得了成功。

J2ME的游戏越做越复杂,但手机的处理能力毕竟有限,桌面和服务器上的JIT编译器在手机上跑得太吃力了。于是ARM在2001年推出了ARM926EJ-S处理器,它支持Jazelle DBX技术,可以直接解码和执行Java的字节码,省掉了JIT编译器的负担。这一功能大受欢迎,帮助ARM9系列成为了迄今最受欢迎的ARM处理器,总共有250多个授权厂家,其中100多个授权的是ARM926EJ-S。

在MTK助推山寨功能机火遍神州的那几年,主控芯片所使用的核全部都是ARM9。在iOS和安卓的应用商店诞生之前,功能手机全靠J2ME开发的应用来实现各种炫酷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低端市场上,Jazelle是助力山寨机火爆的最大幕后功臣。

然而高性能ARM芯片的扛把子XScale,却被Intel于2006年6月卖给了Marvell。这是Intel实施x86-everywhere战略的一个步骤。Intel希望x86的生态也能进入到低功耗的移动领域,而不是用自己先进的工艺制程和设计能力帮ARM建设高端应用的生态。22个月之后,2008年4月,低功耗的Atom芯片诞生了。

高性能ARM芯片的扛把子换成了苹果。2004年,在卖光ARM股票的一年之后,乔布斯决定研发iPhone。2007年1月,在Intel放弃ARM之后仅半年,iPhone诞生了。苹果可不会采用低端市场上死守ARM9那种玩法,iPhone一代就采用了400MHz的ARM11;2009年的iPhone 3GS,升级为600MHz的Cortex A8;2010年的iPhone4,苹果自研的A4芯片升级为1GHz的Cortex A8。接下来苹果自研芯片性能一路狂飙的历程,大家都很熟悉了。

从ARM6到ARM11,这些IP核都是按照兼顾移动设备、汽车电子和嵌入式这三个市场的思路来设计的。从2003年起,ARM把产品线有针对性地划分为A、R、M三个系列,分别对应上述三个市场,而且IP核的名字都统一加上了Cortex的前缀。Cortex A8就是A系列的第一个作品。iPhone 3GS和iPhone4令Cortex A8大火,但让ARM一飞冲天的推手,却是iPhone的竞争对手——安卓(Android)。

有很多文章介绍安卓如何诞生,如何在移动设备领域干掉了除iOS之外的全部对手,毋须赘述。这里只想强调一个被普遍忽略的事实:安卓从诞生之初,就要求应用程序采用Java编写,并且跑在Dalvik虚拟机上;但iPhone上的应用,都是原生的ARM程序。要知道Android手机的处理器性能相对iPhone并无优势。

山寨之王MTK于2009年2月推出的首款智能手机芯片MT6516,采用406MHz的ARM9;2008年~2010年间由HTC推出的那几款卖得很好的Android手机,也无非是ARM11和Cortex A8的核,几百兆的频率,这种级别的处理器跑虚拟机还是蛮吃力的。另外虚拟机占用内存大的缺点,也不利于用户体验和降低成本。

谷歌宁可冒着让安卓出师不利的风险,也要推广Dalvik虚拟机。这是为什么?谷歌内部的决策过程我们无从得知。一个合理的猜测是,谷歌不愿看到手机领域里ARM一家独大,它希望给MIPS、x86等其它CPU一个机会。J2ME的成功,让谷歌看到完全建立在虚拟机上的手机应用生态,是完全可能的。

Dalvik虚拟机可以跑Java,但并不采用JVM那种基于堆栈的字节码,而是改用一种基于寄存器的方案。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规避SUN公司(后被Oracle收购)的专利,同时也让无法直接运行JVM字节码的MIPS、x86能够实现轻量级的JIT编译器,无须Jazelle这样的技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MIPS在电视、机顶盒、游戏机市场上占优,x86在桌面市场近乎垄断,支持它们,也意味着安卓有可能进军电视和桌面。

安卓对所有CPU而言,都是巨大的机会,谁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可以一举改变竞争格局,实现霸业。

只可惜MIPS公司太不给力,一直也没有搞定靠谱的MIPS版Android。等到2011年1月,Synopsys公司给自家的ARC处理器移植好Dalvik虚拟机和浏览器用的V8虚拟机、Android环境已完备的时候,MIPS都还没动静。顺便说一句,Intel曾经的南桥芯片里都有ARC处理器,它是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AMT)的重要基石。

对于MIPS而言,还有一个坏消息是,在它们的强力助推下,电视盒子市场也成了ARM的天下。经营不善的MIPS于2012年卖给了Imagination,Imagination不但没能依靠MIPS在CPU市场中有所作为,反而在GPU市场里也败给了ARM,在2017年被迫整体卖身,MIPS业务卖回给了硅谷公司。

2012~2016年,Intel在安卓市场上挑战ARM,也失败了。于是安卓给CPU带来的红利,全部被ARM吃掉了。随着手机越来越重要,ARM也越来越重要,它所推出的最新的Cortex A系列处理器,被手机芯片争相采用。ARM生态也越来越强大,它的触角,慢慢伸出了手机领域。

渗透

2011年1月,微软在CES宣布要为ARM架构开发Windows 8 RT操作系统。在2012年年底,几乎和Intel芯手机上市的同时,包括微软自家的Surface RT在内的一大批二合一平板设备上市了。Windows 8 RT不支持所有之前为x86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这成为它最大的软肋,相关的产品慢慢销声匿迹了。ARM渗透桌面市场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最近微软和高通所推出的ARM芯的Windows 10,吸取了教训,用Eumlation的机制来支持旧有的x86桌面程序。这次尝试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2009年,ARM推出了Cortex A9处理器,并且用40nm的工艺制造了双核的样片,跑到了2GHz。这是ARM第一次推出乱序超标量的处理器核,而乱序超标量是Intel实现高性能的关键技术,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2010年,Marvell推出了1.6GHz的4核A9的服务器芯片Armada XP。2013年,这款芯片被部署在百度的存储服务器上,这是ARM服务器第一次大规模商用。但Marvell并未继续推出新的服务器芯片。2011年,一家创业公司Calxeda采用Cortex A9,推出了共有480个CPU核的ARM服务器。但它的成就还不如Armada XP,2013年公司就倒闭了。

2012年,AMD收购了一家做高密度服务器的厂商SeaMicro,准备把它所采用的CPU核由Intel的Atom换成ARM架构的CPU。但直到2014年AMD才推出8核Cortex A57的服务器芯片Opteron A1100,之后从来也没有认真卖过它。2015年AMD就放弃了SeaMicro这个子品牌,不再做高密度服务器了。

ARM进攻服务器市场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Marvell和Calxeda都采用的是32位的ARM核,先天不足;AMD则三心二意,毕竟自己还有x86 Server的生意。另外服务器市场对于单核单线程的运算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仅仅有低功耗和高通量(high throughput)是不够的。

在ARMv8这一64位指令集发布之后,Cavium和AppliedMicro这两家老牌网络芯片厂商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原先芯片中的架构换成了ARMv8。因为产品的需要,Cavium和AppliedMicro都有自行设计处理器微架构的能力,前者做MIPS处理器,后者做PowerPC处理器。它们两家做ARMv8处理器时,也都采用了只授权指令集,微架构自研的模式。Cavium共推出过两代基于ARM的产品(2014、2016年),AppliedMicro推出过三代(2013、2015、2017年)。随着产品性能逐渐接近Intel的Xeon E5,它们渐渐不再满足于原先的网络领域,开始觊觎服务器市场。(x86生态系统、arm生态系统这两部分内容节选自 作者:torvaldsing 的相关文章。)

国内CPU生态系统建设现状

在2019年收官之际,飞腾、龙芯两大国产芯片巨头相继组织规模宏大的年会。

在龙芯以“新时代、芯生态”为主题的年会和飞腾以“同心筑生态、前路共飞腾”为主题的这两场千人大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CPU是产业生态的根本,必须解决芯片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同时,产业生态的构建创新和合作伙伴的新品亮相,一并成为两大会议的亮点和主题词。

龙芯:坚持“建立自主IT产业生态”目标

2019年12月24日,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重磅发布龙芯新一代通用CPU产品3A4000/3B4000。当天,在以“新时代、芯生态”为主题的2019龙芯新产品发布暨用户大会上,包括龙芯合作伙伴、专家学者和主管部门领导等在内的4000余人见证了龙芯新产品发布。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表示,通过在市场中“试错”,龙芯团队认识到,我国CPU与国外CPU的主要差距,在于通用处理性能,而不是专用处理性能;在于单核性能不足,而不是核数不够多;在于设计能力不足,而不是工艺不够先进。因此,龙芯中科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优化设计,提高单核通用处理性能,直到3A4000完成设计能力“补课”。在此基础上,龙芯公司将在两年左右推出使用12nm工艺的四核3A5000和16核3C5000,其主频将提高到2.5GHz以上,通用处理性能将达到当时AMD的水平,这标志着龙芯经过20年的努力,通用处理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龙芯中科内部报告称,公司设立“建立自主IT产业生态”的目标,并为之奋斗。IT产业是“解决方案为王”的产业,CPU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生态,以CPU为基础建立自主生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为龙芯开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胡伟武指出,我国信息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独立于Wintel和ARM+Android体系外的第三套生态体系。为此,龙芯提供开源的基础版操作系统,支持下游的操作系统企业、整机设备企业、解决方案企业推出产品版操作系统。龙芯通过基础版操作系统统一系统架构,实现操作系统跨主板兼容和CPU代际兼容,实现应用在不同整机平台的兼容。

据龙芯中科副总裁张戈透露,龙芯的合作伙伴已经增至近千家,下游基于龙芯的开发人员达到数万人,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各个应用场景中都有了应用。2019年龙芯芯片出货量已经达到50万颗以上。

飞腾:走“产业生态开放联合”发展道路

在此前的2019年12月19日,首届飞腾生态伙伴大会召开。大会吸引了500余家飞腾合作伙伴单位,包括两院院士、业内专家、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用户单位、软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和金融机构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加。飞腾于大会现场重磅发布飞腾安全平台架构标准PSPA,以及多款基于飞腾CPU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产品。

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强表示,飞腾的芯片产品谱系很全,包括高性能服务器CPU、高效能桌面CPU和高端嵌入式CPU三大系列,分别面向高性能计算、高性能服务器、高效能服务器、桌面、嵌入式应用五大领域,为从端到云的各型设备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2019年是飞腾首款产品诞生20周年,也是公司成立5周年,这一年飞腾的产品在国内政务办公、金融、电力、轨交等领域实现了国产化应用的新突破。飞腾本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业生态开放联合”的发展道路,以“聚焦信息系统核心芯片,支撑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发展”为使命,将联合合作伙伴,继续推进飞腾CPU的产业化应用。

窦强称,未来五年将持续投入150亿元以上,用于新品的研发、生态建设和区域客户保障。未来是万物互联的时代,飞腾CPU在满足桌面、服务器和嵌入式等通用算力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加大投入,满足未来IoT、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专用算力的需求,以“成为世界一流芯片企业,用中国芯服务社会”为愿景,做新时代的“攀登者”,实现国家信息产业的新腾飞。

专家: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需密切合作

据龙芯内部人士称,通过生态建设,龙芯的基础软硬件平台不断完善,下游客户中基于龙芯CPU的软件研发人员达到几万人,龙芯从产业链最末端的“乙方”已发展到开始主动组织产业链。

在龙芯当天的大会上,包括联想、中科曙光、浪潮、同方、超越数控等在内的多家产业链下游企业,发布了基于龙芯芯片的桌面计算机、笔记本、一体机、服务器、云终端、网络安全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品。

而在首届飞腾生态伙伴大会上,多家企业发布了基于飞腾CPU的全新产品和系统。比如,长城、联想、浪潮、同方、曙光、紫光恒越等10家国内整机企业发布了基于FT-2000/4的计算机产品;长城、浪潮、中电金融发布了基于FT-2000/4的金融设备;紫光恒越、迈普、奇安信、网御星云、绿盟科技等9家企业发布了基于飞腾芯片的网络安全产品。这些产品,将用于国内政务和企业办公、云计算、数据中心、金融等多个领域,产品性能、能耗以及自主程度在同类型产品中具备明显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守护好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安全,是事关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和国家主权的大事。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网络空间形势,要立足国情、创新驱动,解决芯片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苗占禄认为,CPU是产业生态的根本,如果将其比作一棵树,那么CPU是树根,操作系统是树干,云平台、大数据、中间件等是树枝,各类应用软件是树叶和果实。未来,复杂的业务、规模友好的用户体验、稳定可靠的标准,对产业生态提出更高的要求,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

    文章

    50967

    浏览量

    424903
  • cpu
    cpu
    +关注

    关注

    68

    文章

    10882

    浏览量

    212250
  • RISC
    +关注

    关注

    6

    文章

    463

    浏览量

    83775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OpenHarmony人才生态大会南向生态社区发展论坛在武汉圆满举办

    与三方库等,持续发展伙伴及人才生态,共建共享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根社区。 (OpenHarmony项目群工作委员会执行总监 陶铭) OpenHarmony硬件芯片工作组组长谭鹏举分享硬件生态建设思考
    发表于 11-29 09:54

    浅谈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现状建设意义

    本文介绍当前已建立的区域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现状,以及全国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5:16 263次阅读
    浅谈能耗在线监测系统<b class='flag-5'>现状</b>和<b class='flag-5'>建设</b>意义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一行到访深开鸿交流,共谋开源鸿蒙生态繁荣新篇章

    近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率队莅临深开鸿,深开鸿CEO王成录博士亲自接待。双方围绕着促进我国开源生态建设、推动开源人才培养展开了座谈交流。程晓明理事长在座谈中强调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01:07 599次阅读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一行到访深开鸿交流,共谋开源鸿蒙<b class='flag-5'>生态</b>繁荣新篇章

    紫光同创助力国产FPGA高校生态建设

    11月,紫光同创受邀参加西南地区“国产FPGA产学研融合研讨会”和中山大学第二届集成电路工艺与测试实验教学研讨会,与高校老师深入探讨国产FPGA最新进展以及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应用机会,共同推动国产FPGA高校生态建设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7:09 553次阅读

    摩尔线程亮相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芯”生态建设高层研讨会

    日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人工智能产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在上海举办了“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芯’生态建设”高层研讨会。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信息技术产业处韩秉君副处长、工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6:07 784次阅读

    国内芯片行业的过去、现状与未来:EVASH Ultra EEPROM的视角

    国内芯片行业的过去、现状与未来:EVASH Ultra EEPROM的视角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7:51 707次阅读

    壁仞科技出席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芯”生态建设高层研讨会

    2024年7月5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人工智能产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在上海举办了“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芯’生态建设”高层研讨会。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1:19 912次阅读

    爱立信如何助力全球运营商构建网络API生态建设

    发展成果。 爱立信东北亚区咨询服务部总经理莫文莉作为爱立信代表出席会议,并就爱立信如何助力全球运营商构建网络API生态建设,释放网络资源巨大潜能发表看法。   爱立信东北亚区咨询服务部总经理莫文莉发表“全球互通,融合开放:探索网络API的商业模式”主题演讲 莫文莉女士表示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5:58 1.3w次阅读

    国内院校 IPv6 应用生态建设的意义及痛点

    高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IPv6应用生态建设层面。与此同时,一些制约IPv6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建设IPv6应用生态的意义国内高校是下一代互
    的头像 发表于 04-10 13:49 417次阅读
    <b class='flag-5'>国内</b>院校 IPv6 应用<b class='flag-5'>生态建设</b>的意义及痛点

    STM32国内外发展现状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STM32国内外发展现状.docx》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4-08 15:56 37次下载

    HTX DAO生态系统已加入19个重要建设者,共同为HTX DAO生态做出贡献

    HTX DAO生态系统已加入19个重要建设者,共同为HTX DAO生态做出贡献 随着2月2日第十一批HTX DAO生态建设者的加入,目前,HTX DAO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6:46 353次阅读
    HTX DAO<b class='flag-5'>生态</b>系统已加入19个重要<b class='flag-5'>建设</b>者,共同为HTX DAO<b class='flag-5'>生态</b>做出贡献

    数据中心CPU市场:国内厂商面临巨大挑战

    全球 CPU 商用市场基本被 Intel、AMD 两家垄断,国产 CPU 具备广阔拓展空间。CPU 目前从市场占有率来说,Intel 依靠其强大的 X86 生态体系和领先的制造能力,在
    发表于 01-29 10:36 797次阅读
    数据中心<b class='flag-5'>CPU</b>市场:<b class='flag-5'>国内</b>厂商面临巨大挑战

    华为鸿蒙生态建设获得多家金融机构支持

    近期,邮储银行和建设银行相继宣布,他们已成功完成鸿蒙原生应用的Beta版本开发。这一重要进展表明,中国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参与华为鸿蒙生态系统的建设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4:54 664次阅读

    为什么很多人不看好鸿蒙?轻舟已过万重山

    鸿蒙生态设备已超7亿台,HarmonyOS开发者人数超过220万,鸿蒙生态正一步一个脚印,以更多设备、更多应用、更多元服务完成生态建设布局。 华为官方表示,鸿蒙生态已过万重山,市场统计
    发表于 01-15 22:44

    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实施“安溪智慧生态茶园”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工程,完成950亩生态茶园建设与运营。 二、项目建设内容 智慧化茶园管理系统: 通过在茶园内安装农业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借助蜂窝智慧云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1:18 419次阅读
    <b class='flag-5'>生态</b>茶园<b class='flag-5'>建设</b>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