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化身疫情防控“急先锋”,人脸识别测温仪成为疫情检测“监督员”,AI识别是疫情阻击“千里眼”……自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的交通部门引入多项新科技,助阵疫情联防联控,交通“战”疫日趋智能化数字化。
伴随着“嗡嗡嗡”的轰鸣声,数架无人机分别盘旋于(北)京珠(海)北高速和二(连浩特)广(州)高速等重要的广东入省通道,并把拍摄数据利用5G网络实时接入后台监控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交通运输部门在入省高速公路增加5G和无人机技术应用试点,对入粤车辆进行有效的疏导。同时,无人机能弥补固定视频监控无法覆盖的监控盲区,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有针对性地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减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在广东平(远)兴(宁)高速,无人机成为疫情防控“消毒员”。记者远远看到,装载着消毒液的无人机在平兴高速平远服务区进行消毒作业。“相比传统人工地面喷洒消毒,无人机的消毒面积达10万平方米,喷洒面积更广、效率更高。”广东平兴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邓斌表示。
“体温正常。”3月2日,准备到广州体育中心上班的李小姐踏上263路公交车后,车上的人脸识别测温仪快速扫描探测温度,并发出语音提醒。“以往司机手持测温枪给乘客测温,一到上下班高峰期经常要排长龙,现在最快约1秒就完成体温探测,不仅方便快捷,还降低人员拥挤带来的感染风险。”李小姐说。
人脸识别测温仪是广东加快交通防疫检测速度的创新方式之一。疫情发生后,广东还不断加强火车站、客运站、机场、港口码头“两站一场一港口”和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司乘人员的体温筛检,先后在港口、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人流较大的交通场所推出固定式红外快速测温仪,代替早期人为体温枪检测,提高民众的出行效率,与手持测温枪相比,固定式红外测温仪可以一次测试3至5人,且能够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提高检测效率。
据了解,广东交通部门还先后推出“入粤登记”“健康申报”“乘客信息登记与行程追溯”等信息化应用服务,其中,“入粤登记”为进广东车辆提供一键办理信息提前预约登记的渠道,既减少现场登记时间,加快检测速度,又降低因接触感染进一步传播疫情的风险。
此外,广州、深圳等地市交通部门也推出地铁、公交等“防疫乘车登记”二维码,对相关信息开展行程追溯;广州为巡游车装上了AI识别智能终端,当监测到驾驶员、乘客出现未佩戴口罩等情况时,出租车监管分析平台将发出预警。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539浏览量
268748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28文章
10393浏览量
179995 -
人脸识别
+关注
关注
76文章
4009浏览量
8183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