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峰研究员课题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Ivan P.Parkin教授团队及香港大学郭正晓教授合作,发现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 GO )和热剥离石墨烯( EG )的含量可平衡石墨烯膜电极的比表面积和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含等质量的 GO和EG组装成的石墨烯薄膜电极体积比电容超过200F/cm3,高于传统多孔碳材料(如活性炭)逾两倍。相关成果目前已发表在 Nature Energy 上。
作者们通过抽滤含有 GO 和 EG 的去离子水溶液制备了多种石墨烯薄膜电极。首先将事先制备好的 GO 和 EG 纳米片分散到水中,将分散液抽滤使纳米片层层堆叠(图 1a ),形成自支撑膜(图 1b )。后用氢碘酸处理,将 GO 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以提升电极电导率,获得石墨烯薄膜电极。该法对于制备纯 rGO 或纯 EG 薄膜电极同样适用。
图1.(a)氧化石墨烯(GO)、热剥离石墨烯(EG)及二者复合薄膜(EGM-GO)的制备流程示意图。(b)自支撑EGM-GO薄膜实物图。图源:Nat. Energy。
通过调整 GO 和 EG 的质量比,作者们实现了精确调控薄膜电极的比表面积、隙孔孔径(层间距)及体积密度。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纯 rGO 薄膜由于石墨烯层 - 层之间的 π-π 作用而紧密堆积,隙孔小(图 2a )。而含 50 wt.% EG 的复合薄膜因 EG 减弱了 rGO 之间的吸引,维持了较大隙孔(图 2b )。随着 EG 含量的增大,膜的微孔孔径可在 0.6-0.9 nm 之间变化(图 2c )、比表面积逐渐增大至 ——600 m2/g (图 2d ,黑实线)、体积密度逐渐减小至 0.7g/cm3 (图 2d ,蓝虚线)。电化学测试中,作者们采用了阳离子直径为 0.76nm 的离子液体电解液 EMIMBF4 。因为该离子液体的阳离子大小与膜的隙孔孔径接近,可充分利用空隙形成的活性表面积,从而增大了电极密度及电极孔的利用率(图 2e )。
图2.薄膜电极结构表征。(a)氢碘酸还原的GO(rGO)膜和(b)EG-rGO复合膜(EGM-rGO,含50 wt.% EG)截面扫描电镜图(a、b标尺:2 m)。不同薄膜的(c)孔径分布及(d)比表面积和密度。(e)孔径对孔空间利用率的影响示意图。图源:Nat.Energy。
不同比表面积和密度直接影响了石墨烯薄膜电极在离子液体( EMIMBF4 )中的电化学性能。随着 EG 含量的提高,电极的质量比电容升高(图 3a ,黑实线)(纯 EG 除外)。但由于隙孔增大、增多,电极密度减小(图 3a ,蓝虚线)。质量比电容 - 密度之间的这种此消彼长关系使得体积比电容在 50 wt.% EG 、密度为 0.94 g/cm3 时达到峰值, 203 F/cm3 (图 3a ,红实线),高出许多先前报道的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图 3b )。此外,作者们测试了含 50 wt.% EG 的复合薄膜电极在不同载量下的质量比电容(图 3c )。实验结果表明,当载量从 1 升至 15 mg/cm2 (商业应用要求活性物质载量 》10 mg/cm2 )时,质量比电容仅下降 7% 。鉴于此,作者们用两片载量为 15mg/cm2 的膜电极组装了对称超级电容器。得益于电极的高体积比电容和体积分数,该超级电容器的体积能量密度达88.1 Wh/L,比先前报道的碳基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高出近10倍(图3d)。
图3.膜电极电容储能性能。(a)不同膜的质量比电容、体积比电容及体积密度。电容测试电流密度:1A/g。(b)EGM-rGO(含50 wt.% EG)膜的体积比电容、质量比电容及和其他电极材料电容比较。(c)EGM-rGO(含50% EG)膜的质量比电容随载量变化趋势。(d)使用两张载量为15 mg/cm2的EGM-rGO(含50 wt.% EG)膜电极构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和其他器件性能比较。图源:Nat.Energy。
本工作所展示的石墨烯薄膜电极还可制备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
责任编辑:gt
-
电容器
+关注
关注
64文章
6228浏览量
99834 -
电极
+关注
关注
5文章
821浏览量
2724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