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果说过去的几年时间,中国企业还在不紧不慢的向数字化转型升级,那么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线下场景的暂时封闭,无疑是在市场层面掀起了一股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浪潮。
直播、云经济、远程办公等话题在互联网持续走红,不仅成为了用户群体的狂欢,更加成为各大市场主体向前发展的方向。
时代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数字化正在成为关键的经济赛点。
疫情之下的场景倒逼,2020年的数字化进程有什么不同
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品牌、商家而言,业务、管理、生产等环节若是不往线上蹭一蹭,那基本已经out了。
当然,背后的直接原因也颇为无奈。
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势竟如此汹涌紧迫,一下子打乱了原有的市场节奏。线下场景的暂时缺席,实体流量退去,线上成为了时下最主要、也是可持续性的交互渠道,数字化进程一触即发。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开始涌向互联网,拥抱数字化。
直播一马当先,跨界表现不免引人注目,就连八大博物馆、12所高校、地方人民法院、实体书店等等“正经玩家”也开始走上了淘宝直播的道路;
云经济爆火的期间,喜茶、湘佳鸡、胖东来、西贝等品牌也在携手盒马、饿了么,进一步打通销售链路,接轨线上渠道;
除此之外,各大企业组织通过数字化方式加快复工复产更是成为常态。根据钉钉官方公布的数据,2月以来便有2亿人在线办公,同时钉钉还服务着1.2亿学生和350万人民教师,满足在线教学需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后者也是闹了一个笑话。钉钉被小学生群体怒刷一星好评,迅速发酵成为本年度开年的第一个重磅段子。
但是,越过这些嬉闹,不难察觉,各个行业内的主体、单位都在往线上去,工业层面、服务领域、零售行业等经济模块加速转型,如火如荼,全面的数字化升级正在到来。
全面的背后,也意味着一些看似不相关,至少还需要等一等的领域,如博物馆、司法拍卖、传统教学等也正在往数字化升级的方向靠拢,行业边界、场景边界、产业边界在进一步扩宽。
那么,在螳螂财经看来,这将是数字化进程的一次全方位爆发,而且不仅只是疫情期间的救急,更加显著的数字化优势也在突显,被市场所察觉。
“三八节”期间,根据阿里数据显示,淘宝直播带动销量同比增长264%,最高一天带动成交量更是增长了650%。同时,超过2万个品牌同比增长超100%,雅诗兰黛、娇韵诗等10个顶级化妆品品牌,打破了在天猫的新品销售纪录。
强势的消费回归,侧面也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运营的品牌商家正在逆势爆发。那么我们也该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最终导向,并不是短期的应急,而是寻求效益突破、增强品牌抗风险性的一种可持续性方式。
2003年-2020年,中国的数字化进程缘何在此迎来“新高潮”?
也正是基于数字化的可持续性、赋能增长性,长期以来,数字化转型升级便是政府、市场各方鼓励发展的主要方向。
借着疫情的话题,2003年的非典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讨论,届时对于中国而言,是一次零售行业的数字化加速。
直接的表现便是电商的突破增长。今天的个“国民级应用”淘宝正是在非典期间诞生,促进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革新,中国互联网经济也自2003年开始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其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逢年必谈,企业谈、市场谈、政府也谈,如何加速数字化升级赋能一直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企业布局的焦点。
至今,加速的数字化进程又猛然进入冲刺状态,迎来新一轮的全面爆发。2020年的时点下,是什么在推动社会与市场踏入数字化转型的“中国速度”?
“螳螂财经”从社会、政策、市场三个角度观察,发现恰好对应当下热点,数字化的全面爆发既有巧合,也是必然。
首先,突发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短期的场景变化倒逼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为企业转型第一步提供了契机和驱动。
消费市场的直播、云经济自不必细说,从制造领域来看,工业互联网接轨各大企业管理、生产,协同办公、数字化生产等等,在有关部门和平台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企业复工的标配。
简单以一个“码”的数据来看,截至3月9日,浙江、山西、甘肃等全国11个省份100多座城市的企业陆续使用钉钉开始“码上复工”的创新模式,数字化成为各地战疫复工的第一道力量,逐步在生活、工作、生产场景沉淀下来。
其次,政府推动的新基建,带来数字化的东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基础建设将成为中层数字化应用的两侧保障,成为市场催化剂。
三月热词“新基建”给予市场的信号尤为明显,政府对数字化的布局和重视跃跃欲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与数字化直接关联的便有5G基站、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五大领域。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基建至少可以为市场数字化起到两点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资本的再次入局,在疫情之后重新刺激经济增长;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夯实垒高数字化市场的支点,市场的杠杆效应愈发显著。
最后,17年期间孕育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市场主体的主动参与,将从经济效益方面引导和推动数字化应用的不断走向实践,创造价值。
3月10日,支付宝全新改版,从金融支付工具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并计划在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全面开放升级的背后,阿里平台再次向市场传递一个显著信号,数字化进程再次进入加速期,阿里有备而来。
事实上,当BAT的格局确立,对于互联网市场而言,阿里平台早已是基础设施一般的存在。不过,17年后的阿里,相比17年前,“科技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这一次我们的经验和办法更多,我们可以做的创新、可以发掘的潜力也更多。”
其一,成熟完善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不难理解,若要承载4000万服务业商家的数字化升级,阿里的底盘就得大而稳。
如今,阿里的市值超5000亿美元,旗下汇聚淘宝、天猫、盒马、支付宝、饿了么、飞猪、菜鸟等多个知名品牌,覆盖零售、生鲜、餐饮、物流、金融等领域,技术生态涉及云计算、大数据、AI、组织数字化等模块,成为企业完成数字化升级的“基础设施”。
其二,商业势能的乘数效应。简单来说,即经济活动中多个变量(或者说商业因子)的增减所引起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这些要素就包括利益相关方的多寡、商业活动的密度程度,商业活动的运行效率,以及参与者所获得的收益等。
那么,还有一个关键变量,那就是阿里自电商起步以来所累积的消费者基础。
目前,淘宝移动月活跃用户超过8亿,数字化升级的势能尤为显著。
上文提及的“三八节”的数据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就在当日,内衣品牌La Perla的一场内衣直播秀便吸引了20万淘宝用户在线观看,成交增长23倍。
其三,创新成果快速应用于线下场景的能力。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更是讲究创造价值的市场。然而,就疫情之下的情况来说,阿里的创新能力似乎并不需要赘述。
“健康码”在杭州首发,进而推向全国,截至3月10日,全国已有25个省(直辖市)超过300城,可在支付宝领取健康码,成为各地复工的标配。
其四,面对大中小企业的普惠性。中国市场目前90%以上的企业皆在中小规模,如何让中小企业参与到数字化升级当中,而不只是巨头之间的狂欢,始终是重点。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自创立之初的使命。阿里的大部分服务对象,恰是那些活跃在淘宝、天猫、饿了么等平台的中小商家。
就数字化方向的行动而言,近期1688携手西门子、ABB等电子电工品牌专门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助力复工复产。
无法接触消费者,许多线下商家通过淘宝直播解决客流问题。2月,淘宝直播新增商家数环比劲增719%,淘宝直播为商家带来的成交订单以每周20%的速度稳健增长。菜鸟联合物流伙伴打通干线物流,菜鸟裹裹累计从门店发出440多万个电商包裹,帮商家盘活门店生意;饿了么通过门店发货打通最后一公里,“极速上线”服务为书店、商场、影院等线下实体开拓增量生意。
依托阿里云,钉钉帮助1000万企业组织解决在线办公和组织协同问题。随着线下恢复运营迫在眉睫,支付宝健康码、钉钉企业复工平台相继推出,助力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疫情期间,数万个品牌通过全域营销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小微企业资金链吃紧,网商银行和淘宝推出“0账期”并延长至6月30日,预计带来2000亿流动资金。
这一整套数字化解决方案,许多都是疫情中的首创,从大品牌到小企业都能按需即取即用。在完备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支撑下,这些创新迅速成为疫情期间最普通的商业场景,构建了新的效率,激活了更大范围的商业创新,也成为商业世界“抗疫”的底气。
那么,随着阿里这样的平台搭建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难想象,疫情倒逼之下全面数字化,新基建顺势走红,市场领域的层层响应,对于2020年的数字化进程而言,无疑是一个惊喜的加速信号。
2020年的数字化,市场的事情最终还得看市场
当然,尽管有三大层面的影响,但是在“螳螂财经”看来,疫情只是影响短期的市场波动和场景消费,新基建推动的最底层的基础建设,需要相对长周期的投入。那么,2020年有关数字化的全面发展,最终还得回到市场层面来讨论。
也就是说,对于市场主体即企业、品牌、商家等等来说,特别是一些没有IT团队的中小企业,想要搭上数字化的快车,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得选择适合的市场平台,来协同发展。
为此,对于数字化赋能平台的选择,又将是时下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点。
对此,“螳螂财经”认为,有三点不容忽视。
1.平台的价值链能否全链路打通?
全价值链的重要性,即选择一家平台即可完成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一键升级。所谓全生命周期,包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营销、招聘、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
那么,对于一家数字化平台而言,既是布局广度的规模考验,也将是链路相通的价值传递。
近期,西贝与盒马的“共享员工”模式很火,甚至成为了一个经典商业创新被市场复制。但是,西贝与阿里的故事并不止于此,早在2018年4月,西贝便关闭了线下IDC机房,将核心业务系统全面转移到阿里云,领先完成餐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两者的深度合作由来已久,除了“共享员工”之外,口碑饿了么更是预付5000万元,买下西贝的餐券,以支持渡过艰难时刻。
当然,并不是直接把钱交给西贝,而是未来营业之后再通过阿里的数字渠道将餐券售出,营业额回转阿里。
对此,可以看出,在阿里的全链路解决方案中,第三方企业的数字化接轨基本在云服务、营销、金融等各个模块都覆盖相通,适用于各个场景。
2. 平台的生态能否赋能企业效益增长?
若是数字化赋能无法为企业的效益带来增长,那么转型对于企业而言将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同样的,选择一家平台,最直观的目的便是平台的生态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更多的链接市场资源,实现效益增长。
作为驰名商标,洽洽在疫情期间也是惊了,主要依靠线下流量拉动的品牌战略不得不按下“暂停键”。随后开始转向了淘宝直播,尝试一波数字渠道的云体验。
本以为浅尝辄止,没想到一发入魂。
每天1场淘宝直播,洽洽的天猫店已经达到同期全月的销售额,据过去1个月的数据显示,其每日坚果月销7.5万单,辣烤腰果月销8.5万单,收获颇丰。
对此并不难分析,除了洽洽自有的品牌流量之外,阿里平台的生态流量亦是不可忽视,淘宝天猫作为当前的主流电商平台,拥有的海量消费者基础、用户流量都将有可能转化成为品牌突围疫情困境的力量。
为此,据消息称,未来洽洽还将携手阿里妈妈,计划接入更多的线上渠道,重点展开数字化层面的布局。
3. 平台的理念能否主动向企业服务靠拢?
平台的理念决定了一家平台在市场上的定位,也影响着其对待客户伙伴的态度。
简单来说,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终究是一门To B的生意,需要的双赢甚至多赢的思想,要求平台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要有“培育者”的意识,敢让利、敢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此次的疫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便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市场环境急转向下,中小企业承压严峻,最是展现一家平台理念的关键时刻。
2月10日,阿里发布《阿里巴巴告商家书》,推出20项措施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淘宝联合网商银行提供200亿贷款(对湖北和其他地区的商家分别提供免息贷和8折贷),旨在解决商家现金流问题,等等。
当风险袭来,平台一再放低准入门槛,为企业战疫复工提供必要支持,都将成为未来进一步加速数字化进程的一个前提保障。
结语
今天,数字化依旧是一个亘久的话题。
2003年的非典疫情与2020年的新冠疫情,两场公共卫生事件之间,中国市场历经了一次数字化升级。
在两点之间,我们可以发现,自始至终牢牢锚定数字化发展的企业已是成为市场转型的主力军。
17年前,阿里以零售数字化完成自我成长,17年间,为了解决网购的信任危机,支付宝诞生;基于越来越庞大的网购运算需求,阿里云诞生;为了支撑海量包裹转运,菜鸟诞生……帮助全社会夯实了数字商业基础设施。17年后,更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必然乘着“新基建”的东风活跃在市场之上。
责任编辑;zl
-
云计算
+关注
关注
39文章
7774浏览量
137353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708浏览量
61726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82浏览量
13739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