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行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及国家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实施,区块链发展及应用拥有了国家背书,不再是某一单纯概念或某一领域的片面应用。就此,神州信息金融科技专家薛春雨表示,2020年或是区块链关键的一年。
区块链如何给社会发展带来实质性变化?国家通过“四要”指明了方向
1、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2、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能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3、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
4、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改善人民群众的体验。“四要”总结,正式表明国家对区块链的态度,但社会对于区块链“如何给社会发展带来实质变化”,还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欠缺,对区块链态度的褒贬不一。其实,区块链背后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防篡改、加密技术以及可编程技术。其中“防篡改”是核心及基础,区块链所有应用场景都是基于“不可篡改”这个前提。
“防篡改”特性的深入探究
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深入人心,为什么具有这一特性?其所必须的两个前提经常被忽略。
首先,与其“共识机制”密不可分,即区块链将数据存放在多个完全没有关联的节点上,要对数据进行修改,需要通知所有节点。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决定了想要对数据进行篡改,必须同时修改半数节点中的数据,这意味在节点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修改过半节点的数据要付出极大代价,通常会超过其获利,最终形成事实上的“防篡改”。所以,“节点数足够多”是最关键的一个隐含条件,同时还要求节点分布比较广,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且所有节点是平等的,任一节点不具特权。
设想一下,节点数比较少会发生什么情况?从技术角度看,如果少到只有几个节点的话,与常规数据库集群并无本质区别,数据很容易被修改。如果节点数非常多,又会面临什么问题?以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为例,其节点数非常多且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现有的汇率及相关货币监管该如何应对?现有社会背景下,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层面,不能单纯看其在速度快、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为什么现有的SWIFT速度慢、成本高?其实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与当年移动与联通短信无法互发一样,纯技术实现与客观现实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防篡改”还有另一个隐含条件,“必须在一个区块链内部”才成立,超出这个链就有被篡改的风险。以基于区块链的商品溯源为例,当一只阳澄湖大闸蟹被打捞出水,其信息被登记在某个区块链中。运输、售卖、甚至被消费等信息,都可在区块链中登记。看似区块链进行了全周期记录,数据完全真实。但一定可以保证被消费的大闸蟹是真的吗?可能在大闸蟹被打捞出来,第一次记录到区块链中的数据就是假的。所以在进入区块链或者是从区块链出来时,数据有被篡改的可能。
思想转变是区块链为我所用的关键
柳暗花明又一村,区块链该如何发展?首先是思想的转变,不能过于追求理想化,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注重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区块链的积极作用。把区块链“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区块链”颠覆。
总结来说,区块链的节点数量非常关键,如果非常少就失去了意义,非常多且跨越国家的话又会遇到诸多挑战,度的把握非常关键,其实一个国家范围是刚刚合适的。首先,在国家范围内,假设每个省部署30个节点,全国部署下来就1000个节点左右,节点数足够多;其次,不涉及跨越国家范畴的众多问题;再者,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符合国家利益。以“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这个场景来说,如果各城市政务相关数据都在一个全国性区块链上运行,个别城市基于某种考虑想对已有数据进行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有机制下是有风险的。
有人会提到,上面的应用还是可能会跨链的,还是有数据被修改的风险。确实是这样,但跟现在的做一个对比:目前所有信息都需要经历最初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系统,及后续的信息流转和使用。“信息的流转和使用”占了全部过程的至少80%,尽管信息的采集和录入两个环节相对于传统模式一样存在造假的风险,但在后面80%的过程内基本可以控制住造假,这就是进步,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对所有区块链的参与者来说,积极参与国家级区块链相关领域的建设,将是一个实现自身价值非常好的机会。当然,在落地的过程中还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例如:链上链下的衔接、跨链、性能、监管等,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最后,用人民网总裁叶蓁蓁的一段话:“回顾区块链技术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它与早期的互联网技术有许多惊人相似的故事。比如都是从小众的学术圈走向中间的商业圈,再走向大众的社会圈;再比如早期都被赋予实现个人自由、平等的价值理想等。但从互联网技术的后续发展可以看出:实验室中的经典架构与现实社会结合后,将会发生改变;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商业的深度参与,使得早期的理想状态十分短暂;资本与技术反复博弈将会推动新技术应用螺旋式上升……” 总之,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热点只是起点。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800浏览量
55219 -
加密技术
+关注
关注
0文章
144浏览量
17349 -
区块链
+关注
关注
110文章
15559浏览量
10567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