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未来智库)
对于 5G 推动的边缘计算,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高速率、低时延、高并发”三大特点之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在计算架构、算力分配、应用场景、外 部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这些差异化就会导致对服务器的需求特性也将发生变 化。
边缘计算包括边缘服务器、边缘一体机、边缘网关三种主要形态。边缘服务器作为边缘计 算和边缘数据中心的主要计算载体,承担了70% 以上的计算任务,需支持ARM/GPU/NPU 等异构计算,满足新型业务模式数据多样性和高并发的需求。
边缘服务器研发的最大问题是业务场景差异较大,不同场景需要不 同形态的服务器。这与云计算场景下的高度标准化服务器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针对不同 的业务和应用场景来开发。目前来看,对边缘服务器下游需求一般通用服务器的深度在 700mm 以上,而且是集中式、专业化运维管理。 根据目前边缘侧数据机房来看,边缘服务器的深度一般在 450mm 左右,而且运维环境较 差,没有专业的散热设备(空调)等。
由于边缘服务器处于网络的边缘侧,难以集中化部署,而且边缘服务器的 机房数量更多。考虑到运维成本问题,对边缘服务器数据中心的运维一般采用远程控制。我们认为,5G 对服务器需求点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G 带动的物联网的发展,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各种智能终端的崛起,智能终端的种类更 加多样化,云游戏、VR/AR、超高清视频、工业视觉等。与之相应的是,数据的多样化, 包括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在数据多样化增加的同时,用户的数据的实时处理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的密集型应用需要计算平台执行逻辑复杂的调度任务,而数据密集型应用则需要高效 率地完成海量数据的并发处理。这样就使得原来单一计算平台难以适应业务场景化与多样 化的要求。从而产生对多样性计算的需求。
异构计算能够满足边缘计算对多样性计算的需求。通过异构计算可以满足“连接+计算” 的基础设施的构件,可以满足碎片化产业和差异化应用的需求,提升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支持算力的灵活部署和调度。在不同的边缘计算场景中,不用的计算任务对硬件资源的需 求不同,从计算模式、并发数、迭代深度等方面,可能需要 x86、ARM、GPU、NPU 等 多种类型的芯片支持。
在边缘计算场景下,服务器的部署从原来的集中化管理到散落化部署。服务器运维的整体 难度增加。同时,服务器之间的差异化,也为管理异构服务器增加了难度。对边缘服务器 运维管理的要求包括:
对异构服务器进行统一的运维管理接口。在云数据中心中,服务器的类型或者架构大 体相同或类似。而在边缘计算中,为了应对异构计算的需求,同一机房可能放置不同架构 的服务器(X86/ARM),这就需要统一的运维管理接口,来实现对不同架构服务器实时运 行状态的获取。
业务自动化部署。边缘计算的服务器部署在区县级机房,数量众多,势必要采取高效 运维方式,实现自动安装业务/ 统一分发业务,自安装,自升级,自补丁升级,降低对运 维人员水平的要求,同时减少现场操作,达到高效运维。可以看出,边缘服务器的运维管 理方式与云服务器存在较大的不同。云计算场景下的服务器一般都是集中化管理运维。
运维管理模块实现了 X86 服务器、ARM 服务器、第三方服务器生命周期内固件升级管理。 固件升级主要包含三部分:版本仓库、升级计划、设备版本状态,满足运维人员主动升级 和升级计划自动升级两种升级场景。
环境匹配的需求。边缘服务器部署的环境相对比较复杂,通常在网络边缘的园区。同 时,为了获得更小的延时,边缘服务器部署位置下沉到市县一级的机房,这样会节省传输 带宽,也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与传统数据中心所处的标准化机房相比,边缘服务器所 处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空间、温度、承载、电源系统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机柜空间:边缘数据中心机房机柜深度多为 600mm 深,远小于核心数据中心 1200mm 的机柜深度,常规 IT 通用服务器无法正常部署,因此边缘服务器的尺寸设计应满足 600mm 的机柜深度。
环境温度:边缘机房制冷能力有限,无法保证环境温度的稳定性,甚至有些机房不具 备制冷能力;服务器连续工作散热不利,室外温度过高,将导致机房温度可能超过 45℃; 因此边缘服务器对环境温度的适应力应更强,如-5℃—45℃。机房承重限制:边缘机房承重标准普遍低于数据中心,对服务器的部署密度带来影响。
(责任编辑:fqj)
-
服务器
+关注
关注
12文章
9046浏览量
85238 -
边缘计算
+关注
关注
22文章
3071浏览量
4870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