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为了不断提升拍摄效果,现在太空望远镜的镜面越造越大,但是,很大的镜面对技术和成本要求如指数级增长。
一份新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位于不同地点多个小镜面望远镜,利用电脑控制联合起来实现大镜面效果的技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它们也可以同时为天体拍照。研究称,这种技术可以为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脉冲星和遥远星系等各种天体,拍摄高清晰度照片。“从理论上说,多地联合望远镜能拍到一颗恒星高清晰度的照片,还可能看到行星表面的细节。”主要研究员法国蔚蓝海岸天文台(OCA)的拉贝里(Antoine Labeyrie)说,“(这种技术)可以让我们看到太阳系外行星足够的细节,可以使用光谱学寻找光合作用生命的证据。”
这份新研究称,多地联合望远镜极大地扩展了目前单地点望远镜的光学视野。这份研究的测试模型中,多个小型设备分布在附近区域,用电脑将拍摄到的照片组合起来,达到超高分辨率。
大规模版本的这种望远镜目前正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建造中。理论上说,也可以在太空中搭建这种望远镜系统:只需多个小面积镜面,每个镜面设置一定的倾角,从大范围来看,它们就像一个巨型的凹面镜片一样。它可以把来自恒星或其他天体的光线汇聚起来,转向至另外一个搭载在太空器上的相机系统。
(责任编辑:fq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断层扫描(OCT),角膜手术,望远镜等。本文以Throlabs AX2520-UV型号为例,来模拟将平面波入射光束转变为环形轮廓。
模型
光线追迹使用相干光线追迹,FRED的相干光技术高斯光束分解技术
发表于 01-14 09:47
ZEISS品牌。蔡司可是光学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无论是分辨率还是稳定性都是一流的。想想看,用蔡司的扫描电镜观察微观世界,就像是把放大镜换成了高清望远镜
发表于 08-12 17:24
•882次阅读
使用更小的EUV光源,功耗不到传统EUV光刻设备的十分之一,可降低成本并大幅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在传统光学系统(如照相机、望远镜和常规紫外光刻技术)中,光圈和透镜等光学元件沿直轴对称排列。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极紫外射线,因为其
发表于 08-06 16:32
•381次阅读
是否与水准面垂直。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管、基座和微倾螺旋等部分组成。 1.1 望远镜 望远镜是水准仪的主要观测部件,用于观察目标并读取读数。望远镜通常由物镜、目镜、十字丝等部分组成
发表于 07-13 10:39
•1696次阅读
引言 水准仪是一种利用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其精度高、操作简便、应用广泛。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等部分组成,其中物镜调焦螺旋是望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物镜调焦螺旋的作用进行
发表于 07-13 10:36
•1765次阅读
大模型和开源的发展将带来全球软件研发技术的新变革,AI使代码自动化应用达到新水平,开源工具的云化和应用的AI化将促中国软件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开发者正在迎接新一轮的技术浪潮
发表于 07-10 10:30
•399次阅读
杭州2024年5月17日 /美通社/ -- 华感科技Mile 2热成像望远镜,是华感2024年最新产品。不久前,华感Mile 2从几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2024年德国红点设计奖。这一全新
发表于 05-22 11:33
•576次阅读
光学镜头广泛用于手机、相机、电脑、汽车、望远镜、显微镜和显示器等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据台湾经济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由于智能手机搭载高端镜头数量增多,加之台湾厂商具备技术优势
发表于 05-16 09:20
•542次阅读
OPC UA协议栈,能通过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望远镜。
发表于 05-10 14:13
•662次阅读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作为现代医疗中重要的手术工具,其制造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传统的焊接技术在腹腔镜的制造过程中存在焊接质量不稳定、热影响区大等问题。近年来
发表于 04-08 16:15
•363次阅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IPv6市场蓬勃发展。未来,IPv6产业将突破传统,给人们带来更强大的新兴变革及应用。首先,就技术角度来看,中国IPv6市场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未来,IPv6产业将
发表于 04-02 11:15
•490次阅读
作为总投入高达16亿美元(当前约合115.36亿元人民币)的计划,“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旨在深入探究过去100亿年间宇宙进化历程以及人类至今仍未揭示的暗物质与暗能量奥秘。
发表于 03-21 15:38
•654次阅读
据了解,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是位于星系核心的极大质量黑洞的可见部分,当它们促使周围的气体快速旋转时,便会生成极其明亮的圆盘和可供望远镜观察的喷流。而类星体通常受庞大的暗物质晕的保护,天文学家们暗示
发表于 03-20 09:51
•530次阅读
目前,世界上大型的望远镜系统都采用了自适应光学技术,自适应光学的出现为补偿动态波前扰动,提高光波质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60多年来,自适应光学技术获得蓬勃发展,现已应用于天文学、空间光学、激光、生物医学等领域。
发表于 03-11 10:27
•2382次阅读
昆仑站地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区,其大气净化程度极高,具备绝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在极夜期间,远程操控的近红外望远镜将与昆仑站的AST3-2南极巡天望远镜共同完成时域天文学观测,弥补昆仑站近红外观测领域的空白。
发表于 02-27 11:37
•729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