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暴发,举国上下投入到抗击疫情当中,智能医疗设备企业也以科技助力前线抗疫工作。
除了社区暴发以外,新冠肺炎在医院里的交叉传染也不容忽视。其中,医护人员更是面临着最高风险的人群。迄今,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已经超过1700人。一方面,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短缺,缺乏必要的保护。另一方面,他们必须频繁接触疑似和确诊患者,暴露在高浓度病毒环境中。
物联网医疗设备制造商派凡科技研发的体温感应系统,能够让医护人员无需接触即可监测患者体温,在留观室起到保护医护人员的作用。在严峻的疫情当中,智能护理设备的价值得以凸显,既减轻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又降低了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
派凡科技CEO陈俊杰对《创业圈》表示:“我们做医疗器械的厂家,急人所急,医院需要什么,我们就用自己的技术、方案,为医院解决一些痛点和难点。”
无接触体温监测
2月4日以来,派凡科技先后三次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院捐赠物资,其自主研发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陆续抵达武汉济和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前线医院。
这套“派凡持续智能体温感应系统”由“小珂”体温感应仪和后台系统组成,使用者将无线体温计放在腋下,即可实时监测体温。无线体温计用医用胶带绑在使用者腋下,体温自动发射到测温基站,基站再将数据传至服务器。因此医护人员无需接触患者就可以实时监测患者体温,减少了患者之间、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医院,通常属于高感染环境,病毒浓度较高。而医护人员每次测体温都需要穿脱厚重的防护服,不免会有感染风险。派凡科技的智能体温感应系统原意是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尤其是ICU医护人员的安全,通过体征检测提前发现感染者。
但医院接收到捐赠的系统后,却大多将其用于留观室,监测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健康状况。医院认为,患者比医护人员更需要这套系统。
派凡科技CEO陈俊杰告诉《创业圈》,根据接收到捐赠的医院向他反馈,这套系统在医院的留观室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易感环境下,医护人员可以减少跟患者的接触,患者的体征数据都可以直接上传到护士站的后台系统,成功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风险。
得到医院的反馈以后,派凡科技开始升级改造体温感应系统。
一家医院的院长对陈俊杰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医生想听到肺的呼吸音。另一家医院的院长提出,希望有测血氧的功能。派凡科技正在根据这些新的需求,整理出合适的方案。
“我们的整套系统和解决方案里面,包含了传感器、数据通信、后台系统等部分,根据不同的体征应用对应的传感器,将数据传到后台,为医护人员提供监测和诊断的依据。因为有这些基础,我们升级新功能的速度也会比较快。”陈俊杰说。
开创智能护理
作为最早一批物联网医疗厂家之一,派凡科技希望用物联网大数据对医院的传统护理进行深度改造,也是首先提出“智能护理”概念的厂商。
“物联网信息化系统是所有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陈俊杰表示,“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提高医院的效率和安全等级,是我们所有系统的初衷。”
目前,派凡科技的产品有安全输液系统、物联网查房系统、新生儿检测云系统、手卫生依从性检测系统等。
在医院的传统查房流程中,护士需要手动测量患者的体温、心率、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记录在纸质档案上,再录入到数据系统中。每天两次查房的“三查七对”,让每个护士每年需要面对动辄300万条的体征数据,要不产生纰漏非常困难。
派凡科技的智护物联网查房系统正是针对这一场景,大幅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这套系统包含了智能耳温枪、智能血压计等设备,测得的数据可以通过配套的医用PDF上传到智护云系统,再跟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对接,从数据录入到归集全自动化,无疑释放了护士大量的时间,也基本杜绝了录入出错的可能。
陈俊杰坦言,这些系统开发的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后来与上海、浙江的院长、医生等临床专家深度合作,结合专家的建议,不断探索医院真正的需求,才把信息化和临床紧密结合,开发出符合需求的产品和系统。
智能护理系统可以成为医护人员的得力助手,同时也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大量时间,这些时间本可以留给患者。
“提倡信息化的同时,我们强调把医护的时间真正还给患者。”陈俊杰认为,“只有把繁琐的工作,用信息化的方法优化了,医护人员才有更多时间跟患者沟通,去做面对面的医护。”
而经过智能化的护理,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从而缓解医患矛盾。派凡科技现阶段的研发重点之一,就是一个患者安全监测的系统。
有时候,住院患者夜间在医院里容易跌倒,如果护士没有及时发现,家属又不在身边,就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危险,还容易产生医患之间的矛盾。派凡科技正在开发的解决方案正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这套系统采用微米波传感感应器,在不影响患者隐私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发现患者跌倒的情况,然后及时提示护理人员。
传统的护理场景中,医护人员工作量太大,需要照看的患者太多,很容易对个别患者关注度不够,很多医患矛盾正是根源于此。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恢复医护人员的精力,让患者得到更充分的照料,也是护理更加人性化的必要条件。
尽管便利,但物联网医疗始终是个新兴概念,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仍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陈俊杰认为:“跟制造业等行业相比,医疗行业涉及人的生命健康,所以相对比较保守,对技术的接受程度也相对滞后,只有各方面的技术成熟,达到医疗行业的标准之后,才会被接受。”
“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医院对智能护理系统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我们的技术不断成熟,另一方面成功的案例、临床的反馈越来越多,市场对智慧化医院的解决方案也就更加能理解。”陈俊杰补充道。
根据2018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物联网平台技术会在未来5―10年内大规模应用到各行各业,而医疗物联网将成为仅次于工业物联网的第二大应用领域。到2022年,医疗设备和系统软件占据医疗物联网市场规模的64%。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成熟,跟医疗学科的交叉,必然会在行业内碰撞,产生出新的产品形态。医院信息化、互联网化,再到物联网化,都是技术发展的趋势。”陈俊杰说。
-
医疗器械
+关注
关注
19文章
807浏览量
51388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4文章
44304浏览量
371447 -
智能医疗
+关注
关注
27文章
1382浏览量
7444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