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南昌三中义坊学校门口摆放了一台人脸识别测温机,复课的初三学生不用摘下口罩,就可以识别在校师生的身份及测量体温。这是云从科技推出的轻舟平台校园防疫系统,目前已经部署在全国各地数十所学校。与此同时,博拉网络同样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智能晨检仪等AI安全方案也已实现落地应用……人工智能在特殊时期展现出的科技温度可见一斑。
在复工复学,行业复苏之际,科技企业以抗疫实践和智能化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前行按下了加速键。
其实,从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新基建战略,到今年3月,强调加快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战略的催化作用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作为新基建重要领域之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速45%,远超全球市场规模增速水平。
科技企业如何把握作为投资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基建这个机会盘,决定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命运……
从开发到落地只用了三天
1月24日,万祖峰从北京回到东北老家的第二天,同一时空之下,白杨也赶在除夕前一天赶回了远在内蒙古的老家。跟往年的浓厚的节日氛围相比,疫情的突袭,公开的病例数字不断攀升,让两个干涩而寒冷的城市蒙上一层灰色。
1月25日,上午10点,博拉网络北京分公司,召开了一场紧急视频会议,传达出一个指令:立刻开展有关疫情的各项应急系统开发,要求产品必须具备体量轻、容易上线、推广速度比较快。
因此,作为该公司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的研发人员,万祖峰和白杨在大年初一开启了在线办公模式。
“那几天,我们都是24小时待命,保持网上远程沟通畅通,包括开发测试以及工作会议全都安排在线上完成。”万祖峰向锌刻度表示,这次他们研发的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帮助企业复产复工的产品,如“疫情登记系统”、“体温筛查系列产品”、“小区疫情地图—查询系统”,以及“在线销售系统”和“电子招投标平台”。
这些产品能在疫情中凸显出人工智能的技术结合点在于登记后的后台数据分析以及与前端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应用。
“这次开发的产品中,体温筛查系列难度相对要大一些,因为这个产品涉及到软硬件的结合,既有传统的传感器模块也有比较前沿的人工智能的应用。”白杨告诉锌刻度,其他的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得心应手。这源于公司之前已经开发过应急系统的应用系统,对防疫系统的应急方案有一定的敏感度。
博拉网络这次人工智能应急开发项目的总负责人,在面对锌刻度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表达的却是一份歉意:“我们的研发人员没有过上一个好年,一个假期都泡在了工作中。”
这次,智能应急的相关产品从提出到研发再到成品实现应用仅仅只用了3天时间。在疫情期间,为其所在地的物业公司、教育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落地应用,在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安全隐患,确保防疫资源有效部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实在博拉负责人看来,这次能在短时间内研发产品并实现应用得益于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较长时间的积累。
“2017年,我们开始部署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实践。”主要着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算法在图像识别的领域做产业落地,在电力、能源行业的作业安全监测、校园安防的安全预警、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标准作业流程管理和产品瑕疵检测等领域。
疫情的突袭也是对他们人工智能研发团队以及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的一次大考。经历了这次考验,博拉负责人也认为,互联网公司的未来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将人工智能纳入重要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效地把互联网企业的数据资源、具象化的场景现实通过产品落地。”
超前部署帮了大忙
“如今,复课保障师生安全是当务之急。”日前,云从科技轻舟平台校园防疫系统在全国各地数十所学校部署成功,云从科技的相关负责人称,“学校门口摆放一台人脸识别测温机,复课的初三学生不用摘下口罩,就可以识别在校师生的身份及测量体温。”
除了上述成绩,云从科技在人工智能助力防疫上的表现也很亮眼,比如,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在黑龙江哈尔滨某小区,物管人员已经对小区的防疫工作进行智能化管控了;在上海张江智能岛,AI相机架设在了各个路口,对不按规定佩戴口罩的人员进行自动提醒。迎来复工复产重要节点之时,在广州白云机场,通过AI智慧防疫检测实现了对人流体温的非接触无感检测。
近日,这位负责人向锌刻度详细讲述了,他们从东北到华南他们参与到智能化防疫大战中的种种战绩。
在黑龙江哈尔滨某小区,使用的云从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让物管人员可以通过这个智慧社区方案来实现人口管理、人员管控、人车轨迹研判、异常告警处置、潜在风险预控功能。“解决了当时物业工作量暴增,人手不足的大问题。”
同时,云从科技的智能口罩识别提醒解决方案在上海张江智能岛落地应用。通过在重点区域部署智能相机,设置需要重点预警的人员库和口罩检测识别规则,实现对防疫重点人员出现的辅助识别预警和对不按规定佩戴口罩的人员进行自动提醒。
而在复工返程期间,云从科技又在广州白云机场推出了AI智慧防疫检测方案。该检测方案通过红外热像与AI技术相融合,采用云从AI双目测温IPC-A技术,来实现对人员体温的非接触无感检测,并关联可见光相机进行人脸与人体的智能检测、跟踪和结构化。
云从AI智慧防疫检测方案落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在家办公,条件受限,邮寄的设备资料难以到达。”这是疫情期间,让云从科技的研发人员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在疫情防疫中还能打出漂亮的一仗,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锌刻度,其实还是源自于相关智能解决方案早在去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相关部署。
“比如,航司园区与云从科技联合研发采用朱雀人脸识别终端的云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在2019年4月就开始部署了。”因此,不论是技术开发还是落地实践,超前部署技术开发,成为了企业决胜关键时刻的重要支撑。
AI赋能传统行业
新基建之下,人工智能热门领域
4月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中央企业“新基建”提速推进。
作为新基建重要场景之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那么人工智能未来几年的主要发展趋势会集中在哪些方面?
“随着整个行业的进化,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人员在逐渐增多,AI的门槛正在变低。也就是说,AI正在从一个黑科技变成一个赋能传统行业的科技。”博拉负责人认为, 人工智能未来将会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通过本次疫情大考,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的领域的锋芒初露,快速准确的实现了病毒基因序列的计算。
而在下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将更好依托超级计算,驾驭数据洪流,高速、高效、精准的对庞大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分析,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举个例子,人工智能与金融的全面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科技为核心要素,全面赋能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全社会都能获得平等、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
二是产业+智能的模式将越来越普及。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使得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不断改,改变了传统的“需求-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生产模式,催生新的产业不断涌现,跨界和融合发展将成为新产业生态的重要特征。
“AI技术正在加速与我国工业4.0时代进程的融合。”在博拉看来,不同的科技水平形成不同的生产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得到极大发展。
谈到落地的场景应用,博拉负责人认为,在AI赋能生产方面,工业瑕疵检测是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领域, 智能视觉瑕疵检测技术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可快速复制不同行业的质检环节。
“未来,瑕疵检测技术在跨工厂、跨价值流与跨产品三个层面都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智能视觉瑕疵检测将复制、推广到电子制造、服装制造等传统生产制造领域。”通过对产品瑕疵的分析,大数据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做产品质量溯源,识别上游的问题工序,并通过关键因子识别与参数调优,对生产工艺进行改善。
智能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基于知识运用的人机物协同制造模式,在物联网、互联网、知识网、人际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将各种制造资源连接成一个资源池,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及情景感知,在人机物共同决策下做出智能响应,在制造全生命周期内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按需使用的、主动的、透明的、可信的制造服务。
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则认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将会是接下来的重点领域。我们的城市经历了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现在正处于迈向智能化的阶段,正逐步形成智慧城市。智能化阶段更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该负责人向锌刻度表示,目前,线上应用已经互联网化,重点是智能化(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线下行业发展路径则是先数字网络化(工业互联网、5G),然后再智能化。智能化是智慧城市产业与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深度学习框架、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关键共性技术等,不断强化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困境之下,企业如何规避短板
日前,经济学家任泽平就表示,发力新基建,超前布局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有好处,“我国是多个领域基础设施超前布局的受益者,比如互联网、高铁等,领先全球实现了超车。”
在机遇面前,有公司一鸣惊人,也有更多公司依然如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现实出路。锌刻度还发现,能在这次疫情中作出迅速响应,实现产品落地应用的基本都在超前部署上下足了功夫。
我们看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让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迸发出巨大能量,但黑天鹅之下的现实困境也同时存在。
云从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就向锌刻度表示,疫情对部分人工智能企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现金流方面,更多的可能是整个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疫情之下,引发成本上升,而这个成本的诸多组成因素中,人工成本的压力是第一位,其次是营销费用、租赁费用、疫情防控成本。”
而从长远发展来看,特殊时期还暴露出企业的更多问题:业务体系是否能够符合当前以及之后的市场需求;公司是否真正地具有自我造血能力;是否具有完善长效的应急机制。
博拉负责人表示,面对现实问题,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技术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且面临着市场快速变化的挑战,在技术上秉承科学严禁的同时,快速因对市场变化,实现落有效应用,是未来AI面临的核心机会和挑战。。
那么应该怎么做决策,怎么设置着力点是非常关键的。“面对新技术,公司在选择大数据与AI落地场景上,从实用性强、数据采集难度较小、数据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且收益明显的场景入手,这样才能确保投入项目的成功率。”
目前,全球疫情扩散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科技助力抗疫也成为中坚力量,在危机和机遇面前,是作为旁观者还是作为参与者,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也影响着中国人工智能未来之路。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812浏览量
55235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838浏览量
237488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297浏览量
9404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