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的澳洲火灾烧了四五个月,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我国也发生了好几起的火灾,如何才能有效防范火灾呢?智能烟感探测器是运用移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讯等先进技术,通过将消防物联网设备统一联网,实现对火灾、烟雾、消防水、可燃气体和用电安全24小时的不间断监测预警。智能烟感探测器的有效利用,能够有效的降低火灾伤亡的影响,对于预防家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具有现实意义,已成为预防火灾的重要手段,该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我国火灾伤亡人数持续降低,2019年全年共接报火灾23.3万起,亡1335人,伤837人,同比去年分别下降了4%、8.7%、0.8%。从火灾发生地来看,目前商业场所、宾馆饭店发生概率较高,在总数量的2.6%、2.5%。而从建筑类别来看,由于近几年我国高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而过高的楼层给火灾防控增加难度,因此智能烟感探测器的发展潜力较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能烟感探测器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国内,由于相关知识普及不到位,我国老旧住宅、宿舍、商铺等地普及率相对较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家庭智能烟感探测器9成左右的安装率相差巨大。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居民消费意识提升,使得智能烟感探测器市场普及率持续提高,2020年消防行业报警器设备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80亿元,消防报警设备市场占整个消防行业的15%,行业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
在国际市场中,BOSCH、Honeywell、TYCO等是智能烟感探测器产品的主要品牌。我国消防产业技术不断加强,技术不断优化,国内市场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且能够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在部分高端产品方面,产能较低、技术不足,仍旧依赖进口,尤其是在机场、地铁、大型体育场馆等消防重地仍需购买进口产品。随着国内消防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国内智能烟感探测器企业技术不断优化,未来将在高端市场有所作为。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我国众多领域进入智能化,火灾防范也逐渐趋于智能,智能烟感探测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我国居民火灾防范意识较低,因此智能烟感探测器产品市场普及率较低,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在产品方面,我国智能烟感探测器产品基本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在高端领域仍需要依赖进口,未来国产替代仍有一定空间。
烟雾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烟雾探测器自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第一台用电的自动火灾探测器,是由爱迪生的合伙人、美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Francis Robbins Upton于1890年获得专利。不幸的是,他的这一成就常常为人们所忽略了。
这是由于当时一字之差的一个乌龙事件造成的——他的专利被错误的标记为“便携式电动轮胎报警”( Portable Electric Tire-Alarm),正确的应该是“Portable Electric Fire-Alarm”便携式电动火灾报警器。
随后的1902年,英国工程师George Andrew Darby(乔治·安德鲁·达比)在英国伯明翰申请了第一台欧洲电热探测器的专利。他的发明被称为“黄油哨兵”,并被视为是现代烟雾探测器的前身。
他的发明构造很简单:两片电板,中间夹着一块黄油,当烟雾腾升而起时,它们就会融化黄油,令两片电板互相接触形成通路,从而引发警报。与其说它在探测烟雾,不如说它在探测温度。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不幸的是也有非常多的弊端:首先,它很容易误报,烈日炎炎的夏天,警报可能就会响个不停;而且,黄油的安装很不方便,还会滴得到处都是。后来有很多发明家前仆后继,都没能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于是,这个难题一拖就是三十年。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瑞士物理学家耶格(Walter Jaeger)误打误撞地发明了真正的烟雾探测器。这个计划一开始是为矿场设计一种能够探测瓦斯毒气的报警器。
他们根据电离后的离子受烟雾粒子影响会使电离电流减小的原理,设计了一个“电离室”,利用放射性物质将这个小室的空气电离出各种悬浮的离子。这些离子可以连通两侧的电路,令电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他预计进入传感器的气体会与电离的空气分子结合,从而改变仪器电路中的电流。不料,小浓度的气体对传感器的电导率没有影响。他的设备不符合其设计目的。耶格沮丧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却意外地发现仪器上的仪表已经记录了电流下降。他的香烟中的烟雾颗粒显然已经完成了瓦斯毒气无法做到的事情。
同时期的1939年,瑞士物理学家恩斯特·梅里(Ernst Meili)设计了一种能够探测矿井中可燃气体的电离室装置。耶格(Walter Jaeger)和恩斯特·梅里(Ernst Meili)的实验,为现代烟雾探测器的诞生铺平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国际消防界普遍以此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新起点。随后经过大约十年的研究、制造和改良,烟雾探测器在1951年投入市场,首次在美国销售。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体积较大、安装时需要铺设相应的线路,所以只在大型工厂和商业中心使用。
1965年,第一台家用的低成本烟雾探测器由美国企业家皮尔萨奥(Duane D. Pearsall)开发出来。这是一种可以轻松安装、可更换的电池供电单元。并于1975年开始批量生产这些家用烟雾探测器装置。
1972年Donald Steele和Robert Emmark发明光电(光学)烟雾探测器由电子信号实验室的,并于1972年获得专利。
光电烟雾探测器技术简介
由于离子感烟技术使用的是放射性物质,引起环境污染,尽管使用过程是安全的,但是在生产、储存和报废处理方面却是十分困难的。随着光电烟雾探测技术的发明,光电烟雾探测技术逐渐取代离子烟雾探测技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为光电烟雾探测器具有无放射性污染、受风流和环境湿度变化影响小、成本低、高可靠性等优点。
光电烟雾探测器是基于烟雾粒子对光线产生散射、吸收(或遮挡)原理的烟雾探测器。减光式(或遮光式)光电烟雾探测器应用较少。
现在国内外生产和应用的大多数为散射光式光电烟雾探测器,它是基于光散射的原理:光电烟雾探测技术绝大多数采用散射光原理工作,基本原理为:在敏感空间无烟雾粒子存在时,探测器外壳之外的环境光线被迷宫阻挡,基本上不能进入敏感空间,红外光敏二极管只能接收到红外光束经多次反射在敏感空间形成的背景光,因此不产生光电流,电路处在正常监视工作状态。
当烟雾颗粒进入由迷宫所包围的敏感空间时,烟雾颗粒吸收入射光并以同样的波长向周围发射光线,部分散射光线被红外光敏二极管接收后,使受光元件阻抗发生变化,形成光电流,从而实现了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功能。当光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探测器即发出报警信号。
责任编辑:gt
-
探测器
+关注
关注
14文章
2608浏览量
72842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070浏览量
10259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