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思考过,你浏览的每个网页、发送的每条消息和每个网购订单,数据从何而来,又在哪里运算、存储?走进位于上海临港的国际数据中心,你能在一排排灯光闪烁的机架中找到答案。
所谓数据中心,是指集中存放大量具备计算、储存、交互信息能力的设备,并为之提供稳定可靠运行环境的场所。这些看似冷冰的机房里,有无数人的互联网生活和记忆,各行业的海量大数据(Big Data)在这里储存、运算、传输,实现从数据到智能的飞跃。
在临港,上海移动国际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全面复工,该项目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开工的首个大型数据中心,总体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包括7栋数据中心厂房,建成后将提供超过2万个机架的装机能力。
而在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中,3栋数据中心厂房提供的约8000机架目前都已投入运营,为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业务提供大规模数据计算中心和存储中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数据中心部主任李洁认为,数字化日益普及的今日,无论上层应用如何创新都离不开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环节,因而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数据中心能够体现新基建的“基建+科技”内涵。
就像“粮仓”一样,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的安全和稳定对各行业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制冷、降耗、安全运行各方面都面临挑战。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网络维护中心临港维护部经理王伟民介绍,数据中心一方面承载业务,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容灾机制。上海移动国际数据中心大楼采用双独立冷源系统、双回路高低配系统、后备油机系统、集成化微模块系统和双备份冷源BA(楼宇自控)系统,为大型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提供高效能和高可靠的动力环境基础资源。
这意味着,即使供电或机组出现突发问题,各项后备系统也能提供一定后备时间,进行业务迁移或调整,确保数据安全。
身为新基建,数据中心不仅新在功能,建设过程也与传统基建大不相同。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工程部临港办副主任黄浩程说:“传统基建耗费大量钢材、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靠‘人海战术’投入大量劳动力建设;新基建更多的是靠先进设备、技术和智力型劳动的大量投入。比如,过去10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往往需要百来个运维人员,但全新的数据中心都能实现远程智能监测,运维人员只需要二三十人。”
另外,上海移动国际数据中心二期建设更注重绿色、高效理念。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工程部临港办主任王侃毅介绍,数据中心在设计中采用各类节能技术措施、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同时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运维监控系统,对设备的电力、制冷量资源进行动态精准分配。随着5G网络逐渐成熟,二期工程还将实现施工现场实时高清画面回传,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施工人员行动轨迹检测、高危区域入侵管控、烟火监测、AR远程指导、远程操控等。
随着AI、5G、区块链等场景化应用不断扩展,数据中心迎来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今年以来,河南、安徽、广州等地均有数据中心项目启动。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IDC机架数量有望增长到326万台。
李洁认为,数据中心是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政策能够促进数据中心的发展,完善产业格局,同时也会直接和间接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带动投资,加强各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增长,从而提高我国信息科技实力。
-
云计算
+关注
关注
39文章
7745浏览量
137229 -
数据中心
+关注
关注
16文章
4711浏览量
71982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65浏览量
13732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