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上午10点半左右,青岛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忽然传出巨大的爆裂声,路面被彻底掀开,管道两边落满飞溅的碎石。
这次事故,夺去了62人的生命,造成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发生事故的管线位于东黄复线,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事故发生时已服役27年,属于老龄管道。
事故发生后,官方通报了事故的原因——由于与排水暗渠交叉段的输油管道所处区域土壤盐碱和地下水氯化物含量高,同时排水暗渠内随着潮汐变化海水倒灌,输油管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海水及盐雾腐蚀环境,加之管道受到道路承重和振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管道加速腐蚀减薄、破裂,造成原油泄漏。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工人清污时引发爆炸。
至今,上述案例都被当作材料分析检测的反面教材。
“由于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工程初期就没有完全将环境因素、输送的流体性能等多应力耦合作用机理科学论证,缺乏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全指标体系的材料标准供参考,无法做到科学选材用材。”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植岗对《大国之材》分析道。
“东黄复线事故”的悲剧反衬出材料专业化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意义——发挥质量技术基础要素间的协调互动作用,为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质量技术支撑。
应“以钢为纲”而生
1871年,福州船政局缔造了中国第一家钢铁加工企业,但随后的湖北开采煤铁总局和开平矿务局,最终都未能实现炼铁计划。
民国时期,中国冶铁业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社会相比,变化并不大。与近代西方钢铁生产相比,中国传统冶铁业在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均显得十分落后。
钢铁工业建设要求的出现,是传统农业经济开始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1949年年底出访莫斯科时,毛泽东提出了“钢铁要过江”,与苏联签订的援助项目中,包括在南方建设钢铁工业基地。
“老一辈有一个说法,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取决于钢铁的产能,当年‘赶英超美’口号背后的支撑就是钢铁的产量要赶上英国,超过美国。”杨植岗介绍说。
在这样“以钢为纲”的背景下,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播撒了大批钢铁的种子,1952年成立的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便是其中一粒。这也是钢研纳克最早可追溯到的历史。
1952年11月,钢铁研究总院创建,初期为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并组建化学分析实验室。1956年,钢铁工业综合研究所化学分析组成立。
据杨植岗介绍,成立初期,钢铁研究总院承担的任务是表征、评价、测试材料的性能等等。“当时研究院下面组建各个材料研究室,相当于是一个材料测试表征技术的对材料研发的支撑平台。我们随着国家钢铁产业的发展,不断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测试标准、检测装备,同时也为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检测专家。”
1984年,国家科技部成立了15个国家分析测试中心,其中包括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到目前为止,全国一共15家这种顶尖的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当时对这15个中心的定位是测试技术研发中心、测试标准的研发中心和专业测试技术专家培养中心。”杨植岗介绍说,两年后,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准成立。
1997年,钢铁研究总院整合测试资源成立分析测试研究所。
2001年,钢研纳克的前身——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此后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纳克公司上海分公司(非独立法人机构)等机构相继成立。
2010年,10月1日,纳克公司海淀仪器分公司(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成立。同一天,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进入钢研纳克,钢铁研究总院试样加工业务进入钢研纳克。
“2011年,我们又把所有项目以及原来的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了到钢研纳克。整合之后,就开始启动上市工作。”杨植岗说,经过8年的努力,2019年11月1日,钢研纳克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横穿钢研纳克的发展历程,中国所有涉及到“黑色”材料的测试技术、测试表征、测试装备的发展,多有钢研纳克的贡献。
“从钢铁生产端来讲,我们推动它的质量提升,从应用端来讲,我们给他们提供了选材用材的依据。”在杨植岗看来,钢研纳克像是一座连接金属材料生产端与应用端的桥梁。
助推检测仪器国产化
“起初,几乎整个钢铁产业里引进的第一台测试仪器都在我们这里,而这些测试仪器全部要靠进口。”杨植岗介绍说。
2000年之前,钢研纳克的作用更多偏向一个检测仪器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引进仪器,将仪器的使用性能、测试方法、测试标准研究透,做成完整的方案,反复模拟实验,无误之后再将方案推广至整个行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提出加快现代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
在此背景下,原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转制,2001年,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主营检测仪器代理销售业务。
2001年起,钢研纳克开始自主研发生产检测仪器。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2006年,钢研纳克已经可以批量生产检测仪器。
“提到对行业的一点贡献,我觉得是2006年我们的仪器出来以后,国外的仪器售价大幅度下降。可能以前卖100万一台的仪器,在我们的仪器大规模生产后,只要50万就能买到。另一方面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可以用到较高端的国产质量控制仪器。”杨植岗说。
钢研纳克的贡献不仅在于大幅降低了检测仪器的进口成本,站在更高的角度,它生产的仪器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在部分领域起到了进口替代的作用。
钢研纳克核心业务
据杨植岗提供的数据,目前,金属材料行业的检测仪器已实现30%的进口替代。但其他材料行业的检测仪器,目前对进口依赖依然较大。
“中国检测仪器的发展举步维艰,非常难做,需要长时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杨植岗感慨,仪器属于高端制造,涉及光学、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软件等多学科的知识,且与国家技术产业紧密相关,只要其中一环有短板,整体就无法达到预期。
“哪天实验室的仪器全都换成国产的,那才是真正的科技强大了。”杨植岗说,目前无论是去中科院实验室、企业、还是海关,看到的国产仪器都很少。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近20年的努力,钢研纳克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在国产设备领域也属于高质量发展引领。在杨植岗看来,虽然国内外差距还在,但该差距已在慢慢逐渐缩小。
积极建立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体系
在汽车面板材料选择上,汽车巨头宝马、奔驰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包括对材料性能的评价等指标。
“如果我国钢铁企业想把产品卖给它们,就要按照它们的标准去做实验,一整套实验下来,实验经费达数千万元人民币,完成的产品只有符合它们的标准才可出售。”杨植岗略带遗憾地表示,“但中国的汽车工业在这方面没有标准。”
在杨植岗看来,没有标准体系对产业发展来说非常不健康的。缺乏标准体系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生产端与应用端的脱节。
多年来纳克参与了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材料行业里德高望重的院士均认为中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材料与试验标准体系。
2016年,在王海舟院士的推动下,CSTM(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委员会)成立,工信部、国家标准委、中国工程院主要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并为CSTM成立揭牌。旨在以材料与试验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推动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生产工艺稳定性、材料性能符合性、产品服役适用性”的专业化标准及评价体系,该体系以标准为基础,评价为牵引,表征为依托,力求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要素间的协调互 动作用,为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质量技术支撑。
作为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CSTM秘书处所在单位,钢研纳克同样致力于打造中国材料认证体系,让材料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应用端,解决“有材不好用”的尴尬局面。目前CSTM已经发布标准近200项,参与标准研发的各类专家约3000名,全国社团组织标准化工作成绩名列前茅。
截至目前,钢研纳克已在长三角、西南等工业重镇先后布局成立上海分公司、江苏研究院、成都分公司等分支机构。并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优势,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大课题,近五年承担的国家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达29项。
完成/参与重点工程结构的无损检测典型案例
在国际上,钢研纳克积极参与国际ISO标准制定,公司及子公司牵头制修订7项国际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余项、制定17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为中国材料获得“国际贸易通行证”。
“我国的材料测试才刚刚开始,材料检测仪器也面临‘卡脖子’的难题,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杨植岗认为,材料测试是一项百年工程,希望各界重视起来。
【人物介绍】
杨植岗,1971年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冶金标准样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从事钢铁材料痕量、超痕量气体元素检测技术和装备研发工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参与主持“中国材料试验标准体系”的建设及运行工作。
【企业介绍】
钢研纳克(300797),控股股东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辖二级子公司。是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也是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业务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公司拥有“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三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中心”、“金属新材料检测与表征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业(特殊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或产品包括第三方检测服务、检测分析仪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能力验证服务、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以及其他检测延伸服务。
【业务介绍】
1.第三方检测:包含金属材料化学成份检测、力学性能检测、材料失效分析、无损检测、材料性能表征等业务,拥有CMA、CAL、CNAS、NADCAP、Rolls-Royce、CMC PTP、RMP、ISO 9001等多项资质。
2.分析仪器设备: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光谱类、质谱类、气体分析、力学性能、便携式X荧光、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及环保类检测仪器及设备,拥有以王海舟院士为首的百人研发团队。
3.标准物质研制:从1952年起至今,共研制1000余种标准物质,产品覆盖光谱、化学、粉末、气体、溶液、力学等黑色、有色金属、矿石、食品等领域。
4.能力验证:国内首家具有能力验证提供者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法人机构,专业从事实验室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及检测人员技术能力培训,是Nadcap承认的能力验证项目提供者。
5.计量校准服务:由“力学计量站”、“温度计量站”、“仪表计量站”、“长度计量站”、“化学计量站”等组成,可提供化学、材料力学、无损检测、物理等设备,仪器仪表、温度、长度等校准工作,负责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及规范的制修订、应用计量仪器的研制等研究工作。
6.海洋防腐工程:提供防腐技术研究咨询、防腐方案设计及工程施工等系统化的方案解决服务,具备环境腐蚀研究、舰船腐蚀防护、耐蚀钢检测等多项综合性腐蚀研究能力。
-
金属材料
+关注
关注
0文章
117浏览量
10884 -
检测仪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269浏览量
14821
原文标题:钢研纳克:积极建立中国材料试验与标准体系
文章出处:【微信号:xincailiaozaixian,微信公众号:新材料在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