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确实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汽车行业自然也不能例外。很多车企选择延期复工复产,线下经销商店面也没能正常营业,而直接导致的就是销量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0.2%和56.4%。那么疫情过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迎来爆发期吗?小慕从以下3个方面了解到一些市场发展的趋势。
◆
这三方面能否促进新能源汽车迎来销量爆发?
首先从市场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其中中国每1000人拥车量为173辆,位列榜单第17名。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证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受到疫情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受到抑制,那么疫情结束后会在一定程度迎来好转。
从发展意义上来说,新能源汽车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重要措施,是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传统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石油年消耗量将达2.5亿t,约占届时中国石油总消耗量的55%。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中国石油短缺、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在2020年1月份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将会放缓。再加上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而这也会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从技术层面讲,新能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的重点技术领域,备受消费者关注的需求,近年来经历着快速发展。例如宁德时代的NCM8111电池技术,特斯拉无钴电池概念,以及用无模组技术(CTP=Cell toPack)、刀片电池等。技术的更迭使得电池的各方面参数表现都有大幅提升,例如动力电池续航里程已从起初的100公里发展到如今的动辄500公里以上;每千瓦时电池成本也预计将从现在的约145美元,在未来5到8年中降至100美元以下。性能的提升与成本的下降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的推动力之一。
◆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重心开始向中国市场转移,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包括上汽、北汽、比亚迪等在内的整车企业超过150家,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特别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体系逐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国内许多企业已开始涉足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一改当年提及自主品牌就是低价、性价比等词的落后形象。比如:
比亚迪在全新旗舰轿车汉EV上宣布搭载最新研发的刀片电池,它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基础,通过改变电池包结构,提升包内空间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续航的目的。而且刀片电池散热面积大,电池短路的回路很长,产热速率比较小,所以升温慢,安全性相对也比较强。因此同样的针刺试验,刀片电池不仅无烟、无名火,而且表面升温幅度小(仅30℃-60℃),优势相对明显。
宁德时代在2019年推出了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即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由于省去了电池模组组装环节,较传统电池包,CTP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了15%-20%,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将大幅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CTP电池包能量密度较传统电池包将提升了10%-15%。传统的电池包能量密度平均为180Wh/kg,而CTP电池包能量密度可达到200Wh/kg以上。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取得超70项CTP核心专利。此外,CALT发布超级快充技术。宁德时代超级快充电池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充电80%。针对一些定制化需求,宁德时代还研制了9分钟内充满80%的涡轮充电解决方案。
吉利旗下的中欧汽车技术中心与Momentum Dynamics联合研发了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及自动泊车技术。国内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提出搭载增程式动力电池。旗下理想ONE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达到了180公里,并且支持国家电网的快充操作,因此理想ONE百公里加速仅6.3秒,最远可走1100km。
不难看出,国产自主品牌正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弯道超车或许不再是一个愿景,而是真正可以预期实现的蓝图。2020的疫情虽然展缓了产业发展的步伐,不过这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梳理自己的产品线,建立强大的客户粘性,切实基于用户需求,提升竞争力的机会。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41文章
10405浏览量
99242 -
汽车工业
+关注
关注
2文章
113浏览量
29867
原文标题:疫情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一轮春天会来临吗?
文章出处:【微信号:electronicaChina,微信公众号:e星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