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在美国CES亮相,到去年淘宝造物节上正式发布, VR陀螺近期终于拿到了这款披着神秘面纱HTC的新产品——Vive Cosmos。这款售价5899元,号称可以连接PC和手机使用,定位摄像头多达6个,比Oculus Rift S追踪范围更大的新品究竟如何,VR陀螺将带来全面评测。
Vive Cosmos一共4个版本,包括精英套装、XR版、基础版以及原版,此次VR陀螺评测的是原版,售价5899元,目前已经在HTC Vive官网以及淘宝、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销售。
Vive Cosmos设备参数:
分辨率:2880×1700px(Vive Pro分辨率为2880 x 1600px);
显示:RGB液晶显示器、LCD材质(清晰度相较Vive提高40%);
FOV:110°
刷新率:90Hz;
人体工学设计:光环设计、头显主体支持90°上掀、旋钮伸缩;
追踪方案:头显搭配6个摄像头(2个位于可拆卸面板上),支持inside-out追踪;
手部交互:可见光追踪的6Dof手柄及手势识别功能;
音频:集成半开放耳机,支持侧展开;
重量:头显和头戴部分共651g(Vive Pro重量754g)
其他:支持Vive无线套件;
亮点一:可拆卸模块化设计
首先从外观和设计来看。Vive Cosmos包装一如既往地简洁大方,盒内包含头显、连接线、清洁布、串流盒、USB3.0连接线、Display Port连接线、电源适配器、手柄(2个)AA碱性电池4个、使用文档。 从外观来看,不论是头显还是手柄都多了一些纹理,看起来更潮,前面面板部分仍然沿用了Vive pro的经典蓝色,沉稳而大气。
可拆卸模块化设计是这款设备工业设计上最大的亮点。
①首先面板可拆卸,Vive Cosmos系列中包含多款面板,比如精英版中可以支持外部定位基站的面板,如果用户需要更换定位方式,或者搭配Vive Tracker等配件使用时,可以更换该面板使用。
②面罩、耳机、头垫部分也都可以拆卸。
头显线缆连接口非常隐蔽,需要拆下面罩后才能连接。同样隐蔽的还有USB-C接口,也被掩藏在面罩后面。此外,内部还留有4个卡槽,似乎是为了其他的模块接口预留。左侧的滑钮是前面面板的拆卸机关。
耳机和头垫部分设计非常用心,不仅可拆卸,同时也起到固定线缆的作用。不过从安装角度,头垫部分设计并不是特别人性化,装起来比较费劲。
头垫和耳机、上方魔术贴头带采用皮质材质,舒适亲肤且便于清洁。耳机可内扣、拉伸、旋转角度调节,非常实用。面罩部分的海绵柔软细腻,亲肤舒适性胜过许多VR设备。 除了可拆卸模块化之外,头显设计上其他可圈可点的部分也不少。比如头显支持90°上掀,佩戴时更便捷,此外,体验过程中需要切回现实世界也可以直接上掀。
亮点二:6个定位摄像头,水平追踪范围达310°
Vive Cosmos配备了6个定位摄像头,比最新发布的Oculus Rift S还要更多,分别位于正前方两颗、前方上下斜面、左右两侧,据VR陀螺了解,可追踪范围达到水平方向310°,垂直方向210°,也就是说,水平方向除了被自己头遮挡的部分,几乎都可以追踪到。
手柄采用视觉识别定位,结合AI算法,通过摄像头追踪手柄上的特殊纹理,从而计算手柄的角度和位置。得益于追踪范围的扩大,因此手柄可活动范围更大。 回顾Vive的所有VR设备的手柄定位方案,HTC Vive系列采用激光定位、Vive Focus Plus采用超声波定位,如今Cosmos采用视觉定位,除了电磁、可见光之外几乎把主流的定位方案都尝试了一遍。 视觉识别定位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定位配件,并且容易实现,但要做好难度也非常高,需要大量的数据不断训练,提高手柄精度。当计算量过大时会对设备造成一定负担,因此大多会与陀螺仪、惯性传感器等传感器结合进行辅助计算。 这种定位方式的缺点在于,如现场光线太强或者光线复杂将影响定位效果,同时,手柄不能被遮挡,必须在摄像头的可追踪范围内。并且,当手的移动速度超过相机的刷新率时,定位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
VR陀螺测试了以下几种场景下环境定位和手柄定位的稳定性:
环境定位:
1、强光或者光线明暗不均
强光环境对设备定位稳定性影响较大,特别是光线不均,如靠窗的一半阳光直射,另一半较暗的环境下,定位容易丢失;
2、光线较暗
暗光效果的影响反而不大,经实测与Oculus Quest差不多;
3、场景复杂:
场景复杂(物体太多)的环境下对于定位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特征点越多能够有助于定位识别。
手柄定位:
1、手柄从背后快速向前甩动,基本没有延时,不会出现抖动和漂移,偶尔会出现卡顿,丢失补偿速度非常迅速,能够马上归位;
2、手柄沿头部顺时针转圈,从左边出现的时候会闪现,回到追踪范围内会立即归位;
3、右手柄从背后绕到左边,光标能正常出现,由于被遮挡处于完全无法追踪的角度,所以会出现漂移的情况;
4、手柄在背后用画笔原地画圈,即便手柄处于无法追踪的位置,也可以正常使用,画笔不曾丢失;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Inside-out定位的通病,当环境中特征点不够明显,比如纯白的环境、特征不明显的地毯、单色环境,或者环境中有大面积的反光镜面,都会影响定位稳定性和精度,因此使用环境中需要尽量避免这些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
亮点三:彩色See Through,虚拟/现实切换
See Through模式似乎成为了VR设备的标配功能,不过目前大部分VR头显采用灰度摄像头,因此See Through模式下的显示画面为黑白色调。Vive Cosmos采用RGB摄像头,通过手柄双击Vive键可以随时切换到See Through模式,且画面为彩色效果。据了解,为了减少性能负荷,See Through模式只调用正前方两颗RGB摄像头。 该功能用处较多,在如下场景均需要用到:
①自定义游戏区域、设置地面高度时;
②游戏区域的安全保障。当走出游戏区域时自动切回See Through模式,防止碰撞事故发生,同时也便于移动位置;
③ AR/MR体验;之前Vive曾经展示了相关的AR体验。
亮点四:Vive Reality System(Vive沉浸式系统)
这是第一款使用了Vive Reality System(以下简称VRS)的设备,也是让VR陀螺最眼前一亮的部分。
ORIGIN场景视觉效果清新而简洁,视野宽阔。场景由两部分构成,室外和蛋形室内探索区。
室外有一些小游戏可以体验,比如—— 文化遗产探索器: 每一个3D雕塑都有对应的文字说明;
记号笔体验:
抓住手柄,用摇杆切换颜色后,按住扳机就可以在空间中任意描绘,配上犹如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即使只是其中一个小游戏也会觉得乐趣无穷。
遥控汽车:
操控方式和常见的遥控车一样,值得关注的是遥控汽车的视觉表现以及物理机制非常不错。小车外观的金属光泽效果看起来非常有质感,在树荫下甚至还会在车上显现出树叶斑驳的光影。 而物理机制体现在,如小车掉落到地面时模拟重力出现的反弹,从悬崖边一路磕碰掉落到海里的碰撞感等。
场景切换器: 将场景球放到发射器中,如烟花绽放一般新的场景逐渐覆盖原有的场景。
转到室内场景,陈设简单,但几乎所有物体可交互—— 装饰物、球、水杯、木桶、储物箱……全都可以交互,虽然偶尔会有穿模的问题,物理机制和搭配音效带来了非常真实的沉浸感。
里面也有一些有意思的物体,如戴上后可以切换到See Through模式的VR头显
可以调节的收音机:
与之前所有的VR系统和交互界面不同的是,VRS带来了一种在虚拟世界中穿梭遨游的感觉。通过这套沉浸式系统和交互界面,可以感受到VR不再是一个个应用程序,而是一个个不同的虚拟世界。 按下手柄菜单键可以召唤出类似传送门的圆形菜单界面,UI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也可以在See Through模式下打开菜单。
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直接在游戏界面召唤菜单,切换应用或者回到ORIGIN。
不得不说,Cosmos中使用的VRS的UI设计以及音效是所有VR设备里面最有特色的,每一个交互设计都非常用心且人性化,操作简单易上手。
有待提升的部分:
1、手柄太重
为了让手柄定位识别更精准,Cosmos的手柄相比以往的Vive系列更大、更重。放大可见光追踪部分,提高精准度的同时,也损失了一定的手感。
2、有线
有线或许是所有PC VR头显的通病,被线缆束缚的感觉总是会觉得不自在。Vive Cosmos配备了一条合计5米的线缆,保证了游戏空间内能够自由行走,当然,游戏过程中被线缆缠住的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如果实在不想被线缆束缚的话,也可以另外购买Vive的无线套件,相对有线体验时会增加些许延时,但相应的自由度会提升。
VR陀螺评价:
Vive Cosmos支持Viveport、SteamVR平台,作为一款PC端VR头显,重量比Vive Pro减轻了103g,清晰度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定位效果稳定,同时支持模块化面板配件,可以适配Vive Tracker、Lighthouse定位基站,自由度更高,安装过程相比Vive Pro更简单。据了解,未来还将加入手势识别功能,并且支持连接手机使用。 在VR陀螺看来,Vive Cosmos适合行业用户,同时也适合想要体验更硬核的PC VR游戏核心玩家。该设备对于电脑的配置要求相对不高,推荐I5 4590或FX8350以上CPU、GTX1060或RX480以上显卡、8G以上内存、DP1.2接口、WIN10系统,据了解,高通855以上的手机处理性能也能够运行,未来可扩展性较强。
-
HTC
+关注
关注
1文章
896浏览量
85356 -
VR头显
+关注
关注
1文章
259浏览量
26612
原文标题:【评测】6个定位摄像头,Vive Cosmos优缺点分析
文章出处:【微信号:vrtuoluo,微信公众号:VR陀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