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2008年4万亿投向“铁公基”,这次新基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特高压、5G、城际高铁、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5G作为新基建的首选,被赋予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的重任。
“5G是一个火车头,带动诸如工业4.0、汽车制造等垂直行业的快速发展。”IBM中国通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关健伟指出,5G这个火车头载着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这两个方面也是新基建的重要承载路基。
“5G时代,IBM将与运营商一起共研、共创、共赢。”关健伟强调,IBM希望能成为承载5G新基建的铁轨,并协助运营商实现价值变现、ICT转型,并打造出最强生态圈。
IBM的5G“别样”价值
“5G在催化产业变革的同时也将给运营商带来更大的转型,从B2C彻底转向B2B2C。”关健伟表示,企业级市场恰恰是IBM非常重视和擅长的。“从十几年前脱离PC业务开始,IBM就开始一点点脱离面向个人消费者领域,并把重心放在企业级市场。持续不断地专注,让IBM在企业级市场上不仅更有话语权,也能给运营商的5G发展提供不一样的价值。”
5G作为一项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在垂直行业应用方面有更多待挖掘的价值。GSMA与爱立信做的预测显示,2026年整个2B端的价值应该是1.3万亿美元,其中6200亿美元是运营商有机会能够获得的,但面临挑战。
实际上,5G的2B市场中会有很多跨行业的应用场景,例如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等。此外,运营商要想在企业和行业市场中通过5G获得收入,就必须对业务战略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运营商就需要研究每个行业,评估收入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障碍。对于重要的垂直行业,必须通过说明如何解决企业痛点,满足企业需求,明确阐述5G价值主张。运营商必须与行业和企业客户深入合作,共同评估哪些用例可行,研究其他必要创新的成熟度,联合绘制路线图。
作为Smart Business 智慧商业的践行者,IBM将携手运营商和运营商的政企部从两个维度一起开拓5G的企业级市场。
在技术维度方面,IBM将与运营商产研院、研究院合作,利用IBM的AI、混合云为运营商提供多重技术支持;在跨行业的应用领域方面,IBM会和运营商的政企部门合作联手整合方案并提供给客户。
在IBM的定义中,5G将推动CT和IT技术的快速融合,使电信市场逐步由CT主导转为IT驱动。关健伟表示:“ICT融合虽然提了很多年,但实际上我相信5G时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在可见的未来里将真正实现完全的CT和IT融合。”
5G时代,运营商所有与业务相关的需求将以IT应用而非单纯的通信来呈现,电信本身成为载体,需要落地、结合行业应用来形成合力,这就是IT的新价值所在。在关健伟看来,5G对IT行业,意味着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开启。
“双王牌”支撑运营商转型
在这个黄金时代,运营商过去的“云管端”架构会力不从心。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边缘计算应运而生,从而实现计算力下沉,让大量的计算、分析和判断在边缘实时进行。
“5G及边缘计算的发展让计算无处不在,运营商的电信网络支撑的内容也从原来传统的通讯、数据之上叠加计算,运营商的网络架构必须变革。”IBM汽车及通信行业技术经理任志宏补充道:“运营商的核心网将以IT方式去管理,并提供计算能力。这时候运营商网络变成了混合开放的多云架构,面临的挑战也演变成怎样保证如此一个超大集群、超复杂网络的平稳运行。”
同时,5G和边缘计算技术产生的海量数据给运营商核心网带来更大冲击,运营商需要重新设计和改造核心网,这个网必然是基于IT架构的。新架构下,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部署和运维技术可以快速融入新平台,运营商的网络也将更加开放、高效和智能。
任志宏强调,IBM始终认为开放混合多云架构和人工智能是推动客户技术变革的两个重要力量。“这两个力量也是IBM的发展重心,在此重心之下,我们希望在电信行业、在5G和边缘推动下,在企业客户耕耘的过程中能够奉献IBM的一些帮助和支持。”
数据显示,IBM目前正在与全球120家电信提供商积极合作,帮助构建、部署及管理新的混合多云平台。83%的全球大型电信企业是IBM客户,半数全球电信IT基础架构由IBM Services负责管理。
IBM收购红帽后,下一代混合多云平台应运而生,这也成为IBM支撑5G变革的一大王牌,为运营商和企业的IT架构设计与数据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IBM和红帽提供的开放混合多云平台、容器化应用与生态系统,如Linux、Kubernetes与OpenShift,客户可以选择最佳的体系架构来部署、运行关键业务应用,满足工作负载的实时需求。目前已有近50%的《财富》100强企业采用Red Hat RHEL、Ansible、OpenStack和OpenShift;近30%的《财富》500强企业现已采用 OpenShift。
开放混合云架构之外,IBM的另一大王牌来自AI。基于IBM Watson AI、Power AI的创新认知解决方案将赋能运营商来利用海量数据并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提供客户服务。
任志宏表示,在运营商IT转型过程中,整个业务平台(企业内部平台、行业平台、跨行业平台、技术平台)都需要AI的支撑和赋能,这也是IBM和运营商很重要的一个合作方向,在平台能力的构筑过程中,IBM的Cloud Paks系列、红帽的OpenShift、Watson AI都可以支撑关键业务需求。
关健伟认为,在运营商的5G变革中边缘计算AI和AI运营是两个重要方向。“边缘计算中,运营商低时延的应用和业务决策前移,需要用容器和Docker的模式去部署,会对AI和开源产生需求;AI运营可以帮助运营商节流。在这两个领域IBM提供的AI for Azure 、AI for operation都可以协助运营商做转型。”
用标准及开源造就最强5G生态
运营商从3G开始就比较强调产业生态,但以前的生态都是花园生态,圈子是固定的。但5G时代在边缘计算、AI的推动下,运营商的生态需要的是没有围墙的花园,特别是2B市场。
然而对于运营商来说,要想构造强大的5G生态圈并非易事。
“5G对于整个ICT生态系统的本质在于,2C的时候只要运营商完成垂直的标准化,与设备厂商结合就可以对客户交付这样的通信服务产品。它的接口部分是无线接入终端设备的制式标准,更多地聚焦在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层面。”任志宏指出,“5G时代运营商必须加大计算资源投入,服务企业客户就必须遵循他们过去几十年在IT建设中形成的IT标准化。”
“企业IT技术标准化和通讯行业有一点差异。IT行业的标准化是水平方向的标准化,每一层水平标准化都是供应商、参与者以及消费者的一个大的协作。这与运营商传统上以最终面向终端看结果,然后优化网络运营及网络效率这个方向不同。”同时,任志宏补充道:“企业或者行业客户选用5G,是想借助运营商提供的新基础设施来加速新技术导入。”
任志宏指出,目前运营商显然也意识到标准化方面的差异,现在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参与到IT标准的建设里面去。在他看来,运营商要想拓展5G生态版图,还需要去培养、培育新兴技术在行业的深化应用。
“5G和AI、区块链等新技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运营商要想在行业应用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和行业门槛,这个过程中运营商很难独自承担大任,必须通过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来实现。未来5G时代的生态体系必然包括传统的IT服务生态体系以及新技术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和行业客户做到价值交付。”
同时,在IT与CT融合的5G大环境下,开源成为电信运营商必须思考的问题。开源所带来诸多裨益已经在IT领域得到印证,运营商们也希望借由开源,摆脱僵化网络对自身运维带来的桎梏,实现真正的电信能力,并实现网络成本的大幅下降。
在5G+边缘计算的业务框架下,开源标准化逐渐成为业界共识,也成为运营商打造5G生态的重要一环。“5G与边缘计算正在成为强有力的动力引擎,拉动跨行业、跨平台、跨应用的数字化。”关健伟指出,在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业务逐渐向多云环境迁移,与5G结合后转化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帮助运营商和企业形成洞察,构成庞大活跃的5G生态系统。
LF Edge (Linux Foundation Edge)开放标准机构就是聚焦边缘计算的开源国际组织,汇集了物联网 (IoT)、云和企业的项目,提高跨平台、社区和生态系统的统一性,共同加速边缘技术的落地应用和开源开发,而IBM正是LF Edge的创始成员。IBM还是LFN(Linux网络基金会)的白金会员(Platinum member),LFN作为全球最活跃的电信网络开源社区之一,面向下一代通信网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运维和运营,提供包括编排器(管理编排软件ONAP)、控制器(SDN控制器OpenDayLight)、网络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管理分析应用等在内的端到端开源软件方案并组织认证测试(商用测试认证项目OVP,开放NFV平台OPNFV)。
不仅如此,在接入网领域,IBM已经加入O-RAN联盟,并会同国内主流运营商共同领导WG2,积极推进网络AI技术应用以保障高效、可靠和低成本的智能网络管理。在5G核心网领域,IBM是OCI(容器化标准组织)的创始成员之一,Red Hat也是OCI的重要成员。OCI于今年2月宣布了OCI发行版规范v1.0.0-rc0,这意味着公有云的通用容器服务规范朝着最终的v1.0.0版本又近一步,云开发商也将避免重复的开发工作。
随着5G商用进程的深化,5G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视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为交通、工业、教育、医疗、能源、视频娱乐等垂直行业赋能,带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融合的十万亿级5G大生态。
关健伟最后总结道,“5G时代,IBM将与运营商一起共研、共创、共赢。”
责任编辑:gt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208浏览量
238290 -
5G
+关注
关注
1354文章
48439浏览量
563998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84浏览量
137408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0浏览量
9409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