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智能制造网)
我们常说:“无人机是把双刃剑。”因为一方面,其应用价值显著能带给我们生产和生活以极大帮助;但另一方面,其又时常出现“黑飞、扰航”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家的人身、隐私及财产安全。鉴于此,我们对无人机是又爱又恨!
不过,从今以后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无人机的这些问题了。因为随着5G技术商用的开启,以及5G建设的不断加速,如今无人机已经有了5G的buff加持。在5G作用下,未来无人机的监管或将变得更加科学,从而掩藏起一面的锋芒。说起无人机,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近些年,从传统军事领域到逐渐敲开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的大门,越来越多种类的无人机日渐走进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同时,伴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加速,以及应用场景的扩大深化,眼下无人机的规模化商用也已搬上日程。
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无人机由于自身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缺失,爆发出了不少的问题,比如黑飞和扰航。在国内外,无人机干扰航班正常起降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同时,无人机窃取隐私、坠机伤人以及违法运输和投放的事件也时有出现,令各国头疼不已。为解决这些问题,全球基本达成了统一共识,那就是通过出台相关法规来完善监管。就我国来说,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构建法治围栏,通过确立实名制、划定禁飞区、加大惩治力度等手段强化安全监管。与此同时,行业和机场等也出台了相关标准。
不过,法律体系建设和科学监管强化毕竟是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无人机来说还是苦于等待。同时,带着枷锁舞蹈一定程度也限制了无人机更大价值的发挥,在此背景下,无人机安全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那么,法律之外还是什么方法值得信赖呢?近年来,伴随着5G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带来了新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从技术层面进行攻关。作为一个集成多技术的产品,无人机本身就离不开飞控、通信、导航、AI等技术的加持,而移动通信从3G/4G升级到5G之后,则能对科学监管带来一个巨大升级。
我们知道,无人机的科学监管离不开三大原则——可观测、可规避和可控制。可观测指的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无人机进行探测;可规避是指无人机应具备感知交互和主动规避的能力;而可控制则主要指对于空中飞行的无人机能实现第三方的控制手段。
得益于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的优势和特点,5G在这三方面无疑能发挥出显著价值。依靠5G,无人机能在飞行过程中实时上报飞行计划、提供参数信息,这能确保有关部门对无人机做到可观测。与此同时,5G万物互联的网络也能支撑无人机实现“可规避”。除此之外,在可控制方面,利用5G建立相关管控平台,可形成传播更快、更准确、更科学的管控体系,创建既通畅又安全的空域管理模式。当无人机发生违规违法行为,依托这一平台便能对无人机进行及时监管和控制,从而保障无人机应用的自由化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5G带给无人机监管方面的升级非常显著。5G不仅能直接作用于无人机身上,增强无人机的信息传递和自身能力,而且还能作用于监管平台与系统之中,提升地面机构对空中无人机的掌握与监控。5G可谓在法律之外用技术进一步弥补了监管上的漏洞。
当然,5G对于无人机的价值远不止如此。除了监管以外,5G还能提升无人机的测控能力,增强无人机测控范围,降低传统测控成本和运行维修难度;以及升级无人机的应用价值,通过增强无人机的能力和功能,让无人机的应用宽度和深度进一步延伸。比如在农业植保、物流运输等几个当前无人机应用的主要领域,通过引入5G便能让无人机植保与运输的速度大幅提升,同时精度和安全性也显著升级,从而节约企业时间提高运作效率。在此作用下,无人机就能获得更多、更广的商用落地,从而迈入规模化阶段。
此外,在主流应用深化之外,5G对于无人机功能的升级也使得其一些小众应用迎来壮大,甚至产生一些新的应用,比如无人机VR直播、城市安防、应急救援等等。据悉,2019年1月,青岛联通便已经携手华为完成了5G无人机的试飞、视频回传和VR直播等应用测试。
(责任编辑:fqj)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26文章
10287浏览量
178907 -
5G
+关注
关注
1352文章
48290浏览量
56276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