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美国,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不仅影响当前的贸易和投资数据,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存在威胁。贸易战叠加疫情,也应促使我国企业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同时,踏实研发核心技术,走技术创新的路线,打造出中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以来,由贸易摩擦、地缘冲突、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引起的多重不确定性加重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尤其是日益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让中美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贸易关系几近破裂。而近期在全球大肆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制造商开始反思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以建立更加多元化、平稳化、全球化的产业基地。在全球都处在产业技术变革和产业链调整的过程中,贸易冲突在所难免。本文将着重从贸易数据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以及贸易摩擦对中美的影响。
一、中美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贸易关系
“入世”后,中国逐渐成为了最主要的全球生产中心,而美国作为全球研发中心,与中国产业结构具有一定互补性,再加上中美双方市场需求均较大等因素影响,逐渐成为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贸易伙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全球经贸摩擦随之加剧,而2018-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将全球贸易摩擦推向了高潮。 虽然美方数据与中方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趋势却是相同的。无论从美方还是中方的数据来看,中美在对方的贸易地位中都不可小视。 从美方的数据看,来自中国的进口占到了美国进口总额的15%左右。根据近5年的中美贸易数据,除了2019年美国对中国进口占比出现明显下降(下降2.7个百分点)以外,其他年度占比均比较稳定,超过15.5%。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左右。根据近5年的中美贸易数据,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比在2017年达到峰值8.4%以后,2018年和2019年开始成下滑趋势,2019年占比下降到6.5%。
图1:近5年中美贸易情况(美方数据)
从中方的数据看,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近5年,虽然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占我国进口总额比重逐年减少,从2015年的9.1%下降到2019年的5.9%,但2019年,美国依然是我国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在近5年中,前4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一路微幅增加,在2018年达到19.2%的峰值后,2019年进入16.7%的低谷。但美国一直保持着我国第一大出口国(欧盟是一个地区不按国家算)的地位。
图2:近5年中美贸易情况(中方数据)
二、贸易对谁更重要?
虽说很多文章都在强调目前美国对中国甚至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都很高,尤其在疫情期间突显,很多国家连口罩都生产不了,必须依赖中国进口。但实际上,在全球制造业所形成的四级梯队中,我国制造业还处在第三梯队,离欧盟、日本所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梯队还有相当距离,更不用说跟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距离。就拿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技术来说,美国自其国内爆发仅一个多月以来,就已经升级到第六代,从原来的24小时检测到现在的5分钟出阳性结果,13分钟出阴性结果。“中国制造”的优势确实是“制造”,而非研发,与科技创新强国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市场,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物流,即中国制造有强大的执行力,而美国具有强大的创新力。 从中美贸易顺差数据看,就可以看出美国对于中国有多么重要!自2015年以来,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占比就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39.3%连年快速上升,到2018年达到了峰值,占比高达87.5%,虽说2019年有所下降,但占比也将近70%。可以说,我国外汇储备的大部分都来自对美贸易顺差。
图3:中美贸易顺差情况(中方数据)
美国近三成的贸易逆差是来自中国。从2015-2019年的数据看,除2019年出现下降,其它年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对中贸易逆差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这也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原因之一。
图4:美中贸易逆差情况(美方数据) 除对中国外,美国同期还针对日本、欧盟都发起了“减逆差挑战”。日美贸易摩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让日本深刻感受到与美国贸易关系有多重要。于是2019年美日贸易协定快速达成,并已于2020年1月1日生效,日本以牛肉、猪肉、奶酪和葡萄酒关税的下调换取了对美出口空调零部件、燃料电池、眼镜等产品的关税取消。美与欧盟间关于汽车、数字贸易的摩擦还悬而未决。可见,缩减逆差、改善贸易现状,实现所谓均衡是表面上美国想要的结果。但如果要实现美元的霸权,就要输出美元,输出美元的方式之一就是货物贸易的持续逆差。因此可见,贸易逆差对美元的全球地位更重要。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的外汇贮备更重要。
三、中美贸易战对谁影响更大?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以来经历了多轮谈判。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的两个大国,摩擦影响到的不仅是两国的消费者和生产商。中国出口商品中有70%是中间品,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普遍关税,对全球制造而言,其影响都会是深远的。
虽然中美第一阶段达成协议,但削减范围仅针对中美第三阶段的征税商品从15%降至7.5%,并暂缓第四阶段征税,对于已经征收的第一、二阶段,且以基础技术、可替代中低端消费品为主的产品,仍在征税,而这些仍在征税的商品,恰恰是凝聚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中间品和可由别国替代的消费品,其对美国最终消费者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中间品的关税能对冲很大一部分“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 美国用“排除清单”将关税对本国的影响降至最低。因为“中国制造”已渗透到美国家庭的方方面面,加征关税无疑给美国家庭带来较大损失。但美国不断开出“排除清单”,以减少自中国进口商品被加征关税而对美国造成的冲击。排除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必须从中国进口,短时间无可替代。为了减轻美对华加征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进行了多达16轮的加征关税排除计划,已实施的2500亿美元清单排除计划涉及金额占比达到46.5%,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是消费品、中间品,高端制成品很少。
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偏低。2019年,中国对美整体出口下降了12.5%。其中,受影响较大的是我国机械、轻工领域、钢铁和化学品领域,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整体出口下降幅度。可以看出,对于这些产品,其实我国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一旦发生摩擦,国外的订单很容易地就转向了他国。而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商品,正是那些在2019年加征关税期间仍旧保持出口增长的产品。如,纺织品、药品、纸制品等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可这些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偏低。
对于这些中国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一定要时刻警惕,这种竞争力是暂时的,并且是可替代的。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替代,但鉴于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和疫情叠加,未来,美国一定会更加大力支持企业能回迁的回迁,不能回迁的也可能会采取产地多元化策略。而从事这些出口加工的企业,往往是我国地区性的集群产业,产业链上下联系紧密,并承载着就业的重任,一旦大规模呈产业链状的转出,将对地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出口型企业除主动采取出口转内销策略外,更应采取主动产业溢出策略,将低端组装转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毕竟主动转移比被动转移的时间更充裕,准备条件可以更多元。
从长远看,贸易战加速中美科技脱钩,影响中国发展。由于我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技术等很多都是来自于美国,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采取诸多限制措施,就等于扼住了我国企业发展的咽喉。如果美国不让我企业使用EDA工具,即使我企业有芯片设计能力,但如果没有EDA工具,也是徒劳的。或许,对华设限正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好机会。但从制造到设计,特别是工艺实践和优化,是需要积累和不断试错的,是需要用时间换空间的。因此,中美科技脱钩不利于现阶段中国的科技发展。
综上所述,相比于美国,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不仅影响当前的贸易和投资数据,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存在威胁。贸易战叠加疫情,也应促使我国企业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同时,踏实研发核心技术,走技术创新的路线,打造出中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
核心技术
+关注
关注
4文章
625浏览量
19631 -
产业链
+关注
关注
3文章
1351浏览量
25771
原文标题:从贸易数据看中美贸易关系
文章出处:【微信号:drc_iite,微信公众号:全球技术地图】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