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独家策划的“5G圆桌派”系列沙龙第一期:“加速5G无线网络变革,助力5G成功商用”成功举办。沙龙从5G网络建设、信息安全以及行业应用等角度剖析5G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业界提供发力5G新基建的重要思路和5G持续创新的方向。
作为系列活动的“当头炮”,首期沙龙聚焦面对5G无线网络新架构、新技术与新需求,运营商应该如何实现网络智能化,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运维复杂度,增强对垂直行业的拓展,实现网络转型和IT/CT融合等热点话题,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深入研讨。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漫江在参加沙龙活动时表示,5G不仅能大幅提升人与人通信的体验,还将使能万物互联、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而实现上述美好愿景的前提便是无处不在的5G网络。与此同时,5G业务有80%以上将发生在室内,如何解决室内覆盖难题,是打造5G精品网络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5G催生产业互联网,运营商更关注场景化高性价比方案
2020年是5G的大建设年,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全面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罗漫江对于5G小基站的前景十分看好:“运营商对于小基站的场景化覆盖需求非常多,对小基站的需求非常大。与此同时,无论是5G的室内覆盖新需求、还是垂直行业等特殊场景覆盖需求,都将对5G小基站的产品形态提出新要求。”
罗漫江认为,2G、3G时代运营商主要通过管道来实现盈利,到了5G时代5G网络更多的要跟物联网结合,通过边缘平台与垂直行业对接,由原来消费互联网走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这就使得运营商的生态由传统的修管道生态到管道生态运营。
同时,垂直行业的多样化和商业模式复杂化,设计难度挑战更大,更需要开放和智能网络来实现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另外,运营商需要面对5G高能耗、高投资等方面的挑战,这样也会使得运营商更关注移动通信网络的白盒化、开放化的创新方案。
开放平台室内小基站场景性能达到商用要求
而为了满足5G时代的业务创新需求,尤其是垂直行业和特殊场景的需求,网络架构也在发生巨大变革,开放智能成为大势所趋。
其中,开放平台旨在围绕接口开放化、网络智能化方向开展研究,旨在将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不过,业界一直认为开放的架构在性能、功耗等方面与传统无线设备之间存在巨大性能差异,特别是搭载白盒硬件的功耗问题和可能会带来不稳定的问题。
在罗漫江看来“对于开放架构这种新的模式,业界一开始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但是经过业界最近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开放架构在性能、体积、功耗方面都有极大改善。开放架构芯片和专门定制的宏站芯片相比,在室外宏站应用时开放架构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将开放架构主要用在室内小基站,在4T4R性能配置下,不管是小区数还是接入用户数是可以达到要求的,从性能上我们认为开放架构基站在室内的场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开放架构产业链竞争力需持续提升
据罗漫江介绍:可靠性上来看,硬件可靠性方面,目前京信采用标准的工业服务器架构,服务器的应用领域来看开放架构完全可以满足室内应用场景的要求;基于开放架构的4载波CU/DU功耗小于200瓦。从RRU来看,实际上射频部分和传统基站的硬件架构没有区别,目前的硬件和传统架构的是一致的,其差距是接口的标准化。功耗方面,在室内小基站1:4:32配置下,BBU功耗占整个系统功耗的20%以内,功耗的降低应该更多从远端设备去考虑,京信目前也在做芯片的联合研发工作,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功耗。在运行维护方面,小基站若想落地,运维体系非常重要。目前开放平台小基站的所有节点都可以端到端监控。小基站实际上只要能够接入运营商的管理体系,其实和传统设备没有本质区别。运维难是管理问题,并不存在技术难题。反而开放架构更容易和CT、企业云融合,实现开放敏捷的需求。
罗漫江同时指出,技术成熟度并不等于产品的竞争力。基于开放平台的整个产业链在竞争力方面还要持续提升。目前开放平台小基站跟开放无线网络测试与集成中心(OTIC)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未来技术成熟度来看,产业链若想做的更好,首先要推动整个开放架构网管平台的标准化工作(小基站的网管工作);同时,与行业应用结合的标准化工作也要开展;此外,在商用落地上,要让开放平台小基站尽快得到部署。
责任编辑:gt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05浏览量
103016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822浏览量
55256 -
5G
+关注
关注
1353文章
48367浏览量
56338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