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车圈明显感觉到比亚迪与宁德时代之间较上劲了。事情起因于前不久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在发布会上,比亚迪重点强调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这不奇怪,当前,电动汽车起火事件不少,比亚迪强调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合情合理。
为了说明刀片电池的安全性,比亚迪拿出的证据之一是针刺实验。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分别展示了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经过针刺后,三元锂电池开始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度;磷酸铁锂电池没有明火但是有烟,表面温度在200~400度之间;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为30~60度。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的长项是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的材料仍然是磷酸铁锂。比亚迪主要凭借磷酸铁锂电池销量在国内排名第二。不过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理论值不是很高,因此三元锂电池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
宁德时代以前做磷酸铁锂电池,现在也还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后来研发生产的三元锂电池被全球著名企业采用,足以显示出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技术水平、生产质量等被汽车企业认可。在磷酸铁锂时代,比亚迪拥有领先的技术,后来,宁德时代凭借三元锂电池占据了动力电池市场的优势。
在电池界普遍认为针刺是最严苛的实验。在针刺试验中,不锈钢针以一定速度穿刺电池单体,或者模组,瞬间触发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
针刺试验曾被列入动力电池检测标准之中,但在近日国家标准委公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中,针刺实验已被取消。不仅仅是正式公布的文件中取消了针刺实验,在早期的征求意见稿中,针刺实验也被拿掉了。业内多位人士指出,取消针刺实验是新版与旧版标准的最大区别之一。
因此,把国家强制标准取消了的针刺实验用来说明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不及磷酸铁锂和刀片电池,这个理由不够充足。由于材料性质的原因,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低于磷酸铁锂电池在业已达成共识。但是,业内也有一个说法,无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只要着火了,都很难扑灭。因此,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都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在比亚迪发布视频后,宁德时代发布了二条视频,一条是宁德时代三元电池包钢针根本刺不穿,第二条是宁德时代早已掌握三元电芯针刺技术。
第一条视频想表达的意思是,三元电芯的外面都有电池包,坚实的外壳给电芯提供了保护,钢针根本伤及不到电池包内的电芯。视频也显示出钢针穿刺电池包的时候,电池包没有扎穿,钢针自己却断了,可见三元电池包外壳多么坚实。
第二条视频想表达的意思是,宁德时代早就掌握了三元电芯针刺技术,视频显示钢针穿刺二元电芯后,停留了一小时也不起火冒烟。笔者认为,也许宁德时代这条视频暗含了一个意思,比亚迪没掌握针刺三元电池的技术才会冒烟。
从以上个视频可以看出,双方较劲的意味比较浓。一方出招了,另一方必定接招。不过笔者以为,这样的出招拆招还是少点为好,已有的到此为止,双方还是应该以和为贵。
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互助、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商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自家的产品好,可以大胆地吆喝,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建立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影响力的建立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王婆卖瓜”的方式,用文章影响消费者,用广告向消费者灌输品牌形象。笔者认为,这些招数都可行,而且比较常见。
纵观那些名声响亮的全球著名品牌,都是采用类似方式,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也在自夸的传播中建立起来,但背后依靠的都是技术与服务,从来没有哪个企业用贬低对手产品的方式衬托自家的产品高大上。那种方式在历史上或许有过,但没有哪个成为全球著名的品牌。
此外,他们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始终遵循了“以和为贵”的思想。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在汽车界比较有名的是奔驰与宝马之间的关系。
奔驰与宝马都定位豪华领域,从常理上看,两者是竞争关系,但两者却不以贬损过对方抬高自己,以至于公关界想出了一句著名的传播语:开宝马坐奔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
国内企业不乏互相贬损的案例,实在有点窝里斗的味道,这是劣习,要不得。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有人这样做,哪家企业都会知道是谁干的,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没有落好。
动力电池市场正处于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外资品牌已大规模进入,用实力去竞争也更让整车企业信服。
以和为贵,用实力去争取市场。
责任编辑:pj
-
比亚迪
+关注
关注
19文章
2300浏览量
54131 -
磷酸铁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8文章
504浏览量
2132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