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预印本与同行评议制度,预印本的终极目标?

ExMh_zhishexues 来源:知社学术圈 2020-06-08 15:25 次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让很多人开始关注病毒相关的知识与学术研究,而新冠病毒的症状、传播范围、传播方式等更是重点,每一则消息出来几乎都会瞬间扩散开,其中关于消息可靠与否的讨论也随之层层掀起波澜。

即使不可避免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相信学术研究的结果,因为科学本身是中性的。不过,如果熟悉科研成果发表流程,人们可能会注意到一些跟所发表的成果相关的额外信息。比如发出时炸得学术界沸沸扬扬后来又快速撤稿的一篇印度学者的神文,与提出后来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猫会感染新冠病毒”证据的研究文章,发表平台是同一个,即专门针对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的预印本发表平台bioRxiv。 要了解bioRxiv为什么会火起来,必须要说说预印本的定义和跟其有关的争议。预印本,即preprint,是未经同行评议的文章,而学术刊物上的发表通常需要经过漫长的同行评议。也就是说,是否经过同行评议,是预印本与正式学术刊物文章的分水岭。

预印本与同行评议制度

新冠疫情期间,前述印度作者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引起关于病毒起源的纷纷猜测,而平台上提醒的“文章为预印本,尚未经过同行评议,需谨慎看待”则被无意或有意地忽视了。没有同行评议这个守门者,预印本还具有可信度吗?或者,更严重一点,还能被称之为科学的研究吗? 而另一方面,围绕同行评议的争论,也在科学领域的内外持续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视角均与同行评议的速度有关:一是在面对如流行病疫情这样大型的公共卫生事件,是降低标准先公布信息还是保持严格标准;二是同行评议对创新的影响。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4月29日晚,传染病专家、NIAID主任Anthony Fauci博士在美国白宫会议中讨论了Gilead公司被寄予厚望的药物remdesivir刚公布的临床实验数据。这组数据显示,与安慰组对比,接受remdesivir治疗的新冠肺炎病人康复更快,治疗时间的差异统计上显著,同时,致死率也有所降低,虽然尚未达到统计显著。 Fauci随后解释,虽然一般情况之下,这种早期临床实验的药效数据不会这么早公布,但是既然已经有比较明显的结果,那就有道德义务立刻告知服用安慰剂的病人,让他们也能够用上药。而相关结果,Fauci最后强调,将投稿给同行评议期刊,接受规范的审阅。

“Bottomline: You are gonna be hearing more details about this, this will be submitted to a peer-reviewed journal, and will be peer-reviewed properly, but we think this really is opening the door to the fact that we now have the capability of treating…”

在一般科学领域,也许投入到同行评议中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到立刻影响生死存亡的程度,但有不少学者对于同行评议制度所扮演的gatekeeper角色有存疑,如目前任职于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兼理论物理学家陈平,近日在微博上,发表了下面这段观点:

“中国学美国搞匿名审稿,不知淹没多少天才创新。二十世纪的物理学是德国世纪而非美国世纪,科学审稿制度的差别,至今没有引起重视。中国经济学无法自主创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和国际接轨’,照搬美国的学术杂志排名和匿名审稿制度,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追随西方主流的文章必然占领中国经济学的主流地位,试图总结中国经验的创新研究自然边缘化或者出局。研究物理学发展的体制经验,是推进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预印本的终极目标?

预印本无疑是学术圈对同行评议制度缺点的一种反应,一贯产出甚丰的生物科学反而不是预印本最早火爆起来的领域。始建于1991年的arXiv早就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预印本平台,其中物理、数学、计算科学、定量生物学、量化金融、统计学、电子工程、系统科学,以及经济学等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论文档案。侧重于某个专业领域的平台也有不错的人气,比如化学方面的chemRxiv,医学平台medRxiv,当然,也包括专注生命科学的bioRxiv。 根据来自bioRxiv的统计,从2013成立到2016年的3年间,已经有超过3100篇预印本文章发表于该平台,而之前担忧的失去同行评议约束、质量可能大幅下滑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出现,支持者们强调,公开发表的早期工作,对研究者的声誉至关重要,所以发布预印本时反而会更谨慎。

资料来源:John Inglis/biorxiv 与此同时,新作者们的参与热情持续上涨,当年首次在bioRxiv上发表文章的作者数从2014年的3,873增长至2018年的84,339。

资料来源:R. J. Abdill & R. Blekhman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515643 (2019). 基于bioRxiv上的文章,研究者们构造了一个互动数据库Rxivist,该数据库面向大众公开。分析显示,2016年及之前发布在bioRxiv上的预印本,有三分之二最后都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而且大部分是在预印本发布六个月之内。下载量越高的预印本,其发表于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概率也越高。 是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吗?如果预印本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如果之前被批判为“劳民伤财”让研究者等到内伤的同行评议最终是绕不过去的坎儿,那所有这些推动预印本发表的行动还有什么意义? 供职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Leslie Vossshall是预印本的积极支持者,她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说:“我所有的预印本文章,经过慢到让人痛苦的同行审议,最后都发表在传统期刊上了。关键问题是,最后的内容跟最开始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期刊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质疑归质疑,整个研究者社群对于高水平期刊的执着并没有减少,这也许也是预印本最终要发表于传统期刊的主要原因。正如欧洲顶级生命科学家组织EMBO的主任Maria Leptin所说,无论是资助机构还是终身教职评审委员会,都不敢对这个话题任性,高水平期刊的公信力并非一日建成: “Nobody has the courage to say, we, as a funding organization, or we, as a tenure committee, are not going to look at where you publish as opposed to what you publish.” 对于资历尚浅的研究者而言,影响力大的期刊还扮演着“等级过滤器”(prestige filter)的功能,申请教职或者博后都需要这块敲门砖。

预印本的运营模式

不管有多少争议,预印本平台越来越活跃是显见的事实,免费的服务并没有让财务问题成为发展的瓶颈,相反,众筹平台的性质、学术机构的深度参与(如arXiv的运维方是康奈尔大学)、外部捐助的支持,还有社群为中心的治理结构,都让轻装上阵的预印本平台如鱼得水,人气日渐看涨。 对于作者而言,虽然是预印本,但一旦发布,该文章就能获得一个专属的“数字对象身份标识”(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即DOI),便于被引用。arXiv平台上对文章的分类也获得了很多拥护,即发布成功的文章被归为新成果、验证性成果和争议性成果三类,开放的讨论区不仅推动了研究者之间的交流,还成为期刊主编们了解最新研究动向的窗口。讨论区设有管理员,会对讨论进行适当协调。

“版权”归属 科学研究会创造价值,不仅包括对社会的价值,也包括对个人的价值。预印本的发表速度令研究成果的归属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在欣赏预印本的便捷性和快速性的研究者中,不乏有“占坑”思路的作者,毕竟,全世界那么多聪明而勤奋的人都在做研究,如果因为完美主义而眼睁睁看着一个好想法成为别家的成果,也是会心有不甘。 曾就读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计算生物学专业,而后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职的Daniel Himmelstein代表了一部分喜欢记录研究过程中渐进性成果的人群。对这个人群来说,在极端的情况下,每一个研究假设、每一次新的数据收集,都可以在如GitHub或Zenodo这样的开放平台上发表,因为每次的发表都能获得一个独立DOI,不仅引用方便,也使得建立研究的追踪图谱成为可能。与之相对的,是担心预印本发出后,其中的想法被“竞争对手”抢发在顶级期刊而自己丧失“版权”的作者。根据Nature的调研,这后一部分人不在少数。 从根本上来说,“面世”只是研究实现价值的第一步,而后续的权益如何归属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制度设计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预印本平台提供了不同的授权选项,如以物理学家居多的arXiv,默认选项是授予平台非排他的传播权,而很多生物学家则选择不进行开放授权以全权保留后续期刊发表的选择,因为有期刊(如PNAS)明确表示如果先期预印本的授权协议跟自身期刊本身的许可权条款冲突,将不接受其投稿。 研究成果的发表,要质量、速度、还是话语权?如何保证研究者的权益从而保持创新的活力?在我们破四唯的当下,也许建设良好的科学社群,推动平台、学术机构、期刊等多方的合作是未来的方向?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过滤器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27

    浏览量

    19591

原文标题:预印本平台火了,同行评议已如鸡肋?详解预印本的前生今世

文章出处:【微信号:zhishexueshuquan,微信公众号:知社学术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PCBA加工加热的目的

    一站式PCBA智造厂家今天为大家讲讲PCBA加工前为什么需要预热?PCBA加工预热的重要性。在精密的PCBA加工领域,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步骤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加热过程,尽管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09:29 234次阅读

    在数字失真系统中使用AFE77xx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在数字失真系统中使用AFE77xx.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2 11:05 0次下载
    在数字<b class='flag-5'>预</b>失真系统中使用AFE77xx

    单端端接光缆怎么接

    单端端接光缆的接法主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化的步骤,以确保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以下是详细的接法步骤: 一、准备工作 确认光缆和端接头的规格:首先,需要确认光缆的类型(如单模或多模)、规格以及端接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09:53 235次阅读

    训练和迁移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训练和迁移学习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提高模型性能、减少训练时间和降低对数据量的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从定义、原理、应用、区别和联系等方面详细探讨训练和迁移学习。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10:12 994次阅读

    大语言模型的训练

    能力,逐渐成为NLP领域的研究热点。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是这一技术发展的关键步骤,它通过在海量无标签数据上进行训练,使模型学习到语言的通用知识,为后续的任务微调奠定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语言模型训练的基本原理、步骤以及面临的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10:11 414次阅读

    训练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计算机视觉(CV)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训练模型指的是在大型数据集上预先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8:20 2737次阅读

    端接配线架接线步骤复杂吗

    端接配线架的接线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认光缆和端接头的规格:首先,需要确认光缆的类型和规格,以及端接头的类型和规格,确保它们匹配并可以正确连接。 剥掉光缆外皮:使用专业的剥光器剥掉光缆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10:44 338次阅读

    连接光缆具有哪些特点

    连接光缆是一种在工厂预制好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的连接头,形成预制光缆组件的光缆类型。在施工现场,预制连接头可以直接插入节点设备设施的适配器上,实现光纤对接。这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方便快捷的安装: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1:36 513次阅读

    端接光缆配线架具有哪些特点

    端接光缆配线架是光纤通信网络中一种重要的配线设备。其定义和主要功能如下: 定义:端接光缆配线架又称MPO光纤配线箱,主要用于光纤通信网络中对端接光缆、光纤进行终接、保护、连接及管理。 功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5-14 11:05 345次阅读

    端接光缆有哪些形式

    端接光缆是指在光缆末端预留一定长度的光纤和连接器,以便在光缆敷设后,能够方便地进行光缆的端接和连接操作。它具有高效性、稳定性、保护业主投资、操作简便、损耗测试、光纤链路保护和维护方便等特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5-14 10:57 504次阅读

    【大语言模型:原理与工程实践】大语言模型的训练

    进行损失计算,得到下一个目标的预测。也会设计一些其他辅助训练任务,与主任务共同训练。选择合适的训练数据是确保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的关键,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混合配比,以确保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训练。
    发表于 05-07 17:10

    多模端接光缆具有哪些特点

    多模端接光缆是一种光缆接头的类型,它在光纤制造过程中就预先接好头,以便在实际应用时能够直接连接在现场。这种光缆相比传统的现场机械连接方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小的接头损耗、更方便的使用方式以及更好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1:29 353次阅读

    EMI 兼容测试和 EMI 故障排查应用案例

    EMI 兼容测试和 EMI 故障排查 避免产品整体研发完成后才交付 EMI 实验室进行测试 EMI 兼容测试:在最早的时间发现电磁干扰的问题 EMI 故障排查:通过观察干扰信号的频谱,优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4-01 10:31 499次阅读
    EMI <b class='flag-5'>预</b>兼容测试和 EMI 故障排查应用案例

    PFC调整器的固定关断时间控制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PFC调整器的固定关断时间控制.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3-22 09:43 0次下载

    室外光缆到机房怎么接上端接接头

    室外光缆到机房通常需要通过端接接头来连接。 下面是一些一般性的步骤: 确认光缆的类型和规格,以及端接头的类型和规格。 使用专业的剥光器剥掉光缆外皮的保护层,露出裸光纤。 清洁裸光纤,确保表面干净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1:55 67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