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目前,3D打印大尺度产品在体内的应用策略仅限于手术植入或暴露创伤处的原位3D打印,两者都需要暴露应用部位。
近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根特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基于数字近红外(NIR)光聚合(DNP)的3D打印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组织构造的无创体内3D生物打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Noninvasive in vivo 3D bioprinting"。
基于DNP的无创3D生物打印原理图。图片来源:Science Advances
在该技术中,研究人员通过数字微镜装置将近红外调制成定制的模式,并动态投射,以诱导单体溶液的空间聚合。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近红外光的体外照射,皮下注射的生物墨水可以在原位无创地打印到定制的组织结构中。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没有手术植入的情况下,在体内获得了一个个性化的带软骨的耳样组织构造和一个可修复肌肉组织的负载细胞的适形支架。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无创的体内3D生物打印技术,为今后的无创组织修复和体内3D生物打印提供了技术基础。
-
红外光
+关注
关注
0文章
59浏览量
13104 -
3D打印
+关注
关注
26文章
3564浏览量
109752
原文标题:四川大学利用近红外光聚合技术开发体内3D打印,可实现隔空造物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光学领域新突破,歌尔光学发布DLP 3D打印光机模组
![光学领域新突破,歌尔光学发布DLP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打印</b><b class='flag-5'>光</b>机模组](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7/4B/wKgZO2ekHv2ARs0BAAJ3xtvZFFE547.jpg)
SLA立体光固化成型:一项实现3D打印领域高精度数字模型实体化的先锋技术
3D打印技术,推动手板打样从概念到成品的高效转化
DMD芯片在3D打印中的创新应用
柔软可拉伸的新型3D打印材料可改善可穿戴传感应用
研究人员制造可将短波红外光的频率“上转换”到可见光频率范围装置
基于3D打印折纸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无线压力监测系统
![基于<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打印</b>折纸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无线压力监测系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9D/wKgaomYWAsqARiDqAAASb4LzIl0911.jp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