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龙腾团队的成果—星上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系统

iIeQ_mwrfnet 来源:微波射频网 作者:微波射频网 2020-06-24 10:35 次阅读

龙腾: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新体制雷达与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2本,发表SCI检索论文130余篇;牵头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国防和军队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8项, 201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担任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主任委员,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英国IET Fellow、美国IEEE Fellow。

云南,江城。一台空中昆虫生物迁飞探测雷达正在监测从缅甸方向飞来的草地贪夜蛾。

这是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研制的Ku波段高分辨全极化昆虫探测雷达的第一代样机。它能在数公里之外,测出单只昆虫的体长、体重、飞行角度和振翅幅度。

“全世界的雷达都做不了这个。”6月4日,龙腾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提起这台雷达,自信且兴奋。

龙腾是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雷达技术研究所所长,也是我国雷达信息处理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他语速快,但思路清晰,很少需要停顿下来斟酌措辞。讲起雷达,更是没有一点磕绊——这是他研究了三十年的东西。

前不久,龙腾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创新,是流淌在龙腾乃至北理工雷达技术研究团队血液里的东西。“我们一直鼓励自由探索。”龙腾强调。

千米认虫,为农业害虫防控提供支撑

龙腾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时,我国雷达技术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当时我们看到国外提出来的新想法、新机制,觉得叹为观止,好像永远不可能追得上。”龙腾说,“但现在,国外想到的事情,我们基本都能想到;而我们想到的很多东西,国外没有想到。”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团队正在研制的探虫雷达。

该雷达能够在几公里之外分辨单只昆虫的类别,可为我国农业害虫防控提供基础支撑。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雷达研究所,怎么想到俯下身子去跟昆虫“较劲”?这要从六年前说起。

那天龙腾回到所里,工作人员告诉他,中国农科院的吴孔明院士前来拜访,还留了张名片。龙腾对此将信将疑:一个大院士怎么会连招呼都不打,就自己过来了?

他上网一查,确有其人,赶紧把电话拨过去。原来,吴孔明想做监测昆虫迁飞情况的雷达,他知道北理工研制雷达的水平,两个单位只隔一条马路,他就直接找上门来。吴孔明一直想知道三件事:昆虫什么时候起飞;昆虫究竟怎么飞;昆虫迁飞时在天上有成层现象,到底是怎么成层的?

传统的探虫雷达,能够探测的是虫群。但龙腾团队想做的探虫雷达,是探测单只昆虫。

虫子那么小,如何认“敌”于千米之外?若用传统方法,要在这样距离上实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雷达带宽得达到150G赫兹,以现有的雷达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

团队选择了“曲线救国”——间接探测。一共用四台雷达,包括一台天线长度达2.5米的相控阵雷达和三部2.5米天线的多频全极化雷达,一起锁定一只虫子。

龙腾比划着,尽力用浅显语言解释:“雷达回波的大小和测量这个回波所用的频率之间,有一个对应关系,呈现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研究雷达的人都知道的常识。“我们测量曲线上的几个频点,用它拟合、反演,推测出虫子的长度。”

基于大家都知道的这种常识,团队提出了新机理,也就此开拓了全新的应用空间。

不过,这种想法实在太新,新得让人心里犯嘀咕。一开始申请立项时,连原理是否可行都遭到了否定。团队抓了一年虫子,在微波暗室验证了原理可行;后来又去野外试验一年,验证了脱离实验室环境也行。2017年,探虫雷达终于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让卫星带“脑子”上天,中国独一家

边境线上,有龙腾团队的探虫雷达样机;在地球轨道上,就在此时此刻,也运行着龙腾团队的成果——星上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系统。

雷达,跟人一样,有眼耳口鼻舌,可以收集信息;它还有大脑,可以处理得到的信息。龙腾团队一直做的,就是武装和升级雷达的大脑。

传统的遥感卫星信息获取链路是地面任务规划、星上数据采集、原始数据下传、地面处理后信息分发到用户。随着我国高分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星上获取的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海量数据需要传输、处理再分发,这就有一个突出问题——慢。

如果卫星能带着“脑子”上天,它可以剔除无效信息,只需要传输最终结果,数据量可以大幅精简。这样一来,地面接收数据的装置也能小很多。一艘船、一辆车甚至一个背上装备的人,都可以接收。

但“脑子”上天,约束条件太多,不能太重也不能太大,可用的处理资源只有地面的1/10到1/100。

“星上数据处理这个需求一直就有。2000年前后,我们就有一个以此为目标的预研课题。”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这在当时被认为“不可能”。不过,团队没有将这个想法抛之脑后,而是一直想办法向前推进,结合新的技术手段,设计新的路线。

算法、架构、芯片……关关难过关关过。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把这条路走通了。

“长期以来围绕国家需求开展体系化创新,持之以恒地努力,才最终促成了领先世界科研成果的诞生。”龙腾说得坚定,“碰到困难,我们是不退的。”

不退,所以雷达技术研究所成功构建了我国首个光学卫星星上处理系统和首个微波成像卫星星上处理系统。其形成的有效信息数据量仅为原始数据的千分之一,能从卫星直接广播给最终用户,延迟仅为分钟级。该技术成果于201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系统已经稳稳当当运行了多年。龙腾说,应用单位对这套系统的评价是——革命性突破,跨越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轨卫星中搭载类似系统的,中国是独一家。

工作源动力不应来自外界,而是内心

龙腾带领的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团队。团队获得过许多科技创新类奖项,攻克过不少难题,在雷达领域享有盛名。

大家常聚在一起讨论,交流思路,碰撞想法。团队不搞一言堂。“你们是相对平等的关系?”记者问。龙腾纠正道:“我们是完全平等的关系。”

所里强调一点——做研究是要做成事情;不能反过来,为了文章和奖项去做研究。“不能虚,要踏踏实实。”龙腾说。

采访中,龙腾常提到自己的导师——雷达技术研究所的创始人毛二可院士。毛二可研究了一辈子雷达,如今已年过耄耋,仍每天坚持到研究所工作。“就像打卡上班一样,从早到晚。”所里的工作人员说。

这种精神也感召着团队。

工作的源动力,不应该来自于外界,而应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做我们这种研究,智力不是决定因素,努力才是第一位的。”没有成功来得轻松。“30年下来,我把自己所有时间的90%放在了雷达研究上。”龙腾总结。

这么“拼”,好像是一种习惯。

龙腾从小就是学霸,16岁,他就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要知道,那一年,12个省区的状元都选择了这所学校,校内可谓人才济济。

本科毕业时,学的是无线电专业的他,盯上了当时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名列前茅的北京理工大学,找到的是学院最有名的导师毛二可。龙腾的想法,就是找最好的。

时间已过了三十年,但回忆起本科,龙腾仍有些“耿耿于怀”——当年的他看了很多跟专业无关的人文类书籍。“周围的人都那么聪明,你还花很多时间干别的,可想而知,你的成绩肯定不是最好的。”他说。

到北京读研后,龙腾果断放弃了下围棋、打桥牌这些耗费时间的兴趣爱好,将更多精力放到了雷达研究上。“我接受不了自己不努力。”他平静地说道。龙腾知道,阅读其他科目的书籍是必要的,尤其路要想走得远,知识面就不能窄。但如果能再来一次,他想了想,还是说道:“我应该会在非专业类书上少花些时间。”

负责人如此自律且勤奋,雷达技术研究所在整个北理工,也以“要求严格”“工作辛苦”著称。“就立住你的规矩,凡是敢来、愿意来的,都做好了要在这拼搏的准备。”龙腾强调,“来了,就要特别能战斗。”
责任编辑:p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4

    文章

    50476

    浏览量

    422063
  • IEEE
    +关注

    关注

    7

    文章

    378

    浏览量

    46917
  • 雷达
    +关注

    关注

    50

    文章

    2905

    浏览量

    11736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一些著名的微型SAR

    远距离、全天时与全天候成像、地面移动目标指示与聚焦成像等。无人飞行载具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有低成本、体积小、低风险,并能配合需求多次重返观测,已成为各国军事与民生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0:32 252次阅读
    一些著名的微型SAR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通常由哪些模块组成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的电子系统,它能够对各种类型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一个完整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信号源模块 信号源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4:12 1126次阅读

    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速聚创入驻深汕合作区

    ,其主营业务是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销售,通过芯片、激光雷达平台与感知算法三大核心技术闭环,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 2024年1月,速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6:29 1234次阅读
    激光<b class='flag-5'>雷达</b>头部企业速<b class='flag-5'>腾</b>聚创入驻深汕合作区

    基于GIS的SAR多目标智能识别系统

    智慧华盛恒辉基于GIS的SAR多目标智能识别系统是一个集成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先进系统,旨在实现高分辨率雷达
    的头像 发表于 06-26 14:26 441次阅读

    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携手Uhnder开发新一代4D数字成像雷达

      近日,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与美国数字成像雷达芯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Uhnder公司达成协议,双方拟就新一代4D毫米波成像雷达的研发开展深度合
    发表于 06-07 10:12 3189次阅读

    基于MATLAB的信号处理系统与分析

    基于MATLAB的信号处理系统与分析,包括信号的导入、预处理、分析、特征提取以及频谱分析等关键步骤,并通过实例展示MATLAB在信号处理与分析中的强大功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5-17 14:24 989次阅读

    RoboSense速聚创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前装量产新定点合作

    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市场的全球领导者RoboSense速聚创宣布与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小鹏汽车达成前装量产新定点合作。
    的头像 发表于 05-07 09:05 531次阅读

    数字成像雷达芯片技术头部企业Uhnder宣布推出全新成像雷达解决方案S81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数字成像雷达芯片技术头部企业Uhnder宣布推出全新成像雷达解决方案S81。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09:25 646次阅读

    SAR的工作模式“知多少”?

    家知道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0:37 750次阅读
    SAR的工作模式“知多少”?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及应用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及应用.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2-23 14:49 0次下载

    如何使用PSoC6制作16位控制调节?

    我正在尝试通过链接两个 8 位寄存器在 PSoC 创建器中创建一个 16 位的控制寄存器。 我打算使用创建的寄存器通过DMA存储合成孔径雷达的输出结果。 经过研究,我意识到我可以通过在UDB中注
    发表于 01-26 07:42

    中央域控雷达:4D雷达新时代

    Ambarella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视频芯片技术的公司,2021年收购了4D毫米波雷达算法公司傲酷(Oculii)。首次引入4D成像雷达、虚拟孔径
    的头像 发表于 01-17 16:42 968次阅读
    中央域控<b class='flag-5'>雷达</b>:4D<b class='flag-5'>雷达</b>新时代

    SAR的基础知识和处理过程详解

    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往往仅用单个辐射单元,沿一直线依次在若干个位置平移,且在每一个位置发射一个脉冲信号,接收相应发射位置的雷达回波信号并储存起来,然后通过信号处理的方法产生一个等效的长的线性阵列天线。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09:13 1925次阅读
    SAR的基础知识和<b class='flag-5'>处理</b>过程详解

    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设计

    合成孔径雷达 (SAR) 是一种高分辨机载和载遥感技术,用于对地形等场景的远程目标进行成像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6:31 2313次阅读
    <b class='flag-5'>合成孔径雷达</b>(SAR)<b class='flag-5'>系统</b>设计

    使用傅里叶叠层成像对运动物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傅里叶叠层成像技术将相位恢复算法与合成孔径技术相结合,实现物体的高分辨率成像,可应用于微观和宏观成像领域。然而,其应用主要集中在静止物体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0:05 1027次阅读
    使用傅里叶叠层<b class='flag-5'>成像</b>对运动物体进行高分辨率<b class='flag-5'>成像</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