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的出现,为养老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上海市公布了首批涵盖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和情感关爱4个类别的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而早在今年初,在由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主办的2019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上就提出要加强物联网、大数据、远程智能监控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提升老年人智慧化护理能力和水平。不难看出,智慧养老已经成为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在智慧养老所有应用场景中,都离不开传感器,可以说,传感器为智慧养老产业提供了有效支撑和技术保障。
智慧养老市场巨大
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促使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养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达9%,其中年龄在85岁以上的人口总量增长最快。庞大的老年人群规模,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亦在加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据统计,2019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智慧养老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他表示,智慧养老产业将成为消费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也是大数据创新应用的主体,将创造与拓展出又一个庞大的市场。据业内权威机构统计分析,未来5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仅传感器、可穿戴、家庭智能终端以及服务型机器人等硬件产品就可形成8万~1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结合各种新的平台构架和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应用,整个产业将达到3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足以支撑我国服务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将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创新类企业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谷荣祥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欧美,目前个人救助产品(PERS)已经是一个专用名词,产品功能涉及老人的血压、脉搏、血糖、跌倒状况,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无线设备传到专用的平台,平台可以直接连接到医院、保险公司、999等机构,方便对老人提供快捷的帮助和服务。据有关机构预测,PERS个人救助产品的市场规模仅在北美就有20亿美元,并且每年将增长10%左右。
智慧养老带动养老与信息技术融合
智慧养老的出现,为养老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郭源生向记者表示,智慧养老更强调智慧,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更加注重多个主体(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的协作,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服务层面上,让老年人做到“我的健康我知道,我的健康我管理”,大病预先防范,将身体各种指标控制在健康参数范围内,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我国,除了少量公共养老机构和相应配套设施外,应对老龄社会的基本策略是“居家养老、社团社区帮老、科技助老”。郭源生表示,智慧养老必须具备三大主要服务功能:一是家庭设备设施管理功能;二是老年人群的慢病监测与管理功能;三是老年人精神抚慰所需的个人情感陪护功能。“由此可见,未来家庭中所必需的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配套与管控系统、可穿戴设备、家庭智能终端以及服务型机器人等设施与设备,各种类型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郭源生说。无论是物理量的声、光、电、磁、力、温等各种传感器,还是化学量的气体成分、有机成分、分子量大小与浓度等传感器,以及生物量的细胞、病毒、生物电等传感器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创新需求,而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智慧养老需要在传统的衣食住行方面实现功能升级,需要更人性化的、适老化的人机交互。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健康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东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这有赖于更快捷更准确的传感器,比如图像传感器及相应的图像识别和处理算法、音频信号获取和处理模块、脑电信号和肌电信号传感器等。”他同时表示,目前,独居老人占一定比例,安全是一个重大需求,需要大量的监测空气质量安全、火灾、燃气、防盗、防异常入室等方面的与环境监测有关的传感器,以及监测老人摔倒、长时间异常静卧静坐的传感器。
谷荣祥表示,在检测老人生理状态的智能设备以及监测老人运动状态的智能设备中,具有小尺寸、低功耗、低成本的MEMS传感器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赵振越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传感器结合定位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和更好解决老年人走失问题。
传感器企业把握住智慧养老新契机
对于国内传感器企业来说,智慧养老产品以及平台必将大量使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这为传感器企业提供了增量市场。谷荣祥认为,未来智慧养老需要更多的智能设备,这些智能设备必须符合老人的使用特点和使用习惯,因此也对传感器企业提出要求。
郭源生告诉记者,在传感器企业介入智慧养老产业过程中,需要建立医学专业人员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协同创新机制,互相弥补专业知识欠缺,寻找、研究、解决人体生理参数采集中的交叉性问题,逐步研发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产品或多参数检测的系统集成产品。
郭源生强调,在实现家庭设施管控、慢病监测与管理、个人情感陪护功能中,传感器需要根据终端产品与设备功能需求,进行不同外观结构设计、参数指标检测与标定、反复老化试验、一致性修正与补偿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开发、实验、研究,形成产品生产的规范与标准,同时还要具备产业化生产的工艺设备、工装夹具的开发与创新,以满足批量配套。此外,传感器产品必须满足长期使用的一致性、高可靠、低成本、稳定性指标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传感器工艺技术开发的要点和难点所在。他建议,首先要抓好顶层设计,确立明确的目标,做好标准和规范建设;其次,解决现有体系架构、平台以及产业和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再次,制定相应的精准政策进行引导,支持产业发展;最后,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形成示范效应,试点成功后由点到面逐步推广,从而全面开花。
健康照护是养老的痛点,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器械、便携式体液检测等健康传感器件和系统都是做好健康管理的基础。王东表示:“传感器企业首先要满足保证性能情况下的低成本,这在海量需求的情况下有可能做到。其次,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化也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内传感器企业应该把握好这两点。”
赵振越认为由于智慧养老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一旦相关技术和成本等瓶颈得到突破,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在智慧养老领域,具有技术、成本突破潜力的初创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
责任编辑:pj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1文章
51134浏览量
753846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671浏览量
373642 -
智慧养老
+关注
关注
0文章
175浏览量
855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