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基础,也是因“进口替代”概念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原因在于劳动力短缺造成的人工成本上行,以及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得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下游行业机器换人的节奏加快。
根据IFR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经过近20年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主要和近年来工业景气度下行及部分发达国家人均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高相关。2018-2019年回落调整(主因是补贴到期、汽车、3C、机械加工核心下游景气度下滑)。
2019年下半年起,锂电、光伏投资稳定,3C回暖5G加速,新能源汽车项目加速落地,几项叠加带来机器人需求复苏。
“四大家族”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与集成解决方案上有着显著优势,形成全产业链竞争力,占有全球工业机器人50%左右的市场。根据数据显示,发那科、ABB、安川、库卡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3.0%、12.3%、8.8%、7.4%。
“四大家族”在机器人产业链上各有侧重。ABB以电力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为核心技术;KUKA在机器人本体和解决方案上全球领先;FANUC的数控系统世界第一,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安川电机在伺服电机、控制器上有着核心竞争力。
发那科、ABB和安川电机除减速器需要外购之外,在核心零部件上皆可以实现自产,而库卡的伺服和减速器均需外购。在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优势上,四大家族各自发展机器人本体与集成方案,拥有全产业链优势。
此外,爱普生、雅马哈、川崎、不二越、三菱等日系品牌位居前列,市占率前十名的供应商中有七名是日系厂商。
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仍被国际巨头占据。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被“四大家族”等外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近年内资的优秀品牌埃斯顿、哈工智能、钱江机器人及汇川等厂商开始崛起,份额逐渐提升。国内品牌中市占率最高的是埃斯顿位列第10,市占率为2.4%,众为兴(新时达子公司)次之,市占率为2.0%。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集成应用三部分。
上游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零部件的生产厂商,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
中游是本体生产商,负责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组装和集成,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部分机器人本体还包括行走结构;
下游是集成应用商,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各行各业,负责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负责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有针对性地二次开发,并配套周边设备,实现工业化应用。
与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相比,下游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最低,且具备本土化服务竞争优势,国内企业纷纷涌入下游系统集成领域。自动化设备只有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投入到下游的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产业,为终端客户所用。
长尾应用市场由于机器换人平价的临界点到来,工业机器人替换人工的经济性日渐显现,中低端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会加速渗透。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复苏,销量进入上升通道,国产机器人企业在进口替代的大背景下弹性更大。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0文章
28136浏览量
205950 -
工业机器人
+关注
关注
91文章
3347浏览量
9252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