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是一往无前乘风破浪,永远带来一个个创业风口和生活享受吗?并不是。
从互联网狂热的梦境中醒来,近两年越来越多事情,让国人开始重新认识科技产业的底色。从中兴事件、华为实体清单,再到几天前还在热议的英特尔断供浪潮,稍微关注新闻就不难感觉到中国科技来到了另一个阶段——一个需要直面竞争甚至斗争的阶段。
科技是一个“阴阳共生”的领域。大多时候,科技的主流都是全球协作达成技术进步,并在交流和友好中造福人类。毕竟科技是人类所有议题中为数不多的增量选项。但同时也有很多时候,科技的核心是竞争、攻讦、妥协;是同一个机会中诞生的一千家公司变成三两家;是一个利润奇高的产业,往往只留下最后的胜利者;是国家与地缘之间的产业链竞争、封锁与支配。
而在今天的中国,处在“阴面”的科技问题,归根结底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芯片。
无论是通讯、计算、操作系统,还是智能手机、服务器,从国家竞争到关键公司的生存,绕来绕去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本又回到了芯片。长期笼罩在中国外界的无形半导体枷锁,国产半导体产业缺乏基础产业层的事实,以及核心科技发展无法绕开半导体的常识,这些问题不断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态势中浮现出来,给尝遍科技红利的国人,带来了深深的不安。
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媒体与社交网络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积极的消极的,高喊口号的,大肆攻伐的兼而有之。
作为一个科技内容写作者,我经常感觉,凭空发几句牢骚,放几个马后炮,或者大喊几声“加油”“必胜”都太没有技术难度了,当然也都并没有什么喵用。
我们打算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历史上不是只有中国,也不是只有中国企业面对过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而他们中有人确实一败涂地,但也有很多逆风翻盘。那么在面对未知的历史情境中,他们究竟是如何成功或者失败的呢?他们的成功中,是否有一些东西值得在今天反复咀嚼?
与其死盯着充满未知的未来,不如回到过去整理历史,寻求答案。于是脑极体团队准备推出一个全新系列,去探索半导体历史中,可以照见今天现实的“经验之谈”。
毫无疑问,芯片是一把锁。我们可能要用一个甚至更多时代去打开这把锁。问题也来了,这把锁是会自动打开,使尽蛮力给拧开?还是需要一些方法和角度呢?
我们想回到半导体的历史中,用一个足够“大”的视角,去解析藏在晶体管中的博弈论。
看似坚固的,都飘散如风
想要先与大家分享这样一个判断,为什么历史上的陈芝麻烂谷子,对于今天中国面对的“芯片困局”是有效的?毕竟今天的产业格局似乎牢不可破,中国面临的是西方国家数十年明确的产业封锁与产业链规则。
但我们可能还是要逆向思维一下:今天这个半导体牢笼是怎么来的?要知道中国半导体的起步并不晚,早在1957年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就研发出了晶体管。而数十年发展后,中国依旧要并入世界半导体体系,成为产业链中下游成员。这意味着世界半导体格局对于中国是有价值的。解决半导体之困,核心方案并不是几台光刻机和一套刻录技术,而是中国能否带来更充分、更重要的产业链价值,从而不断抬升自身的全球产业链区位。
回望历史会发现,半导体看似牢固的产业格局,其实永远处在变化和革新的风暴中央。半导体,归根结底是一个在变化中改变或者保存产业链身位的游戏。在思考半导体如何脱困的问题时,有几件事或许是认知前提:
1、半导体产业很容易一步踩空,万劫不复。众多响当当的名字,都只有十年左右的光辉岁月。在变化丛生的半导体行业,我们眼前的格局是必然被打破的。问题在于,打破是不是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发生?
2、半导体产业是一个与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协作紧密结合的产业。远有二战后的产业复兴,冷战中的美日、美苏对垒,近到金融危机和互联网兴起。所有大事都会紧密关联到半导体产业的鱼龙变化。时机,以及积累能够创造时机的因素,对于半导体来说非常重要。
3、作为在二十世纪能与军火和航空并列的重要产业,半导体从来不是几个英雄的游戏。很多情况都是举国竞争,甚至引发国际间的合纵连横与全球产业链洗牌。半导体产业链与国家、企业、大众的协作非常重要,期间也留下了众多成败经验。
这些特性交织下,我们发现历史中的经验和判断,也是一点点撬动“芯片铁板”的答案之一。
回到历史现场
1957年,八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硅谷嘹望山查尔斯顿路租了一间小房子。当时这家公司,还没有拿到来自仙童的投资,罗伯特·诺依斯、戈登·摩尔这些日后被记录在《世界史》中的名字也还平平无奇。
但也就是八个人和一件破屋子,变成了不久后的仙童半导体,成就了日后“八叛逆”的传奇和驱动世界前进的硅谷。
当然,我不认为中国面临的半导体问题,有什么值得和这个故事类比的因素。只是想说,中国的难题总不会比当时的仙童更多。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回到历史现场,去分析彼时每个人、每家公司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寻找出路。
接下来的系列内容,会从这样几个方向去回顾最精密的博弈史:
1、技术破局如何发生;2、半导体地缘竞赛如何推动,社会各界又如何配合;3、残酷的半导体变革中,企业的生存战有哪些经验;4、中美之间的半导体博弈,有哪些可以互见的过去与未来。
我们希望不预设立场和结论,而是在总结和梳理中与读者一起总结。最终在系列结束时,我们可以一起回答,半导体突围需要制造变化、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培养生态——最终完成有利因素的积累,达成产业突围的目标。
我们无意触碰民族情绪,或者给未来做出能力之外非此即彼的判断。我们只想探究半导体产业的在决策和逻辑层面的真相,以此为需要它的人铺平一点路上的坑洼。
我们想要启动这个系列的出发点,依旧是那个基础认知:大的科技变局,必然是社会各方协同共力的结果。你在某刻改变了一些想法,也许就是撬动未来科技博弈的振翅蝴蝶。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0910浏览量
424509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474浏览量
219599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文章
9702浏览量
13843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