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力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连续4年做出重要指示,近期更是将其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领域进行统筹布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洞察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快产业创新实践探索步伐。
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是指为了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聚焦提供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平台相关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形成的集合,即在工业互联网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企业的集合。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工业互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网络(含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数字化装备(采集、计算、连接相关部分)、工业互联自动化(含传感、工控、边缘计算)等五大产业。总体来看,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启动,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算法、芯片、模型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取得一定突破,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网络、数字孪生等新型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加速推进,工业APP、边缘计算等新产品、新服务蓬勃发展,产业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关键产业仍存在系统性差距。
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工业APP类)、工业互联网自动化(边缘计算类)产业与全球同处新赛道并跑。从全球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边缘计算等产业目前整体上处于开拓期,呈现全球自由竞争状态,先行企业推出的产品与服务都还在小规模试点,各方都在探索高效盈利的商业模式,尝试推动产业进入大规模市场推广阶段。从国内看,上述产业与国际相比基本处于同步发展状态。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迅速,已具有一定市场规模。航天云网、树根互联、海尔等企业的平台在用户规模、应用模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与西门子、PTC等巨头差距较大。基于平台的工业APP成为工业软件新形态,产业创新活跃,索为等企业取得一些成果,但多是在国外先进软件基础上做二次开发,与达索系统等国外领先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并没有掌握底层核心技术。边缘计算产业快速兴起,目前全球边缘计算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华为、思科、诺基亚、西门子、慧与(HPE)等,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百度等传统IT巨头也在加速布局。华为等企业技术能力与国外企业相当,在部分行业中的应用还具有优势。
二是工业互联网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云计算、经营管理软件类)产业具有一定实力。国内企业在这些产业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在个别领域甚至已实现引领发展。但国内企业产品主要满足中低端需求,高端产品研发能力较弱,始终处于追赶国外领先企业的状态,且因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上游产业如芯片、基础软件等自主化程度不高,仍面临“卡脖子”风险。在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方面,华为、中兴等企业在传统网络领域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推进,TSN交换机、边缘计算网关、工业SDN控制器等一批新型工业网络设备在工业企业的网络化改造中逐步应用部署,有望带动整个网络产业加速创新发展。在云计算产业方面,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企业顺应大势,投入大量资源改造、更新和维护开源软件,在此基础上快速开发出一批自主技术和产品。目前阿里云已进入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方面,国内用友、金蝶等企业开发的ERP软件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但与SAP、Oracle等国外高端软件相比,在成熟度、稳定性、品牌效应等方面还有差距。
三是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依托内需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从全球范围看,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持平,产业处于基本同步发展状态。鉴于安全产业本身的特殊性,目前国内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360、威努特、奇安信、六方云、启明星辰、知道创宇等企业正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及漏洞挖掘、攻击防护、安全审计等产品研发,相关工业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国内电力、石油、石化、烟草、化工、军工、轨道交通等行业得到应用。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正在支撑和引领安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工业互联网自动化(传感、控制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研发设计类)产业整体较弱。工业传感、控制和工业研发设计产业市场整体呈现国际巨头“多强割据”的发展局面,国内企业占据部分市场份额,但产品和服务主要满足中低端需求,产业整体处于跟随发展状态。在工业传感与控制产业,我国企业已基本建立起门类齐全、种类丰富的工业传感与控制领域产品线。在传感器方面,我国已经可以自主生产10个大类42个小类,共6000多种产品,但受制于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研发尚未突破、高端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弱等因素,国内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领域。在工业控制方面,代表性产品PLC的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公司的产品垄断,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并且提供的多是中小型PLC。在研发设计工业软件方面,以CAD软件为例,欧特克、西门子工业软件等国际巨头凭借领先的技术和稳定的性能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国内企业提供的设计仿真的基础解决方案,距国际高端软件还有很大差距。
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
工业互联网作为支撑各行业、各领域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动力,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指引。尽管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持续下滑,逆全球化趋势可能加剧,国外对技术出口和转让的限制亦有可能趋严,进而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互联网在全球范围汇聚创新资源。但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将给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最适宜的土壤和最持久的拉动力。
转型需求强烈,孕育巨大创新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各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特别是制造业总体处于工业2.0与3.0并存阶段,大量企业内部数字化基础较差、生产效率不高,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中低端为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亟需利用工业互联网支撑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形成新动能。这种内在的转型需求将为工业互联网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国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沃土。
特别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企业普遍被人手短缺、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困扰。那些在逆境中利用工业互联网及时复工复产的企业起到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利用工业互联网缓解劳动力短缺、打通全产业链通道、补齐自身能力短板、增强柔性生产能力的紧迫性和主动性持续增强,受此驱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进程也有望提速。
实践探索活跃,构筑创新发展现实基础
我国工业互联网基本与国外同时起步,在产业链各方的通力协作下,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技术标准不断突破,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标识解析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稳步推进,平台测试规范、应用实施指南等平台国家标准研制取得积极进展。
二是体系架构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编制完成,形成更系统的顶层引导和更详细的落地指导。
三是产业化进程加速,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网络、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产业化项目不断落地,工业APP、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等新产品新服务蓬勃发。
四是产业生态日趋健全,创新中心、示范园区、开源社区等生态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已汇聚近1500家企业和机构,为协同开展技术攻关、输出最佳实践等打下基础。同时,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在机械、钢铁、电子、石化、汽车、机械、轻工等行业广泛应用,并探索形成了“工业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物流”等特色应用模式,这些都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市场牵引受阻,创新发展面临挑战
一方面,制造业整体经营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互联网创新投入和应用推广。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整体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2019年,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7%、5.7%、6.2%、6.1%和5.7%,持续低位徘徊。
特别是疫情横扫全球,金融风险加剧,制造业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是要保生存,对工业互联网的投资会削减或延后,使得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在短期内缺少有效需求的牵引。
另一方面,制造业高端领域国外巨头占据较大市场,工业互联网创新缺乏重要牵引。目前,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领域,一些跨国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企业在利用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过程中,基于适配性考虑,往往选择跨国公司作为工业互联网方案提供商,使国内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与高端企业共舞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创新发水平。
统筹谋划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国内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远远超过面临的挑战。依托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市场应用为驱动,准确把握各产业发展定位,选择适宜的路径与模式,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之路。
在发展布局上,应坚持统筹部署,体系推进。通常产业发展布局直接决定发展的具体模式与策略。在全球化产业格局下,对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进行布局时,首先,要充分考虑产业链条的纵向完整性,以确保工业互联网产业有足够的韧性或抗波动性;其次,要充分考虑在产业链条中的横向比较优势,以引导工业互联网特定产业快速实现突破发展;最后,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国家对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总体部署,通过强化工业互联网领域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及产业布局,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补短板、扬长板、布新板的发展目标。
在发展思路上,应坚持因业施策,分类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各子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应尊重产业现实基础,对产业整体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我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各自发展现状、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按照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针对工业互联网不同子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引导各方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以实现产业整体推进、各个突破发展的目标。
在发展模式上,应坚持因地施策,务实推进。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同,经济整体水平呈现明显差异性,对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和需求也各有侧重。需要立足各地方现有产业比较优势,特别是现有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以及地方未来整体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引导各地明确各自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中重点发展领域或环节,以区域集群或城市集群发展方式为依托,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在本地的快速推进。
在发展策略上,应坚持因势施策,动态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不仅整体上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各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水平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各产业目前所处水平以及对产业生态的重要性,实施不同的政策或策略指引,并根据态势变化调整具体发展策略。比如,针对与国外同处新赛道的产业,由于全球均处于开拓期,可以依托国内市场,鼓励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并快速迭代促发展;针对具有一定发展实力的产业,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鼓励企业在全球化的自由竞争中提升实力;对弱势产业,应鼓励企业紧跟产业、技术前沿动态,加强消化吸收,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责任编辑:tzh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900浏览量
55494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3浏览量
94170 -
边缘计算
+关注
关注
22文章
3103浏览量
4913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