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于7月10日开幕,本次大会上的“万物智联 芯火燎原”人工智能芯片创新主题论坛探讨了AI芯片领域的新机遇,从市场、政策、应用、方案等方面分享了人工智能的行业趋势。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锋:突破“堵点”“卡脖子”瓶颈,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钱锋院士指出我们需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不会处处受制。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目前我国集成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在高速发展期,却依然存在“短板”,“全而不强”,供应链存在“断链”的风险。再者就是技术受制于人。
为此钱锋院士也提出了四大对策:1.建立适合中国又能引领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协同的新模式和新机制。2.打通创新链,建立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3.健全体制机制,集聚优势创新资源,构建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平台,激发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4. 夯实人才根基,打造既有很强创新能力又懂市场运作的集成电路产业领军人才梯队,促进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魏少军:世纪大变局下的中国芯片产业应对之道
魏少军教授提出国内企业与科研需要把握科技进步,知己知彼,加强研发投入。
“中国集成电路全面替代指日可待”这种说法是非常极端的,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很可能出现全面混乱。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但我们对世界依存度却在减小。信息基础设施仍大量依靠国外技术标准和设备,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调整。而AI方面需要发现应用场景才能真正做好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敢于创新。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戴伟民:无处不在的AI: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
戴伟民博士认为芯原作为IP厂商,在云计算到边缘计算上能够提供额外的助力。
人工智能整个产业链从生产到应用,在云端主要是训练、推理、分析,而边缘端首先要人机交互再做一些推理。
芯原希望开放创新保护隐私的AI技术生态,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法律要保护隐私,唯一办法就是有些处理要在终端。终端上也可以做训练,之后在集中到云上去做。这就牵扯到了硬件平台开放的问题,此处的开放不一定是免费,但要尽可能开源,否则没办法形成这个生态。
IBS最近也提到芯原的设计能力扩展到5nm,这是中国半导体设计能力竞争力增强的关键指标。5nm的发展将会超过7nm,14nm很快会过渡到12nm。我们希望芯原能够在中国AI浪潮中水涨船高,赋能整个产业链。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大中华区主席 李廷伟:智慧合作共赢
恩智浦专注于工业/IOT、汽车、手机和5G四大市场领域,在性能、连接性和功能整合方面提供了自己的方案设想。
恩智浦所开发的AI边缘计算主要靠感知和处理来创新,在硬件和软件中加入AI来计算,然后通过有线和无线连接去执行。
汽车随着电气化、自动化的发展,需要开发应用场景来引领技术超前发展。汽车实现自动驾驶需要感知,也就靠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这对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此多的汽车传感器数据如果没有AI的话,一味强调计算只会使功率指数增长。
Synaptics高级副总裁、IOT部门总经理 Saleel Awsare:给智能家居赋予边缘AI
Synaptics的AI应用专注于智能家居端,通过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更高成本效益的产品。
边缘AI存在着三大关键挑战:1.隐私与安全性,我们用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在边缘设备上维护你的隐私。根据内容安全的要求,我们也提供安全性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处理都在边缘进行。2.更快的响应时间,帮助用户降低延时,避免每个行为都访问云端。3.能源效率,我们与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合作时,建立边缘AI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大量建造新的数据中心。如果处理多数放在边缘进行的话,就可以节约能源和成本。
太一科技创始人以及CEO 解渤:中医人工智能之路
新冠疫情下中医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太一科技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用远程医疗与互利网将中医的潜力挖掘出来,与全球人民共享。
我们与芯原科技合作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把脉诊仪本地AI数据处理都放到这一芯片中去。这样传输量、准确度和加压与反馈的处理过程都很容易,可以用最快速的方法实时操作。经过算法模型计算后,我们还原成3D结果图,方便脉象的直观展示。
高通产品管理副总裁 Ziad Asghar:人工智能引擎改变端测的计算能力
高通产品管理副总裁Ziad Asghar认为AI改变了移动终端、工业物联网和汽车等领域的体验,人工智能处理技术只有规模化后,才能从低端的物联网应用普及到IVI和XR运算的高端应用。
为了将边缘侧的人工计算能力进一步改善,我们采用了高通第五代人工智能引擎。我们采用了异构计算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精度级别、不同的功耗级别和不同延迟级别优化不同的模块。
我们还应用了一些创新性的想法,比如深度学习带宽压缩,切实减少了我们的产品中数据交流所需的功耗。使用第五代的高通人工智能引擎,我们可以将峰值性能提升到每秒15万亿次。
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 刘卫红:AI感知计算平台赋能未来智能出行
黑芝麻智能科技以华山2号芯片,在智能驾驶领域覆盖了L2到L4的布局。
智能驾驶的发展使汽车电子架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原来是单独的ECU分布控制,逐渐转向ECU集成。而智能驾驶每升一级都对算力有大量提升,L3时所需算力大概30TF,L5则需要500TF以上。
智能驾驶芯片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技术门槛很高,特别是高算力低功耗的芯片,从产品的设计、验证复杂性到产品的功耗、可靠和安全设计,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车规级的ISO2621规定。
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 MoonSoo Kang:硅解决方案助力AI行业
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 MoonSoo Kang指出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芯片不仅需要先进的制程技术,还要有优秀的设计IP。
多样化的AI应用程序需要多样化的计算需求和技术要求,同时面临着不同的边界条件和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硅片技术的最新趋势是异质整合,这与半导体行业的传统方向-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内容集成到单个芯片中的方向截然相反。
这种趋势基于两个原因。首先,高端制程的逻辑工艺变得越来越昂贵。先进工艺的硅片制造成本越来越高,而先进技术节点的芯片设计成本也随之迅速增加。其次,并非设计的所有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式体验高级技术节点的好处。模拟设计不会随着先进技术节点的发展而缩小。考虑到更高的晶圆成本,采用先进技术节点的模拟零件变得越来越昂贵。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整合,素材来源于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锋:突破“堵点”“卡脖子”瓶颈,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钱锋院士指出我们需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不会处处受制。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目前我国集成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在高速发展期,却依然存在“短板”,“全而不强”,供应链存在“断链”的风险。再者就是技术受制于人。
为此钱锋院士也提出了四大对策:1.建立适合中国又能引领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协同的新模式和新机制。2.打通创新链,建立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3.健全体制机制,集聚优势创新资源,构建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平台,激发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4. 夯实人才根基,打造既有很强创新能力又懂市场运作的集成电路产业领军人才梯队,促进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魏少军:世纪大变局下的中国芯片产业应对之道
魏少军教授提出国内企业与科研需要把握科技进步,知己知彼,加强研发投入。
“中国集成电路全面替代指日可待”这种说法是非常极端的,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很可能出现全面混乱。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但我们对世界依存度却在减小。信息基础设施仍大量依靠国外技术标准和设备,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调整。而AI方面需要发现应用场景才能真正做好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敢于创新。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戴伟民:无处不在的AI: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
戴伟民博士认为芯原作为IP厂商,在云计算到边缘计算上能够提供额外的助力。
人工智能整个产业链从生产到应用,在云端主要是训练、推理、分析,而边缘端首先要人机交互再做一些推理。
芯原希望开放创新保护隐私的AI技术生态,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法律要保护隐私,唯一办法就是有些处理要在终端。终端上也可以做训练,之后在集中到云上去做。这就牵扯到了硬件平台开放的问题,此处的开放不一定是免费,但要尽可能开源,否则没办法形成这个生态。
IBS最近也提到芯原的设计能力扩展到5nm,这是中国半导体设计能力竞争力增强的关键指标。5nm的发展将会超过7nm,14nm很快会过渡到12nm。我们希望芯原能够在中国AI浪潮中水涨船高,赋能整个产业链。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大中华区主席 李廷伟:智慧合作共赢
恩智浦专注于工业/IOT、汽车、手机和5G四大市场领域,在性能、连接性和功能整合方面提供了自己的方案设想。
恩智浦所开发的AI边缘计算主要靠感知和处理来创新,在硬件和软件中加入AI来计算,然后通过有线和无线连接去执行。
汽车随着电气化、自动化的发展,需要开发应用场景来引领技术超前发展。汽车实现自动驾驶需要感知,也就靠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这对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此多的汽车传感器数据如果没有AI的话,一味强调计算只会使功率指数增长。
Synaptics高级副总裁、IOT部门总经理 Saleel Awsare:给智能家居赋予边缘AI
Synaptics的AI应用专注于智能家居端,通过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更高成本效益的产品。
边缘AI存在着三大关键挑战:1.隐私与安全性,我们用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在边缘设备上维护你的隐私。根据内容安全的要求,我们也提供安全性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处理都在边缘进行。2.更快的响应时间,帮助用户降低延时,避免每个行为都访问云端。3.能源效率,我们与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合作时,建立边缘AI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大量建造新的数据中心。如果处理多数放在边缘进行的话,就可以节约能源和成本。
太一科技创始人以及CEO 解渤:中医人工智能之路
新冠疫情下中医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太一科技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用远程医疗与互利网将中医的潜力挖掘出来,与全球人民共享。
我们与芯原科技合作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把脉诊仪本地AI数据处理都放到这一芯片中去。这样传输量、准确度和加压与反馈的处理过程都很容易,可以用最快速的方法实时操作。经过算法模型计算后,我们还原成3D结果图,方便脉象的直观展示。
高通产品管理副总裁 Ziad Asghar:人工智能引擎改变端测的计算能力
高通产品管理副总裁Ziad Asghar认为AI改变了移动终端、工业物联网和汽车等领域的体验,人工智能处理技术只有规模化后,才能从低端的物联网应用普及到IVI和XR运算的高端应用。
为了将边缘侧的人工计算能力进一步改善,我们采用了高通第五代人工智能引擎。我们采用了异构计算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精度级别、不同的功耗级别和不同延迟级别优化不同的模块。
我们还应用了一些创新性的想法,比如深度学习带宽压缩,切实减少了我们的产品中数据交流所需的功耗。使用第五代的高通人工智能引擎,我们可以将峰值性能提升到每秒15万亿次。
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 刘卫红:AI感知计算平台赋能未来智能出行
黑芝麻智能科技以华山2号芯片,在智能驾驶领域覆盖了L2到L4的布局。
智能驾驶的发展使汽车电子架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原来是单独的ECU分布控制,逐渐转向ECU集成。而智能驾驶每升一级都对算力有大量提升,L3时所需算力大概30TF,L5则需要500TF以上。
智能驾驶芯片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技术门槛很高,特别是高算力低功耗的芯片,从产品的设计、验证复杂性到产品的功耗、可靠和安全设计,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车规级的ISO2621规定。
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 MoonSoo Kang:硅解决方案助力AI行业
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 MoonSoo Kang指出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芯片不仅需要先进的制程技术,还要有优秀的设计IP。
多样化的AI应用程序需要多样化的计算需求和技术要求,同时面临着不同的边界条件和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硅片技术的最新趋势是异质整合,这与半导体行业的传统方向-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内容集成到单个芯片中的方向截然相反。
这种趋势基于两个原因。首先,高端制程的逻辑工艺变得越来越昂贵。先进工艺的硅片制造成本越来越高,而先进技术节点的芯片设计成本也随之迅速增加。其次,并非设计的所有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式体验高级技术节点的好处。模拟设计不会随着先进技术节点的发展而缩小。考虑到更高的晶圆成本,采用先进技术节点的模拟零件变得越来越昂贵。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整合,素材来源于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0892浏览量
424347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1000浏览量
26933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存算一体架构创新助力国产大算力AI芯片腾飞
在湾芯展SEMiBAY2024《AI芯片与高性能计算(HPC)应用论坛》上,亿铸科技高级副总裁徐芳发表了题为《存算一体架构创新助力国产大算力
【「算力芯片 |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阅读体验】--全书概览
1章 从TOP500和MLPerf看算力芯片格局
1.1科学算力最前沿TOP500
1.2 AI
发表于 10-15 22:08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3】 算力芯片 |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力,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社会整体的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变得日益广泛,芯片算
发表于 09-02 10:09
大模型时代的算力需求
现在AI已进入大模型时代,各企业都争相部署大模型,但如何保证大模型的算力,以及相关的稳定性和性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带着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需要在此书中找到答案。
发表于 08-20 09:04
让边缘AI实现性能和功耗的平衡,英飞凌新一代PSOC™ Edge MCU如何做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传统AI的使用场景有一定局限性,难以面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基于云端算力的AI大模型对特定场景的适配性较差,
主流边缘AI算法,在安防、零售、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边缘AI,是在边缘设备部署AI算法,其计算发生在靠近用户和数据的网络边缘
除英伟达Jetson系列外,AI边缘计算盒子还能搭载哪些算力芯片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过去几年,随着英伟达推出Jetson系列开始,搭载各种AI算力芯片的边缘设备相继问世。因为外观形似盒子,具备
M31推出5纳米先进制程高速接口IP,满足AI与边缘运算需求
M31预计,随着AI高算力时代的来临,AI芯片将广泛应用于云端数据中心、智能手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