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仿真自主研发的障碍

倩倩 来源:IT168 2020-07-20 16:41 次阅读

剥开现代工业之魄,我们看到智造之魂——工业软件,仿真软件更是灵气逼人。中国制造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类似的事情并没有在工业软件业发生,特别是仿真软件。

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两年“卡脖子”一词成为中国高科技行业的热词,包括仿真的脖子,“发展自主仿真软件势在必行”已成业界共识。当我们认真研究“中国自主仿真是怎么被卡住脖子的”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另有迷局!

中国仿真自主研发的障碍

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田锋认为,中国仿真的主要差距不完全在技术本身,而在于将其从科学计算程序转向软件工程。从分散在各行业内部的仿真相关程序的水平看,差距有二三十年,从仿真软件的商业化进程看,我们的差距至少有四十年,还达不到国外1980年代的水平,而且还存在被逐渐拉大的势头。

与工业软件领域具有相同时代背景、相似国际格局和类似国内环境的工业设备类、硬件产品却有不一样的发展态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在这些领域,中国制造不算强,但至少是最大的。类似的事情却没在中国软件行业发生,因此中国仿真软件发展应该有更深层原因和更难逾越的障碍。

总结下来,安世亚太认为,中国仿真自主研发的核心障碍有以下五个方面:

障碍一:技术上很难在短时间内追平国际对手,用户缺乏耐心

不论什么原因,即使让用户认可了发展和支持国产软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国内仿真软件的功能与性能与国际大牌软件有30~40年的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对手。如果用户对软件的完整功能和顶级性能的需求是刚性的,那这种差距用户基本不可能接受,也没有耐心等待中国公司的追赶。

障碍二:仿真软件的开发成本巨大,一般公司难以承受

国际大牌仿真软件公司一年的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据测算是我国所有工业软件研发投入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这种研发成本在当前中国公司是不可能承受的。

障碍三:研发企业难以短时间实现盈利,资本缺乏耐心

用户认可难度大,研发成本高,那仿真自主研发企业的短时间盈利就成了小概率事件。社会资本的逐利本性,让这种投资几乎不可能发生。

障碍四:单凭功能、性能和价格,替换国外软件的难度较大

即使软件功能和性能接近国外软件,国内用户为什么要拿你的软件替换当前已经在用的国外软件?价格可能是个变量,但低价甚至免费就能获得客户么?客户反倒会怀疑这个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其实,在缺乏积累的当下,前期的高投入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即使采用零利润战略,价格也未必比国外软件低。

障碍五:知识产权保护弱,获得国际顶级软件的成本可以为零

之所以把这一障碍放到最后来讲,是觉得它对中国仿真软件自主研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如果对这五个障碍做一个取舍,只能保留一个的话,那我毫不犹豫保留这一个,所以值得拿些篇幅展开讨论一下。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国家一直不懈努力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有个过程,仍然需要时间。仿真这样一个小众软件始终在市场上存在各种形态的盗版,如果不尊重知识产权,那用户有可能以零成本获得仿真软件,这让后发软件企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软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复制无成本、功能不降低、质量不下降。如果我能免费获得质量高、功能强的产品的话,我为什么要花钱买功能弱(先不说质量如何)的产品呢?所以,障碍四中讨论的价格问题,在盗版面前已经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另外,盗版软件的存在,让中国仿真市场规模与工业增加值明显不匹配。类比欧美日市场,按照当前中国工业增加值,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应该在数倍以上。

所以,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也许是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缓慢的原罪。如果每份软件都是合法授权的,偌大的中国工业体系造就的巨大市场,总是有中国软件由小到大成长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相关机构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日益加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市场环境将会有所好转。但我们还是希望这种力度再大些,不然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等不起。

其实,我们不主动打击盗版,国外原厂也不会视而不见,而且可能会利用这一现象设置陷阱和地雷。当前,中国仿真市场的盗版转正(其实就是有节奏的打击盗版)逐渐成为国外原厂新的收入来源。在互联网时代,软件供应商收集你单位的软件使用证据如探囊取物。在证据面前,轻则补缴,重则受罚,而且有企业已经被苛以重罚。“今天你被割的韭菜,都是当年盗的版”。

所以,这条结论会不会毁了你的三观:中国自主仿真脖子不是被卡住的,更像是被我们自己噎死的!

中国仿真自主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安世亚太认为,中国仿真发展虽有障碍,但也不乏机会,尤其在国际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的国际背景下,这种机会明显增加。

首先,中国软件虽然落后,但对国外软件的应用程度尚不深,依赖尚不强。

相比CAD软件,中国企业对仿真软件开发程度远远不够,用户的依赖性还没那么强。这反倒给中国仿真软件一定的喘息之机,因为一切都还来得及。以前“高价购买的仿真软件没有发挥应有价值”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论断,在自主软件发展道路上,却很有意思地演变成了机会。因此,相对于CAD软件,我对中国仿真软件的自主化之路的信心更强。

其次,中国仿真软件代理模式培育了众多仿真技术公司和技术人员。

中国仿真技术公司和技术人员众多,不过目前是一盘散沙,互相争斗,都各为其主:第一个主子是钱,这些公司生存并不容易,为了活下去必须在市场上战斗;第二个主子是国外软件供应商,我们争斗所使用的武器就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竞争软件之间要打架,同一软件的不同代理为了争夺同一个客户也要打。如果有一种机制让这股力量凝聚起来的话,将是中国仿真软件自主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中国企业意识到危机,对工业软件国产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中国的先进企业都是仿真软件的巨大受益者,对仿真软件的应用开发到了很深的程度,软件的效益最大化。今天,这些公司有些已经被断供,或受到断供威胁,有些企业在目睹兄弟企业或兄弟行业的断供,危机感越来越强。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仿真软件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第四,中国政府对工业软件的空前重视与可观投资,且具有制度优势。

自从工业强国战略提出以后,工业软件的重要性被专家和政府推向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最近国际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让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被空前重视,投资也越来越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历来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国家重大项目和发展战略中发挥过无比巨大的作用。相信在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方面,将继续发挥类似作用。

第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将激发和释放出更多需求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加,使得以前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软件的途径切断后,正常途径增加的需求总是让中国国产软件有获得青睐的可能,至少用户还是需要公司的服务能力的。

第六,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潜力,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中国市场之大,让不论多小众的产品都有一定的需求,仿真软件也是如此。如果把中国市场中的仿真需求完全激发出来,中国仿真软件还有更多市场空间。

第七,仿真技术和需求的求异特征,给仿真软件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仿真软件具有求异特征,使得国际仿真软件并非几家独大,而是百家争鸣。仿真软件不同于CAD软件,很难被几家大鳄垄断,你总是会在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看到几款你不熟知的仿真软件。安世亚太通过观察国际市场也发现,任何一款仿真软件总是能找到一定数量的用户。只要你的软件有一些特色,就不会被完全打死,总是有生存空间,不论大小。

总之,纵观中国自主仿真的五大障碍,基本可以到的一条结论:国际仿真软件已经建立了足够高的技术门槛和商业门槛。按照常规的市场化模式,走国际大牌之路,中国自主仿真软件基本死路一条。但时代留给我们的机会发出强烈和明确的信号:如果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特点、应用特征、服务能力和制度优势,走出一条出奇制胜的道路还是可能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中国制造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464

    浏览量

    26456
  • 工业软件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66

    浏览量

    1583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AI芯片行业,自主突破与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竞赛的舞台上,中国AI芯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近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在一场分享会上深入剖析了中国AI芯片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在这一关键领域,中国正逐步走向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17:02 350次阅读

    本源超导量子计算机自主制造链11类产品系列之九: 中国自主量子计算编程生态工具链

    使用。中国自主量子计算编程生态工具链本源量子独立自主研发了全栈式的量子计算编程生态工具链,涵盖量子编程框架、量子基础算法、量子机器学习、量子编程语言和量子计算集成开发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08:22 132次阅读
    本源超导量子计算机<b class='flag-5'>自主</b>制造链11类产品系列之九: <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自主</b>量子计算编程生态工具链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将首次向青少年开放授课

    据了解,“本源悟空”是中国第三代自主研发超导量子计算机,于2024年1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搭载了72位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4:47 317次阅读

    华萃微感自主研发的电感成功通过高通平台的权威认证

    华萃微感自主研发的电感成功通过高通平台的权威认证,可应用于多款骁龙处理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15:32 299次阅读

    导远科技在北京车展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MEMS惯性导航芯片

    4月25日,导远科技在阔别四年的北京车展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MEMS惯性导航芯片,并亮相多款定位感知传感器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09:50 730次阅读
    导远科技在北京车展展示其<b class='flag-5'>自主</b><b class='flag-5'>研发</b>的新一代MEMS惯性导航芯片

    导远科技首次公开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MEMS惯导芯片

    4月25日,导远科技在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会首次公开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MEMS惯导芯片,据悉该款MEMS芯片已流片成功,即将进入量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09:03 459次阅读
    导远科技首次公开展示其<b class='flag-5'>自主</b><b class='flag-5'>研发</b>的新一代MEMS惯导芯片

    中国移动发布基于飞腾CPU自主研发的赋能AI算力时代的新产品

    4月16日,在中国南京举办的 “2024 全球 6G 技术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 基于飞腾 CPU 自主研发的赋能 AI 算力时代的新产品——“灵云” 无线通算智融合开放平台。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18:12 1071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移动发布基于飞腾CPU<b class='flag-5'>自主</b><b class='flag-5'>研发</b>的赋能AI算力时代的新产品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日前正式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中国最先进的量子算力、超级算力、智能算力首次实现同平台融合提供先进算力服务。今年1月6日,本源量子自主
    的头像 发表于 04-04 08:21 137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第三代<b class='flag-5'>自主</b>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

    国产连接器自主研发的魅力与力量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品牌要保持常青并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自身的研发创新实力。星坤深知这一点,因此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不断迭代新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0:18 168次阅读
    国产连接器<b class='flag-5'>自主</b><b class='flag-5'>研发</b>的魅力与力量

    从MATLAB到MWORKS,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的中国选项

    一、同元软控:敢担重任,研制中国自主的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 “中国需要自主的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3:06 215次阅读

    中国长鑫存儲自主研发 LPDDR5 完成

    长鑫存儲最近在其官网上宣布,已研发中国首款 LPDDR5 DRAM记忆体芯片,并即将推出包括12GB LPDDR5、POP封装的12GB LPDDR5及DSC封装的6GB LPDDR5等一系列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1:30 490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长鑫存儲<b class='flag-5'>自主</b><b class='flag-5'>研发</b> LPDDR5 完成

    “专精特新”点亮中国制造,汉思新材料自主研发生产芯片封装胶

    “专精特新”点亮中国制造,汉思新材料自主研发生产芯片封装胶汉思新材料近15年来始终秉持“专业专注专心”的创业初心,做好产品、办好企业。以公司研发投产的新产品芯片封装底部填充胶为例,该产
    的头像 发表于 10-08 10:54 806次阅读
    “专精特新”点亮<b class='flag-5'>中国</b>制造,汉思新材料<b class='flag-5'>自主</b><b class='flag-5'>研发</b>生产芯片封装胶

    麒麟9000s是国产的吗 麒麟9000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吗

    麒麟9000系列芯片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华为在过去几年积极发展自己的芯片设计和研发能力,麒麟系列芯片是其中的代表作。华为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技术人才,通过自主
    的头像 发表于 08-31 12:48 1.5w次阅读

    经纬恒润ModelBase为智能驾驶仿真全面护航

    作为本土20年的汽车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经纬恒润结合多年业务经验,自主研发,经过内外部验证,正式对外发布综合驾驶测试仿真软件——ModelBase-AD。ModelBase-AD版,具备车辆动力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7:20 630次阅读
    经纬恒润ModelBase为智能驾驶<b class='flag-5'>仿真</b>全面护航

    中国芯片产业加速自主研发,迎来新机遇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外部的压力只会增强中国企业加快自主研发的决心。半导体产业讲究全球合作,中国也在加速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这种限制对中国芯片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1:13 155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