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手机而言,“好不好看”是影响用户换机的至关要素,而屏幕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手机外观设计的风格。那么,在最近一年来智能手机的屏幕形态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全面屏”这个关键词最早诞生于2016年,但是它一经问世就饱受争议,因为只要是采用了18:9显示比例屏幕的手机,就都可以冠以“全面屏手机”的称号。
然而,“全面屏”却并不代表整个正面都是屏幕,第一批全面屏手机的屏占比能超过80%就算良心了。经过最近几年的大浪淘沙,智能手机在屏幕形态上已经达成了新的共识。
滑盖全面屏惨遭淘汰
前置摄像头是最容易影响屏占比参数的存在,为了彻底解放手机的“额头”,2018年以OPPO Find X、荣耀Magic 2、小米MIX3和联想Z5 Pro为代表的产品带来了“滑盖全面屏”的设计,它们在屏幕和机身之间藏有滑轨,握住手机上/下滑屏幕(Find X内置马达)就能露出隐藏的前置摄像头模块,动感十足。
原本以为滑盖全面屏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潮流趋势,没想到它们却遭遇了“诞生即绝唱”的待遇,纵观过去一年中也没有知名新品接过它们的“衣钵”。
没办法,滑盖设计势必要将手机从中间一分为二,从而导致用来安置前后摄像头和电池的空间变小,进而影响续航和拍照质量。
魅族黄章曾对这一设计做出过点评:“滑盖可以说是穷途末路倒退的设计,抛开复杂机械带来的麻烦,要么手机厚得像砖头,要么拍照成像质量大减。这是为了中看不中用的噱头,营销大师才会干的事,产品工程设计师不会这么做”,现在来看真的是一语中的。
升降摄像头顺利接班
导致滑盖全面屏预冷的另一个因素,则是升降摄像头方案的不断成熟。
这项最早诞生于2018年初并仅限旗舰手机享用的技术,逐渐呈现出了普及的态势,上有vivo NEX3这种顶级旗舰,下至realme X和荣耀9X这种千元价位的手机,都通过可随时弹出的前置摄像头获得了超过90%的屏占比。
当然,为了提升辨识度并与竞品拉开差距,升降摄像头方案也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比如集成两颗摄像头、改用独特形状结构、添加额外的柔光灯、在升降模块两侧添加LED呼吸灯效等等。
从使用寿命和安全角度来看,采用这种设计手机的镜头模块都拥有至少20万次的升降次数,并引入了跌落保护功能,当系统监测到手机下坠时摄像头会自动降回手机体内。
在更先进的屏下摄像头技术进入商业化量产以前,升降摄像头是现阶段实现“真·全面屏”设计的最经济解决方案之一。
“挖孔屏”渐成主流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异形屏”较之升降摄像头更具优势,也因此成为普及度最高的全面屏方案。
最近一个时期,原本占据统治地位的“水滴屏”正在遭受“挖孔屏”的冲击,现在几乎所有品牌都先后推出了采用该方案设计的产品。
2018年底,三星Galaxy A8s和荣耀V20成为了“挖孔屏”方案手机的鼻祖,它们都在屏幕的一角“挖”出了一个小孔,里面镶嵌着前置摄像头模块,从而“解放”了原本属于刘海、水滴和珍珠屏幕上方顶部的凸起空间。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在熄屏状态下实现了“正面几乎都是屏幕”的感官特效,在亮屏后这个小孔的位置也不算特别醒目,在优化过的UI界面的帮助下可以带来更完美的沉浸感。
而采用挖孔屏方案的手机之间,比拼的则是挖孔位置、屏幕材质,以及挖孔背后的技术是“通孔”还是“盲孔”技术。对LCD(IPS)屏幕材质而言,“盲孔”方案可以让摄像头的孔径更小。
相对而言,OLED(包括AMOLED)+挖孔屏可以实现更完美的显示效果,也能将孔径进一步缩小,目前最小的OLED屏幕孔径只有2.98mm,可以进一步还原纯净屏幕。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能塞进2颗摄像头的双挖孔和追求更小孔径的全面屏方案将会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只要系统UI优化的足够好,这些孔洞也不会明显影响既视感。
终结左右边框的“瀑布屏”
无论是挖孔屏还是升降摄像头方案,它们只能最大限度压缩手机屏幕的“额头”(上边框),最先进的COP屏幕封装工艺也只能压缩屏幕的“下吧”(下边框),对屏幕两侧的边框毫无办法,哪怕是3D双曲面屏幕也无法摆脱左右边框的束缚。
手机两侧边框的组成结构
随着2019年9月vivo NEX3和华为Mate 30 Pro的上市,这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这两款新品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全新的3.5D“瀑布屏”设计,屏幕两侧边缘以接近垂直的状态向下弯曲,犹如两泓飞瀑,恰好可以覆盖整个边框,在主视角下几乎是0mm的边框。以vivo NEX3为例,它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两侧边框彻底不见了,好像手机两侧直接被屏幕包裹了起来,其屏占比参数也达到了业内最高的99.6%。
为了避免持握时的误触,采用瀑布屏设计的手机都会在系统层面对屏幕两侧的触控功能进行限制,瀑布屏边缘向下垂直的部分只能用于显示而无法操作,只有正对用户部分的正面屏幕才能对触控操作进行响应。
考虑到90°瀑布屏的良品率较低,成本高,对炒股期货界面的显示不友好(看不到最边缘的K线图),所以现在不少新品会采用适当降低曲率的“飞瀑屏”,比如荣耀30 Pro,70°曲率恰到好处。
未来正在招手
除了偏概念的瀑布屏以外,折叠屏技术也终于从梦想照进了现实,柔宇科技的FlexPai、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和摩托罗拉Razr折叠屏手机都实现了商业化量产。需要注意的是,折叠屏的成本比瀑布屏还要高,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它也仅是有钱人的玩意儿。
如果你不在乎屏幕的左右边框宽一点,对折叠屏的体验也不感冒,2020年“真·全面屏”领域还将出现一项全新的技术——屏下摄像头方案。
2019年6月初,OPPO和小米高层先后曝光了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工程样机,并分别命名为“隐视屏”和的“透视全景屏”。
两个品牌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原理相同,都是建立在AMOLED屏幕面板的基础上,采用两块屏幕拼接的方式,在前置摄像头对应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透明屏”(定制阳极材料的AMOLED面板),外部光线可以透过这部分屏幕区域直达摄像头内部的传感器,从而提升成像素质。在不使用摄像头时,这一小块“透明屏”还能正常显示屏幕内容。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出现,可以让“真·全面屏”手机无需改变现有形态,彻底摆脱复杂机械结构的束缚,不会增加机身重量影响续航。可惜的是,屏下摄像头方案并不完美,自拍的照片略有偏色和模糊,在正常显示时也存在色彩失真、分辨率降低的缺陷,在显示浅色画面时尤为明显。
现在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正在想办法寻找更完美的阳极材料,优化传感器和AI算法。如果不出意外,采用屏下摄像头方案的手机将成为2020年顶级市场中的又一个爆点。
屏幕形态之外的变化
最近,智能手机的屏幕在形态之外还呈现出了诸多变化。
首先,就是显示比例正逐渐从18:9、19:9、19.9:9过渡到20:9,对应2400×1080像素的分辨率。这种比例的屏幕可以在不影响持握感的前提下进一步“拉长”屏幕,从而获得更为震撼的视界。而且在视野变大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机身宽度,持握感和过去保持不变。
为了提升游戏体验,在这一年中有更多的产品引入了更高“采样率”和“刷新率”的屏幕。其中,屏幕采样率是针对手机屏幕在触控操作时的灵敏度指标(60Hz为标准,最高可达240Hz),通俗理解就是屏幕每秒对手指触摸采集样本的频率,采样率越高的屏幕触控响应时间越短,翻译过来就是越“跟手”。屏幕刷新率代表屏幕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60Hz为标准,90Hz~144Hz则常被称为“流体屏”),刷新率越高可以显著降低图像显示时的闪烁和抖动问题,减轻眼睛疲劳感,又不容易引起眼睛酸痛和头晕等问题。
为了契合用户追求护眼的消费心理,今年有更多的手机厂商都开始选择做TÜV莱茵的低蓝光认证,通过该认证的手机屏幕能够有效降低导致眼睛疲劳的蓝光含量,结合护眼模式下的色温亮度调节,可以进一步减少长时间阅览屏幕对眼睛的伤害。
随着采用OLED材质屏幕的手机越来越多,可降低低亮度下屏闪问题的软件DC调光功能已经逐步普及,而还有更多新品在系统层面引入了全局黑色背景显示的功能,可以充分挖掘OLED屏幕黑色背景下几乎不耗电的省电优势。此外,更高色域、更高发色数、色彩准确度、更高峰值亮度和HDR等认证,也是高端手机屏幕之间区分高下的比拼点。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429浏览量
179834 -
OLED
+关注
关注
119文章
6180浏览量
223819 -
全面屏
+关注
关注
5文章
907浏览量
41012 -
屏下摄像头
+关注
关注
0文章
83浏览量
1019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