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智造2025”·2016产业峰会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部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杨春立表示,未来我国“互联网+”制造发展有五个着力点。
以下为演讲内容:
尊敬各位来宾、企业家、各位朋友,还有媒体界各位专家,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峰会,首先特别感谢主办方21世纪报系的邀请。今天演讲题目,主要围绕互联网+制造,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可能大家都知道去年5月29号我国发布了制造2025,7月1号又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两个大战略发布之后,无论我们政府,还有企业界、行业界都在探讨一个问题,怎么样如何协同推进制造2025互联网+,所以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课题,所以这就是我今天要选择这个课题,把我们这段时间研究成果跟大家进行分享。
这里面有几张片子,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发布在今年1月5号李克强总理的文章,其中一篇提到,我国发展制造业最显著特征就是互联网+智能制造,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国家最近几年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把互联网+制造融合在一起,为转型升级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在正式演讲之前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其中一个就是通用,大家对通用并不陌生,大家可以看到这几个数字,这张图是1994年-2014年20年,他们一直去金融化,1994年金融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接近60%,从1994年开始金融业务在不断缩减,最低可以看到2009年低于10%左右,从11年到现在,以及在把金融这块业务缩减,同时在其他方面在布局,在工业、互联网方面进行布局在软件这方面,所以未来目标就是软件类的收入超过150亿美元,成为全球十大软件公司,所以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在业界响当当制造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软件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可以看到,广东、江苏都在用机器人换人,这里面有一些案例,最终得到结论,无论从同济大学的研究案例里面,还是纽约时报等等这些研究结论来看,机器换人是未来3.0,软件换人是真正4.0。
这个案例是德国西门子,西门子也是一个典型制造业企业,这几年西门子也在大力布局软件业,他的布局就是要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这里面有一些数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张表是07-14年,整个西门子在软件这个领域进行的一些收购、兼并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西门子这几年也在整个系统解决方案方面,所进行的布局。
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跟大家共同探讨四个方面:一、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制造;二互联网+制造到底是什么发展趋势;三互联网+制造从哪些方面变革我们产业发展模式,我们如何推进互联网+制造。
互联网+制造背景,大家可以看到,半个世纪,信息技术持续创新,比如说集成电路,大家都不陌生,摩尔定律,光存储等软件,都在向前不断创新发展,最典型比如说CPU的性能,你看到现在已经提高3500倍。这些数据都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信息技术创新速度非常快,这是一张图片,65年IBM要用一台存储器,你看需要4个小伙子还需要工具搬运,但现在一个8G的优盘,一个小孩子就可以拿得动。
信息技术产业、制造业的融合所产生一些变革,这里面有,1946年计算机诞生以来,一直发展到现在,大家所熟悉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这些都在快速发展,这些所发生的转变,都在进一步使得我们制造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比如说46年计算机诞生之后,随着制造业就诞生数控系统,到今天大家所熟知互联网、工业这些都是基于这些所发展的,使得我们制造业才能谈到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制造等这些方式。
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对于制造业变革就是通过由最初辅助手段,一直到和装备进行集成,到今天从业务模式融合进行几个方面。
我们看看互联网,互联网一直从生活服务领域,从电子商务消费领域,这张图清晰展现互联网从桌面互联网1.0时代,诞生到现在对我们整个生产、研究一些影响。
所以说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技术、业内需求都可以看到互联网已经能够满足制造所说达到智能生产的基础条件,比如说我们的精准感知能力、宽带使得信息传输、传递能力,云计算,大量计算处理、转换能力。所以使得我们在生产过程当中,可以实现对生产数据、可以实现实时感知,可以计算,同时可以进行反馈,也可以连通,所以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今天谈智能生产才有了可能。
我们再看看互联网+制造的发展趋势。我们看看其实今年我们在做互联网+的时候都知道,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总结互联网+实际上从最初连接,在连接产生各种各样关系,提高我们能力,构成一个完整、优良生态,最终使得我们生产效率、设备效率都进一步提高了。
这里面也是当时我们对互联网+内涵界定,实际上就是通过线上企业、线下企业的融合,或者说一种集成,使得线下企业能够在生产方式上发展、创新。最终使得我们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可以很好融合、发展。
我们总结的互联网几个特点,比如说规模效应、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在创造价值的时候,实际上是遵循一个定律,就是卡斯定定律,我国用户规模比较大,我国可以在互联网这方面可以产生更多价值。另外,对于技术产业周期性影响,这张图大家也可以看看,相当于每一个十年,从上世纪90年代PC互联网诞生,到2000年移动互联网诞生,一直到现在产业互联网,每十年产业都会发生比较重大的变革。
这是互联网一些优势,比如说便捷,大家都可以体会到;还有扁平,还有规模的优势、聚合等等这些互联网优势,今天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普惠、聚合等这些优势。这是我们当时总结互联网+的几个特点,比如说这个通用性,我们认为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一种通用技术,所以互联网+具有通用性,还有网络外部性,还有协同共享、去中间环节,互联网最重要就是把中间环节省略掉了。还有这种聚合,聚合结构的优势,这个是从互联网+对产业、企业发展方式所产生的变革作用进行总结的。
这个我们就想,我们也是从去年一直到现在在探索的,互联网+制造,正在遵循什么规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横坐标,实际上是我们几个重点产业、消费、装备、原材料等,我们纵坐标互联网和这几个产业融合阶段。大家可以看看,对于消费、消费品这个行业来说,实际上互联网融合的程度比较深,但对于我们的装备、原材料、能源融合环节还是属于初步阶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规律?就是因为不同的产业对互联网影响时间不一样,越靠近下游,且用户关注就早发生变革,像服装、家电等这些跟用户距离最近,所以这些行业跟互联网融合也是最快的。
这个我们是从产业链角度看看,到底互联网对整个产业的融合作用,实际上就是遵循逐渐传导的过程,比如说还是以三个行业装备、原材料、消费品。消费品这个行业互联网已经在进行在中游、下游深度融合,现在还是属于初步阶段。
我们又从区域层面看看互联网对制造业影响,这是从慢慢一个环节,或者一个单点环节,从这种小范围投入再慢慢向大范围高效、协同转变。比如说宝洁公司等等,他们都是在向成熟、全范围、高效、协同方式转变。还有我们今天大家所关注的双创平台,也是基于互联网从逐渐企业内部,应用向企业外部,甚至向整个行业开放这种创业资源,整个产业链形成良好的生态。
还有一个趋势,我们从同质化为特征这样的个性,同质化、个性化并存,这是非常明显规律,广东尚品宅配,我们也在调研,发现他们在C2B方面做得非常好,还有这些企业也是做得不错。
还有一个发展趋势,我们从整个生产者或者客户参与程度来看,实际上原来我们生产主导和消费者指导,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参与制造、研发的过程。
下面跟大家探讨到底互联网制造如何变革我们制造业,我们说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就是集中在五大变革,前期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变革规律、趋势来看。比如说在产品层面、生产过程层面,制造业价格链提升方面,在组织管理模式方面,在我们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这几个方面都产生很大影响。
比如说在产品个性化方面,我们这里面所举的例子,这是他们集团开展C2B开展服务经营模式,说到今天大规模化定制,从表面上来看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但从企业内部来看,这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集成响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企业就是大数据驱动型的企业。
这里面也有一些对比,大家可以对福特并不陌生,福特是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流水线比较典型案例,但是那个时候,客户没有更多选择。
制造业价格连提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这里面很多装备制造企业,比如说三一重工,都以设备互联网,对设备进行远程维修等等。
还有市场过程虚拟化,我们说智能制造为什么可以实现?就是因为我们互联网制造过程当中,运用很多比如说云计算、大数据,还有我们自动控制等很多技术、平台使得我们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实时监控,也可以进行虚拟仿真。
这里面有几个案例,比如说在不同的企业,每个企业在每一个环节他们都有一些仿真应用做得比较好。
这个层面就是组织分散化,互联网+对制造业产生最大变革就是在组织管理模式层面,这里面我们举海尔例子等,基本上他们都是通过建立这种众包,双创平台,聚集全球相关创新资源,共同完成一款产品研发、设计。
资源方面的变革,我们这里面形成制造资源的云化,大家知道北京数码大方,他有一个工业云平台,通过这个云平台主要就是对制造业所用到的CD、CM等,他们现在集中就是CD软件、工具,可以在云平台进行共享、使用。
我们在前期研究当中也发现,国家实际上在互联网+制造方面,还是有一些企业,走在前面的,这里面我们总结7个模式。
众包众设研发模式,我们选择苏宁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具体介绍,如果大家关于工信部上周开发一个平台,制造业大企业双创平台这里面集中很当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也在上面进行发布,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大规划个性化定制生产,这里面前面已经生产了,这一块主要在服装领域做得比较好。
精准供应链这个模式,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在精准供应链方面,开始构建一个网络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供应商、上下游供应商资源集中在一起。
平台化生态化组织,我们把它称之为是平台化生态组织模式。
在线服务,也就是前面所说三一重工这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这里面也有一些对比,通过传统制造企业和服务制造企业,在业务流程、在运作方式,在服务的创新、交易方式等等这些企业都有一些对比。
这主要在装备制造业的领域,另外还有资源优化、配置,我们这里面主要选择我们CA19的典型案例。
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开始进入生活领域里面,社交场景化的营销,这一块也在我们制造业里面应用最普遍,也最成熟互动模式。
最后跟大家探讨,我们出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我们都有一些研究,我们对这三个国家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实际上美国在互联网、制造业这两个领域发展得都很强大,而且也涌现了像GE、IBM等等一批非常强大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何发展互联网+制造。
我们看看德国,德国现在正在转型,从德国来看制造业非常发达,但互联网是相对比较弱的,对我国来说相对来说,我们互联网算是比较强,因为从前十大互联网企业来看,我们国家占4个。但是我们没有西门子、GE这样强大制造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如何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我们当时提出一个理念要实施双轮驱动的模式,比如说我们在装备制造业,就可以由制造业主动和互联网拥抱,采用三一重工等模式,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于消费品这种行业,可能消费端、客户比较健康,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让互联网来拥抱这些行业,探索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路径。
所以当时我们也提出一些原则,比如说在促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软件,一定要重视数据,重视云,数据共享,所发展的作用。我们觉得软件是实现智能制造载体,数据是灵魂、云是方法、途径。
所以基于这样分析,我们提出来我国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有几个点:一、发展互联网+智产品,推动工业产品价值链向高端跃升。还有智能工厂,从机器智能到系统智能。智能生产,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产要素逆向整合。智能服务,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基于平台打造一些智能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智能制造,我们要构建新四基,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工业强基,这里提出就是智能新四基。
为什么要提智能产品,原来大家都使用的功能机,是没有什么智能化,今天大家对智能手机并不陌生,比如说芯片、初期器、后台芯片等等对这些的改造提升,使得我们今天手机智能程度越来越高,这样就提升整个产品的智能化,也使得这个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这里面也总结了,智能产品可以做什么?可以优化、控制等等。产品智能化也有一些显著特征。
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可以使整个系统、生产线智能化提升。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程度演进过程。智能工厂本质就是原来的硬装备,大家所看到的一台一台的设备,到软装备,就是指里面所嵌入芯片、软件、系统等各种各样平台,这些集成整个生产过程当中的经验、工艺、科学的方法、规则、先进理念等等。最终核心就是由原来机器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转变。
对于理想制造业来说,智能工厂怎么构建?这里有一个路径,理想制造从智能制造单元,到智能生产线生产车间,最终实现智能工厂。
我们选择一个点、指标来看看智能生产装备智能化,我们对国家这几个小微型企业、大型企业等都进行对比了。
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李克强总理两次提出定制化生产模式。所以我们认为整个定制化生产模式,就是要越来越接近客户,越来越使我们产品积极响应客户需求。最终实现线上咨询、网上下单,到工厂可以实现针对每一个客户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最终实现人性生产、最后实现精准配送。
这里面提到个性化定制生产,对我们企业所发生变革,个性化定制生产,是对于企业背后数据的组织管理模式。还有我们的智能服务,十八大四中全会的智能服务这里面也有一些战略部署,这里面提到德国的我们请来相关研究机构,对于智能服务的理解。
所以我们认为,总体来看,除了大家所熟悉工业4.0,实际上智能服务也是非常重要强调的一个内容。这是一个案例,罗·罗,通过发动在线维护,实现智能服务的业务。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案例就不介绍了,还有我们的新四基,这跟大家探讨一下,我们都知道有传统四基,新四基,要实现智能制造,我们离不开一软、一软一网一平台,一硬就是我们遍布在生产、车间的自动控制,一软就是使我们的核心工业软件的体系,我们曾经去我国一些重点全国航空航天这样大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其实因为核心,因为工业软件缺失,使得这些企业在这些区域不能用这些企业生产的软件,所以软件是我们实现智能制造必备技术。一网就是工业互联网,还有一个就是工业云平台,这是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总体来看实现互联网才刚刚开始,所以如何推动我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还有很长路径需要走,希望各位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责任编辑:tzh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79文章
11351浏览量
360689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086浏览量
102676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466浏览量
7624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