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工业互联,必须构建完善的工业传感组网体系,因为工业互联网时代就是将机器、设备、人员、物料等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连接,同时进行数据的汇聚、处理、分析,并为工业的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最终提升制造业与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会议中强调,要加快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无疑让工业互联网及其上下游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传感器是工业装备的“眼耳鼻舌”,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工业互联网和传感器是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关系:传感器是工业互联网数据的采集入口,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关键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提供了数据清洗、存储、交换以及价值挖掘的平台,促进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应用。
我国传感器产业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传感器企业规模小,起步晚,技术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产业链关系松散,产业融合与聚集度不高,没有形成合力。传感器市场混乱,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也缺乏统一的产品性能评价标准,传感器产业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化应用,单只传感器价格偏高,市场竞争力弱。
工业互联网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对传感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是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的采集密度和精度提出更高要求(采集密度)。在工业设备高速旋转的情况下,数据采集频度高,采集的数据量大,7*24小时长时间持续稳定,杜绝数据丢失,保证无损全时采集;二是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的运行环境提出更苛刻要求(运行环境)。在工业生产场景下,传感器需要具有耐高温和极寒的温度、耐盐类腐蚀和酸碱性腐蚀、耐潮湿、耐飞沙走石和灰尘、耐剧烈振动和冲击、以及耐噪声的能力;三是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的智能性提出更高要求(智能水平)。传统传感器单一的输出功能,已经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新型传感器需要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存储、通信传输、统计分析以及自补偿、自检查、自校正、自诊断等功能;四是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本土化提出更高要求。我国传感器产业空心化严重,90%的高端工业传感器被国外厂商垄断,我国厂商大多处于中低端领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过去,数据泄露局限在一个厂房、一家企业,而在工业互联网全面互联的大背景下,数据泄露可能扩展到整个产业链,造成整个产业的经济利益损失。
工业互联网时代,传感器是网络互联数据产生的根源
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给传感器带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感器将向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低功耗、高精度等方向发展。工业互联网时代要求万物互联,这要求作为数据汇聚感知的传感器成本要低,只有低成本传感器才能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建设,为我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将对传感器产业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我国传感器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一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传感器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拉动了传感器需求上升。国产传感器企业可以抓住市场的机会,推广传感器的应用,提升企业实力,扩大产业规模。
二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打通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产业链协同。传感器产业链上游为元件、芯片、电路、微控制器、涂覆材料等企业,中游为传感器封装和制造企业,下游为传感器应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实现我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互联,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产业合力。
三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促进传感器技术水平的提升。一个成熟的技术和产品离不开应用推广过程中的反复迭代和持续优化,工业互联网恰好为传感器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以及产业链创新生态。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传感器是网络互联数据产生的根源,是工业互联网的神经末梢,为工业互联网全生态构建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器件。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的不断深入,对传感器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tzh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45文章
50384浏览量
750650 -
5G
+关注
关注
1352文章
48290浏览量
562757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286浏览量
9401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