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ARM在移动端芯片领域的造出更高性能的 CPU

lhl545545 来源:与非网 作者:脑极体 2020-08-26 14:58 次阅读

2020 年,各种大小黑天鹅事件的出现,都将为未来我们的生活留下难以抹灭的影响。全球一体化、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因为一个小小病毒的狡计就变得嫌隙不断、隔阂丛生,而原本全球共享、互惠互利的科技产业,也成为各国利益博弈中首当其冲的冲突地带,变得敏感而复杂。

今年 4 月,软银将 ARM 挂牌出售的消息,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全球科技产业的池塘,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将主要的半导体产业的巨头都牵扯其中。现在,人们在把像苹果、三星、台积电、高通英伟达等可能接手 ARM 的买家挨个猜测一番之后,英伟达成为那个最后亮出底牌的接盘手。

作为当前刚刚超过英特尔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芯片公司的英伟达,宣布以 400 亿欧元,也就是约合 524 亿美元的天价,从软银公司手中买下 ARM 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 IP 企业。

据报道,现在双方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排他谈判阶段,最快能在这个月底完成收购。但这笔巨额收购是否能够通过双方开展业务相关国家的反垄断调查,暂未可知。

不过,这家卖身日本投资企业的英国半导体 IP 企业,如果委身美国企业的英伟达,就将失去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当中的中立身份,也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对于这笔巨额收购,ARM 联合创始人 Hermann Hauser 语出惊人,他表示:英伟达收购 ARM 将会是一场灾难。Hauser 所谓的灾难,可能主要是指 ARM。但这一“灾难”也可能既是指英伟达,同样也可能是指的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其中的利害关系,虽然当下我们难以说清来龙去脉,但 ARM 被英伟达时候之后的种种可能结果,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英伟达收购 ARM 的“鲸吞”野心

买下 ARM 对于当时的软银很重要,卖掉 ARM 对于现在的软银也很“重要”。

2016 年,软银花了 320 亿美元买下 ARM 公司,成为当时堪称天价的科技收购案。但孙正义对买下 ARM 信心满满,因为他从 ARM 这里看到了世界未来的样子,那就是掌握未来物联网的核“芯”,一统物联网江湖。

如果用长期眼光来看,孙正义决心收购 ARM,显然更看重 ARM 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对于软银的投资回报。事实也证明,在过去的三年里,ARM 的营收几乎没有增长。即便是今天以 500 多亿美元的价格卖出,三年增加 60%的投资回报,也可能无法达到孙正义当初设想的 10 年 10 倍的目标。

不过另一方面,由于软银的主营业务并不在半导体、计算机硬件领域,被软银持有的这几年当中,ARM 除了不计成本地扩展业务线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估计软银内部也在评估自身能否驾驭 ARM 这样的顶端芯片企业。

现在软银决定“忍痛割爱”,确实是到了不得不卖的地步。由于之前一系列糟糕的失败投资和当前疫情雪上加霜的冲击,软银陷入上百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之前已经不得不通过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权来还债,现在则到了不得不出售 ARM 才能扭转经营压力的地步。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英伟达收购 ARM 中间这笔 200 亿美元的溢价实在是不值,因为只有屈指可数的买家,而现在只有英伟达一家感兴趣,现在非常缺钱的软银其实并没有多少谈判余地。可见,如果不是软银和他们的代理商高盛有超高的“忽悠”能力,那就说明收购 ARM 对于英伟达来说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英伟达在 GPU 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在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芯片、HPC 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在 AI 芯片领域,将竞争对手英特尔远远甩在后面。

而 ARM 早已是移动终端芯片市场的主导厂商。作为全球领先的 RISC 架构的半导体上游厂商,ARM 通过其独特的 IP 授权模式占据着移动终端芯片 90%以上市场份额。现在 ARM 芯片正在朝着 PC、服务器等原本属于英特尔 x86 系统的领域进展,近日苹果宣布在其 Mac 电脑上专用 ARM 架构的自研芯片正是这一趋势的一大表现。

通过对 ARM 收购,英伟达能够获得的直接好处包括:

首先,英伟达可以直接扩展自己的产品阵容。英伟达可以利用 ARM 在移动端芯片领域的技术造出更高性能的 CPU,与英伟达的 GPU 产品形成良好的技术互补,打造更为先进的、更为灵活的芯片解决方案。

其次,英伟达早已开始布局 ARM 生态,去年,英伟达开始推动向 ARM 生态系统提供全堆栈 HPC 软件,推动 ARM 架构的高性能服务器的实现。而收购 ARM 之后,使得英伟达成为 ARM 的在推进超级计算机的实际主导者,从而真正与英特尔一争高下。

最重要的则是,英伟达自身的 GPU 业务正在遇到增长瓶颈,必须依靠新的技术路线,扩宽业务线,才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也能够在半导体产业牢牢扎根,巩固其基础核心地位。

但是风险是与好处相伴而生的。一方面,英伟达这次可是直接动了众多竞争对手的“奶酪”,ARM 现在所建立的中立、开放的生态能否持续,ARM 的 IP 业务授权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英伟达是否也能够同样驾驭 ARM 生态,达成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的局面,还需要看黄教主的后续努力。这些正是英伟达需要回答的问题。

英伟达没法忽视的“灾难”考验

当初,ARM 被来自日本的软银收购,虽然也引发一些争论,但绝没有今天英伟达从软银手中接盘而引起如此大的争议。首先软银的性质是一家全球性的科技投资公司,自身没有半导体业务,另外英国政府对于软银的收购做了一系列约束条件,软银也同意将 ARM 总部继续留在剑桥,并增加 ARM 员工。当时 ARM 创始人 Huaser 对此次收购的批评是,认为“金钱味道”太浓,英国将“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出售给出价最高者”。

而这一次英伟达就不再有软银这样的“人畜无害”的资质了。英伟达本身就是一家半导体设计制造企业,正在不断扩大其半导体产业线,与英特尔、高通、三星等公司在 PC、服务器、移动终端、AI 以及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所有领域展开竞争,一旦收购 ARM,既会继续侵占英特尔的芯片市场,又会对 ARM 生态中的同行形成根本性威胁。

同时,英伟达又是一家典型的美国企业,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竞争下,英伟达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现在把原本还有一丝“中立”色彩的 ARM 纳入麾下,这就让 ARM 的中立性荡然无存。原本受美国的长臂管辖的影响,ARM 已经宣布终止对华为进行新架构的授权,未来这一授权禁令将更加难有转机。

显然,尽管很多影响并非英伟达本意,但是这两个无法更改的现状,将使得 ARM 直接出现巨大的信任危机。

Huaser 的最大担心就是英伟达掌控 ARM 后,会对 ARM 的中立性造成影响,迫使那些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开始考虑逃离 ARM 的生态,寻求 ARM 的替代方案。而一些分析人士也表示,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 ARM 客户转头 RISC-V 阵营。

熟悉半导体产业的人都知道,RISC-V 是一套完全开源的精简指令集,由于精简、灵活和模块化特点,能更好地满足物联网、AI 等应用的差异化需求。虽然没有 ARM 指令集架构如此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但也正在成为包括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内重点发展方向,为开发区别于 x86 和 ARM 的全新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也就是说,离开 ARM,很多企业并不是没得选,RISC-V 可能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半导体力量的一次突围机会。反之,对于 ARM 的长期发展来说,失去中立性和开放性,可能将是其能够抓住物联网时代的主要威胁。

第二大问题是,英伟达“鲸吞”ARM 之后的兼容问题。一是,英伟达能否让 ARM 的授权生态保持独立运作,比如利用对 ARM 的掌控,提高某些竞争对手的 IP 授权费用,甚至直接禁止为某些企业提供新的 ARM 架构,这些都将是未知数。当然,面对各国对收购展开的反垄断调查,英伟达自然要保证对于 ARM 开放生态的维护,但行胜于言,没有企业会把自己的前途交到强敌手中。

再是,英伟达如果开始涉足 ARM 的 IP 授权模式,能否很好的与自身业务进行整合。据了解,英伟达曾经考虑过 GPU 核心的 IP 授权业务,但实际上除了将早期 GPU 核心给 Sony 应用于 PlayStation 3 游戏机,英伟达从来没有真正授权任何 GPU 核心给其他客户,主要是低估了 IP 授权的难度。对于这种费神费力又不太赚钱的业务,英伟达此后能否继续打理好,确实是不小的考验。

当然,这些“灾难”还是英伟达事后要考虑的。现在这场交易最终是否达成,可能还要经过有业务往来的各国反垄断调查,这也是苹果、三星选择即时退出收购的原因之一。那么最终能否完成收购,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那最终万一要收购成功了呢?

半导体市场的风云诡谲

有专家评价,这(收购 ARM)会是黄仁勋作为英伟达 CEO 以来最鲁莽的行动。不过,从目前英伟达积极主动的收购意向来看,任凭外界如何分析,也无法改变黄教主已经构想好的 CPU+GPU 双核心的超级芯片平台,成为未来半导体领域一枝独秀的那个 NO.1。

在英伟达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的时候,整个 ARM 生态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半导体产业生态也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业界猜测,ARM 的 CPU 和英伟达 GPU 的整合优势,会使其拥有更为领先的服务器芯片解决方案,直接成为以 x86 为核心的英特尔和 AMD。那么这两家长期争斗的企业将有可能走向联合,一起来对抗英伟达的新攻势。

另一方面,三星和 AMD 也在合作推出猎户座 GPU,试图在移动端对 GPU 市场发起攻击,未来也许能够看到诸如苹果、高通等企业涉足 GPU 领域,抢食英伟达的市场。

最终影响最大的还是 ARM 的生态系统。由于“卖身”英伟达,ARM 作为唯一非美国的中立优势消失,迫使 ARM 老客户开始转向 RISC-V 这样的开源指令集架构。至少对于我国的芯片设计厂商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发展路线了。

整体来看,从这次英伟达对 ARM 的巨额收购,以及一系列的半导体产业的并购来看,巨头之间通过整合并购来保持技术的垄断优势,同时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已经成为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显然对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和地区是极为不利的。核心技术产业的收缩使得技术所在国家拥有更强的操控力,新玩家的减少也让半导体技术创新变得越发艰难,这些企业想要从小到大实现逆袭的机会已然渺茫。

未来半导体产业会日渐“无聊”,而现在能够打破这种“无聊”趋势的机会,只能掌握在吾辈手中。而从这次 ARM 被卖身英伟达的时间点来看,已经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了。
责任编辑:p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49

    文章

    48563

    浏览量

    413044
  • ARM
    ARM
    +关注

    关注

    134

    文章

    8736

    浏览量

    363307
  • cpu
    cpu
    +关注

    关注

    68

    文章

    10535

    浏览量

    207629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芯品# 高性能计算芯片

    Arm Neoverse基于CSS的CPU芯片组具有超高速接口和高级封装,可为AI,HPC和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可扩展的性能 英国伦敦和加拿大多伦多-2024年6月6日- Alphawav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0:28 213次阅读

    新的Armv9 CPU技术加速AI在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发展

    当今移动设备上的大多数人工智能 (AI) 工作负载均可在 Arm CPU 上运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1:44 264次阅读
    新的Armv9 <b class='flag-5'>CPU</b>技术加速AI在<b class='flag-5'>移动</b>设备等<b class='flag-5'>领域</b>的发展

    天玑9300旗舰芯:全大核CPU架构,性能与能效的提升

    “全大核”CPU 架构设计打破常规,摒弃小核,采用超大核(Arm Cortex-X)与大核(Arm Cortex-A)的组合,以更高时钟频率提升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0:22 296次阅读

    谷歌发布Arm架构CPU性能超越x86和通用Arm芯片

    据悉,谷歌计划借助谷歌云提供名为Axion的基于Arm的中央处理器(CPU)。该公司表示,其性能优越,超过同类x86芯片及云端通用Arm
    的头像 发表于 04-10 09:25 293次阅读

    Arm Neoverse CSS V3 助力云计算实现 TCO 优化的机密计算

    Arm 基础设施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 Mohit Taneja Arm 基础设施事业部产品总监 Saptarshi Mondal   实现高性能定制芯片  
    发表于 03-26 16:37 170次阅读
    <b class='flag-5'>Arm</b> Neoverse CSS V3 助力云计算实现 TCO 优化的机密计算

    x86与arm架构区别主板还是cpu

    开发的一种32位和64位计算机处理器架构,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领域ARM架构则是英国公司ARM Holdings开发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架构,主要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
    的头像 发表于 12-21 17:08 1171次阅读

    BLDC市场稳定增长,电机向更高性能发展,核心控制技术如何助力?

    控制是BLDC的核心主题,更高的电机性能均需要控制芯片予以实现,这对芯片设计公司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厂商在电机控制软硬件技术上的持续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02:04 2671次阅读
    BLDC市场稳定增长,电机向<b class='flag-5'>更高性能</b>发展,核心控制技术如何助力?

    钡铼技术ARM工控机在自动化生产线领域的应用

    ARM工控机是一种基于ARM架构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用于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进行数据采集、监控、控制和通信等应用。ARM(Advanced RISC Machine)架构是一种低功耗、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9:14 265次阅读

    清华大学团队在超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清华大学团队在超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09:20 730次阅读
    清华大学团队在超<b class='flag-5'>高性能</b>计算<b class='flag-5'>芯片</b><b class='flag-5'>领域</b>取得新突破

    TenstorrentInc首席CPU构架师 练维汉:助力数字化升级的RISC-V AI 高性能CPU

    (电子发烧友网 张迎辉)在2023年8月28日上海临港举行的第三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主办方特别邀请到了高性能 RISC-V AI芯片公司Tenstorrent Inc首席CPU构架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12:05 2858次阅读
    TenstorrentInc首席<b class='flag-5'>CPU</b>构架师 练维汉:助力数字化升级的RISC-V AI <b class='flag-5'>高性能</b><b class='flag-5'>CPU</b>

    ARM定制说明:ARM上实现创新和更大的灵活性

    ARM定制指令使芯片设计人员能够通过小型嵌入式处理器中添加特定于应用领域的功能来进一步提高性能和效率,同时保持
    发表于 08-23 08:19

    全志科技v853芯片性能怎么样

    全志科技v853芯片性能怎么样? 全志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领域芯片设计公司,其V853芯片是其旗下一款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17:33 3129次阅读

    Arm Forge 22.1.3版用户指南

    本节概述Arm®Forge。 Arm Forge结合了用于并行高性能应用程序调试的Arm DDT、用于性能分析和优化建议的
    发表于 08-10 06:29

    Arm领域管理扩展(RME)介绍

    本指南介绍了领域管理扩展(RME),这是该体系结构的扩展。 RME是Arm机密计算架构(Arm CCA)的硬件组件还包括软件元素。RME动态地将资源和内存传输到一个新的受保护的地址空间,更高
    发表于 08-02 11:40

    Arm芯片的下一站是PC市场吗?

    ‍‍‍‍‍‍‍‍‍‍‍‍随着 Arm 架构芯片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中的普及,凭借算力、功耗、生态上的快速发展,Arm 架构芯片正大举进攻
    发表于 07-22 15:26 428次阅读
    <b class='flag-5'>Arm</b><b class='flag-5'>芯片</b>的下一站是PC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