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首次以实验形式测试了厘米级长度单根超长碳纳米管的耐疲劳性

ExMh_zhishexues 来源:知社学术圈 作者:知社学术圈 2020-08-30 11:16 次阅读

超强超韧和超耐疲劳性能的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防弹衣、大型桥梁、运动器材、人造肌肉等众多领域都面临巨大的需求。碳纳米管是典型的一维纳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学强度最高和韧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观强度和韧性均比目前广泛使用的碳纤维和芳纶等材料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然而,由于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难以被测试的特点,单根碳纳米管的疲劳行为以及疲劳破坏机制研究是该领域长期未能搞清楚的难题。由于疲劳可以在应力水平远低于静态断裂强度的情况下发生,探究疲劳行为和潜在的破坏机制对于新材料的应用和长期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和张如范副教授团队首次以实验形式测试了厘米级长度单根超长碳纳米管的耐疲劳性。相关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长碳纳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为题,于北京时间8月28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上。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和张如范副教授,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工系2016级博士生白云祥,其他参与研究的作者包括清华大学化工系硕士生岳鸿杰、博士生申博渊、孙斯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喜德教授、徐志平教授、王海东副教授以及博士生王进、王识君。

为开展单根厘米级长度碳纳米管的疲劳力学行为测试,研究团队设计搭建了一个非接触式声学共振测试系统(non-contact acoustic-resonance-test,ART)。与基于电子显微镜的纳米材料测试系统相比,ART系统具有多方面优势,该系统不仅避免了电子束导致的样品损伤,也使得厘米长度的一维纳米材料的疲劳测试成为可能,同时还解决了小尺寸样品夹持以及高周次循环载荷的施加问题。

图1. 超长碳纳米管的结构和疲劳测试方案

研究人员发现,碳纳米管具有十分优异的耐疲劳性。碳纳米管的耐疲劳性受到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图2. 室温下的超长碳纳米管的耐疲劳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对疲劳破坏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与一般传统材料的疲劳损伤累积机制不同,其疲劳破坏呈现出整体破坏性,未发现损伤累积过程,初始缺陷的生成对碳纳米管的疲劳寿命起主导作用。

图 3. 不同温度下的碳纳米管耐疲劳性

这项工作揭示了超长碳纳米管用于制造超强超耐疲劳纤维的光明前景,同时为碳纳米管各领域相关应用的寿命等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课题组成员简介:

魏飞,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发表论文600余篇,SCI他引4万余次,是汤森路透近五年材料领域高被引科学家之一。开发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碳纳米管生产技术,在流态化、多相催化及碳纳米管领域贡献卓越。过去十几年间,魏飞教授团队在超长碳纳米管生长机理、结构可控制备、性能表征和应用探索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团队曾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并具有完美结构和优异性能,并可实现99.9999%半导体性高纯度。此外,团队首次发现了宏观长度碳纳米管管层间的超润滑现象,并实现了单根碳纳米管宏观尺度下的光学可视化及可控操纵。制备出了强度高达80 GPa的碳纳米管管束。以上成果相继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学研究评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纳米快报》(Nano Letters)等国际期刊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开展超长碳纳米管制备超强纤维打下了基础。

张如范,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2005-2009年本科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2009-2014年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2014-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并成立独立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与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在超长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与性能表征、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的结构调控及其电催化应用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自2018年研究团队成立以来,张如范副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化学工程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微尺度-方法》(Small Methods)、《材料化学期刊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化学-可持续化学》(ChemSusChem)、《复合物科学与技术》(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撰写学术专著2部。获2020年清华大学春季学期在线教学优秀教师奖、2020年《材料化学期刊A》新锐研究者奖(2020 Emerging Investigators of Journal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9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9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2018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18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8中国新锐科技人物、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瑞士乔诺法青年研究奖等荣誉和奖励。

论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7/1104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纳米管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3

    浏览量

    11852
  • 电子束
    +关注

    关注

    2

    文章

    73

    浏览量

    13117

原文标题:今日Science: 清华魏飞/张如范—超长碳纳米管,具有超耐疲劳性能

文章出处:【微信号:zhishexueshuquan,微信公众号:知社学术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测试指南】PCB板弯曲疲劳测试详解,附动态疲劳试验机操作!

    往往会面临各种形式的应力和压力,其中包括弯曲应力。这种弯曲应力可能会导致 PCB 板出现疲劳现象,进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PCB板弯曲疲劳
    的头像 发表于 05-31 10:05 314次阅读
    【<b class='flag-5'>测试</b>指南】PCB板弯曲<b class='flag-5'>疲劳</b><b class='flag-5'>测试</b>详解,附动态<b class='flag-5'>疲劳</b>试验机操作!

    金银纳米颗粒对碳纳米管实现近红外荧光增强

    背景 碳纳米管(SWCNTs)可发出近红外荧光,可作为理想的荧光标记物进行生物光学探测。但遇到的限制是其发光量子效率较低,制约了其在活体生物探测时的穿透深度。 图1:本文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06:30 150次阅读
    金银<b class='flag-5'>纳米</b>颗粒对<b class='flag-5'>单</b>壁<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实现近红外荧光增强

    九号电动将于4月19日发布新品智能碳晶电池

    天能曾推出过纳米碳晶电池,该产品采用性质稳定、抗腐蚀能力强的贵金属元素,与碳纳米管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碳晶材料,提升了电池的导电性能和电容
    的头像 发表于 04-12 15:52 1819次阅读

    碳纳米管纳米复合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

    一维空心圆柱形碳纳米管纳米结构自被发现以来,在纳米技术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1-18 09:18 771次阅读
    <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b class='flag-5'>纳米</b>复合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

    利用超表面实现平面内纳米位移的光学感测

    纳米级长度和位移测量是光学精密测量领域的重要基础研究课题,在半导体叠对误差测量(overlay metrology)、精密对准与跟踪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传统的光学干涉仪虽然可以实现纳米及亚纳米的测量精度,但系统复杂、易受环境干扰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0:52 639次阅读
    利用超表面实现平面内<b class='flag-5'>纳米</b>位移的光学感测

    碳纳米管晶体兼容已有半导体制程工艺,解决碳纳米管均匀可控掺杂难题

    研究中,他们提出了一种顶栅互补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结构(Top Gate complementary CNT MOSFETs)。在该结构中,通过将掺杂仅仅局限在延伸部分,而在通道保持未掺杂的状态,凭借这一架构课题组消除了金属电极的重叠
    的头像 发表于 01-05 16:08 582次阅读
    <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晶体<b class='flag-5'>管</b>兼容已有半导体制程工艺,解决<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均匀可控掺杂难题

    Imec 与三井化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用于 EUV 光刻技术的 CNT 薄膜技术商业化

    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碳纳米管 (CNT) 基薄膜商业化用于极紫外 (EUV) 光刻。在此次合作中,三井化学将把imec基于碳纳米管的基本薄膜创新整合到三井化学的碳纳米管薄膜技术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1-04 17:31 371次阅读
    Imec 与三井化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用于 EUV 光刻技术的 CNT 薄膜技术商业化

    SWCNT 近红外发射的实空间和傅里叶成像及光谱

      背景 德国海德堡大学 Jana Zaumseil 教授的团队研究新型半导体材料,重点研究电荷传输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该小组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构建和研究基于碳纳米管(SWCNT)的设备,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06:35 244次阅读
    SWCNT 近红外发射的实空间和傅里叶成像及光谱

    微纳光学企业驭光科技作价超11亿元出售给歌尔股份子公司,英伟达可能丢掉价值超50亿美元订单

    碳纳米管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石墨烯沿中心轴按一定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管状结构。由于石墨烯层间滑动摩擦力非常小,碳纳米管的管壁间在微小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很容易地相对滑动,早在2013年,实验已经验证了其管壁间的超润滑行为(N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08:43 886次阅读
    微纳光学企业驭光科技作价超11亿元出售给歌尔股份子公司,英伟达可能丢掉价值超50亿美元订单

    碳纳米管的性能优势和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已经逐渐引领锂电池领域的革新浪潮。传统导电剂的替代者,碳纳米管以其卓越的性能特点,包括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阻酸抗氧化性、低阻抗等
    的头像 发表于 10-27 17:41 2536次阅读

    北大团队打造世界首款90nm碳纳米管晶体氢气传感器

      近日,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张志勇教授团队 造出一款基于阵列碳纳米管的 90nm 碳纳米管晶体 ,具备可以高度集成的能力。 基于该90nm 碳纳米管晶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5:10 732次阅读
    北大团队打造世界首款90nm<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晶体<b class='flag-5'>管</b>氢气传感器

    用于早期疾病检测的碳纳米管光学传感器的开发

    介绍 纽约市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开发纳米级传感器在早期阶段检测癌症。Daniel Heller 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使用具有独特光学特性的新型纳米材料,可以更轻松地识别体内疾病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06:27 271次阅读
    用于早期疾病检测的<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光学传感器的开发

    用于生物传感的高效纳米管NIR-II探针

    1700 nm 之间的 NIR-II 波段中,组织中的散射和吸收较低,允许辐射进入不透明组织的穿透深度更大,同时保持高分辨率。碳纳米管是生物医学传感中常见的光学探针之一,因为它们具有高稳定性和功能化其表面提高检测特定分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8-24 06:25 290次阅读

    基于共价DNA锚定的近红外荧光生物传感器简析

    半导体碳纳米管(SWCNTs)是一种通用的近红外(NIR)荧光团,其光电特性对化学环境非常敏感,因此被广泛用作构建各种生物传感器。
    发表于 08-18 09:07 730次阅读
    基于共价DNA锚定的近红外荧光生物传感器简析

    低成本和低投资门槛碳纳米管生产技术的新突破——天然气为原料生产锂电池用碳纳米管

    ~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是钢的1/6。   碳纳米管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应用作为案例来分析,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
    发表于 07-19 13:35 1085次阅读
    低成本和低投资门槛<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生产技术的新突破——天然气为原料生产锂电池用<b class='flag-5'>碳纳米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