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道出了人生短暂,却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写照,特别是IT技术,还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就已经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了。常说互联网的下半场,互联网2.0时代,实际上对于云计算也是如此,当我们还应用上云、混合云、多云津津乐道的时候,殊不知,已经Out了。事情从两份白皮书说起。
我还没老,但认知已经跟不上云的发展了,
当还在为上云、混合云、多云喋喋不休的时候,孰不知道,这些早已经Out了,因为现在已经是云原生的时代!
不久前,Doit传媒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存储专委会以及30多家专业企业编委编纂了《2020行业云原生应用报告指南》,随后阿里云也对外发布了《云原生架构白皮书》。当两份白皮书当事人,Doit总编宋家雨与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研究员丁宇(叔同)对话,精彩碰撞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追本溯源 云原生定义
什么是云原生应用?这是两份白皮书都绕不开的问题,两份白皮书都花费笔墨,安排相关章节进行叙述。但也似乎都没有能用一句话说明白。也因为如此,这个问题被首先抛给了丁宇(叔同)。
“云原生覆盖比较广泛,涵盖云原生技术、云原生应用、云原生架构、云原生产品,有诸多的理解。如果用一句话来讲,可以说云原生是云计算的再升级,让开发者和企业能够用最先进、最开放的技术构建IT的体系和架构。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云原生是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短路径。” 丁宇(叔同)说。
“最短路径”好理解,这是对云原生的意义进行定性。
但是将云原生应用解释为最先进、开放的IT技术,显然不够解渴。IT技术日新月异,云原生技术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说被说成是数字化转型的“最短路径”呢?
管中窥豹,其实可从阿里巴巴集团业务信息化的进程中,寻找答案。
丁宇(叔同)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在2019年实现了核心系统100%上云,今年阿里云在做的一件非常大的事,就是阿里巴巴核心系统云原生上云。
“阿里巴巴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但也已经成立20多年,这意味着存在一些遗留系统、历史包袱,做云原生上云,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方面持续向技术、向云计算要红利,去践行云原生的最佳实践,证明这条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将阿里实践的云原生能力产品化,成为普惠行业客户的技术和服务。” 丁宇(叔同)说。
简单一句话,如果还沉浸在应用上云的过程中,要注意了:即使实现了目标,也还是落后,时代已经翻篇了,现在是云原生应用的时代。
回到原点 云原生与容器/微服务
问题又回来了!可以把云原生理解为容器化吗?容器化可以和分布式划等号吗?
“容器解决的是基础技术标准化和云平台使用界面升级的问题,分布式解决的是可扩展、可容错、高可用、高效率等问题。容器今天已经成为分布式架构的基石。” 丁宇(叔同)说。
简单来说,容器是对应用进行标准化的封装和支撑,使用范围广泛,所封装的可以是分布式应用,也可以是集中式应用,还可以是有状态应用,容器化的作用在于:借助技术标准,实现向下屏蔽差异性、向上支撑多样性,带来降本提效。分布式的核心是微服务化、存储计算分离等,解决的是可扩展、可容错、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等问题。
丁宇(叔同)指出:容器化、微服务都属云原生技术,容器加微服务是最佳实践、最佳拍档。企业可以不使用最佳拍档,仅仅使用容器化,这也是最基础的云原生。
如此一来,是不是现有应用都要实现微服务化呢?
丁宇(叔同)给出的答案是:如果应用本身没有服务,例如只是一个算法加数据直接驱动的数据智能创新业务,这是不是好的云原生应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是否进行微服务化,还是根据企业业务形态最终决定。
稳态应用不稳态
“通常面向ToC(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业务,往往需要运营大流量的能力、业务快速试错快速迭代,会比较适用于用微服务。” 丁宇(叔同)说。
企业级应用属于To B(面向企业)业务,通常会将企业级业务划分为稳态和敏态。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稳态、敏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Doit传媒编纂的《2020行业云原生应用报告指南》中有这样的表述:所谓稳态业务,受IT技术水平的限制,可以同时承受的并发访问量,或者说同时在线人数是有限制,以ERP为例,主要面向企业内部产线的相关人员,似乎没有高并发访问的需求。但这是IT技术水平制约了业务,并非业务没有需求。
如今,制造业正在进入个性化、私人定制需求的新阶段,所谓新制造,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制造企业与最终消费者的连接与互动,IT系统并发能力的上限将会决定业务的高度和深度。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稳态业务。
对于Doit白皮书中的观点,丁宇(叔同)表示认同。
“我们非常推崇这样的方向,以阿里巴巴自身为例,我们是中国最早做互联网架构的公司,“去IOE”、“互联网中间件”都是阿里最早提出来的,互联网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快速迭代、快速上线、小步快跑,包括灰度测试,比对出哪个版本更好,客户更关心哪些功能,及时反馈形成闭环,所以一定要用分布式和微服务的互联网架构支撑。今天云原生的概念还在不断延伸,会包含整个互联网架构” 丁宇(叔同)说。
丁宇(叔同)指出:两份白皮书在定位上有较大的差别,Doit版主要面向行业客户,面向CIO/CTO给出行业发展,技术决策,对大方向进行指引,给出宏观分析和判断;相比阿里云版面向架构师、程序员和技术决策者,提供技术选择、判断和落地的方法,偏实操型。但两份白皮书的诉求是一样的,都希望推动云原生技术的落地,只是选择了不同实现路径。
所谓殊途同归!分布式和微服务化,您深刻意识到了吗?
责任编辑:pj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67浏览量
103480 -
计算机
+关注
关注
19文章
7519浏览量
88216 -
阿里巴巴
+关注
关注
7文章
1617浏览量
4730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