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开发新型LED设计 可转换为激光

hl5C_deeptechch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2020-09-03 17:49 次阅读

发光二极管LED)是现代住宅、工业和汽车照明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理想照明光源,但是 LED 却有种技术限制被称为 “光效下降” 效应。

这种限制通俗来讲,就是 LED 只在低电流 (仅几十毫安) 下可以最有效地工作,而随着输入电流的增大,发光效率反而会逐渐降低。这意味着要维持照明效率,LED 必须在较低的电流下工作,且由于 LED“光效下降”效应,我们必须增大 LED 器件的面积,或在一个灯泡中增加更多的 LED,从而在不牺牲效率的同时增加亮度,这不仅限制了所有商用 LED 的性能提升,也将亚微米级 LED 和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限制为纳瓦。

不过,新的研究发现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日前,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牵头的科研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 LED 设计:“鳍式”LED(Fin LED),这种设计可以产生微瓦级的输出功率,比现有的纳米级 LED 和激光器高出约 1000 倍,可能是克服 LED 光源效率限制的关键一步。

该研究小组还包括来自马里兰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和 IBM 托马斯 ·J· 沃森研究中心的多位科学家,论文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LED 亮度的大幅提高以及产生激光的能力等特性,都有望使该技术产生更多衍生价值。

NIST 负责构思 LED 新设计的专家巴巴克 · 尼古巴赫(Babak Nikoobakht)说:“这是制造 LED 的全新架构,我们使用的材料与传统 LED 相同,区别在于它们的形状不同。”

LED 早在 1962 年就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员尼克 · 何伦亚克(Nick Holonyak)发明,当初只有红色。2014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名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光 LED 技术,开创了照明新时代。

虽然有几十年的技术发展史,但即使是现代的 LED 产品,其局限性也使它们的设计师们感到沮丧。在某种程度上,给一个 LED 输入更多的电能会使它发光更明亮,但是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就会只剩工作温度剧增,而亮度却会大幅衰减,这使得 LED 的光效输出一直难有突破,如果可以消除 LED 光效下降问题,我们就可以简单地通过增加驱动电流来使 LED 变得更亮。

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开发的新设计,最初并不是为了着手解决 “光效下降” 这个问题,他们原打算制造一种微型 LED,用于非常小的应用,例如 NIST 正在研究的芯片实验室技术。

研究小组对 LED 发光部分进行了全新的构建:与常规 LED 所采用的平面设计不同,他们使用长而细的氧化锌线束(称为鳍片)构建了光源,每个鳍的长度仅约 5 微米,大约是人类头发平均宽度的十分之一,它们组成的鳍阵列看起来像一个微小的梳子,可以延伸到 1 厘米或更大的区域。

图|鳍式 LED 像素和阵列光学图像(来源:Science Advances)

尼古巴赫说:“我们看到了鳍片的机会,因为我认为鳍片的细长形状和较大的侧面可以接收更多的电流。一开始我们只是想测试一下新设计的‘极限’,我们开始加大电流,想办法把它开到烧坏为止,但它总是越来越亮。”

典型的面积小于平方微米的 LED 发光功率约为 22 纳瓦,但这种新型 LED 最多可产生 20 微瓦,将发光功率最高提升近 1000 倍。这表明该设计克服了 LED 的光效下降障碍,从而使光源更明亮。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南卡罗来纳大学电气工程教授格里戈里 · 西敏(Grigory Simin)评价说,学界和产业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 LED 的效率,而其他方法在应用于亚微米级的 LED 时通常会遇到技术问题,这种方法却做得很好。”

图|在高电流密度下,鳍式 LED 过渡到鳍式激光器(来源:Science Advances)

当在实验中不断加大电流时,研究小组又有了一个惊人发现。虽然 LED 起初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发光,但其最终会缩小为深紫色的两个波长,他们的微型 LED 竟然变成了一个微小的激光器,实验记录到的电流密度为 1000 kA/cm 2,LED 转换为激光,亮度超过 20 微瓦。

“将 LED 转换成激光需要很大的努力。通常,需要将 LED 耦合到谐振腔,谐振腔才能使光线反弹以产生激光。” 尼古巴赫说。“但鳍式设计可以独立完成全部工作。”微型激光器的应用也非常多,不仅在化学传感方面,而且在下一代手持式通信产品、高清显示器和消毒方面也是如此。

尼古巴赫认为:“这种全新 LED 设计作为重要的构建基块具有很大的潜力。” “虽然这不是人们制造的最小的激光器,但它是一个非常明亮的激光器,且不存在效率下降的问题,将会大有用处。”

研究结论中指出,这项发现令人鼓舞,代表了 LED 设计体系结构的重要一步,可以克服 LED 中的 “电流密度下降” 和“温度下降”效应,以最大化其每个像素可实现的输出功率。

-End-

原文标题:科学家意外创造全新LED设计,发光功率提升1000倍,还能转换成激光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DeepTech深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led
    led
    +关注

    关注

    242

    文章

    23409

    浏览量

    664190
  • 发光二极管
    +关注

    关注

    13

    文章

    1207

    浏览量

    66568

原文标题:科学家意外创造全新LED设计,发光功率提升1000倍,还能转换成激光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223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280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科学家开发出首台可见光飞秒光纤激光

    光纤激光器的实验装置图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第一台可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光范围内产生飞秒脉冲的光纤激光器,这种能产生超短、明亮可见波长脉冲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06:43 391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开发</b>出首台可见光飞秒光纤<b class='flag-5'>激光</b>器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6:24 376次阅读
    受人眼启发!<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开发出新型</b>改良相机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温超导体被发现。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成功证实在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而且超导体积分数达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5:14 807次阅读

    新型晶体提高中红外激光器的性能

    水分子的强吸收波段,在生物医学、光学遥感、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找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06:31 231次阅读
    <b class='flag-5'>新型</b>晶体提高中红外<b class='flag-5'>激光</b>器的性能

    我国科学家实现激光雷达系统研制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实现3 m和0.1 s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快报》上发表。 米级分辨率的大气风场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08:40 255次阅读
    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实现<b class='flag-5'>激光</b>雷达系统研制重大突破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针状电传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8:03 566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590次阅读

    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不仅“身段”更柔软,贴合需要扫描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患者筛查的准确性,降低肿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疗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6:29 381次阅读

    科学家开发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努力,在紧凑型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激光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测量、制造和测量等领域。它们用于在互联网上传输信息,用于医疗,甚至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6:30 309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开发</b>电驱动有机半导体<b class='flag-5'>激光</b>器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激光切割技术

    飞秒激光直写技术是一种具备三维加工能力的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然而,由于傅里叶带宽定理对激光焦点横向尺寸和深宽比的制约,在纳米级精度上,一直无法兼顾激光切割以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06:36 235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08:22 893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NVIDIA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担任首席科学家,此前在斯坦福大学任职12年,担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团队开发了系统架构、网络架构、信号传输、路由和同步技术,在今天的大多数大型并行计算机中都可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6:16 1344次阅读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